搜索
张奋蹄的头像

张奋蹄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08
分享

舍得

    舍得是一个辩证的哲学课题。可大可小。小到买一棵葱,大到取得一个国家。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坊间的舍得,则要小得多,然而其复杂性与严重性却毫不逊色于帝王之舍弃家国。不过是层次之别尔。舍得,是一个合成词,舍与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舍不得动手术切除肿瘤,就要丢掉性命——这是大的舍与得,舍弃肿瘤,得到生命;还有小的,舍不得一毛钱,就得不到一棵葱——这是小舍小得。然而仔细想想,小与大,又何异之有呢?

朋友读到这篇文章后告诉我,用“典”太多,有掉书袋之嫌。是的,这个问题我自然晓得。自家在讲“舍”“得”,自家却舍不得,舍不得懒婆娘一样啰嗦的文字,自然就得不到读者的欣赏。很多时候,我们是自家心知,却无法舍去。人生如此轮回,往还反复,开而合,合而开。结果是一个闭合的圆,我们称之曰:“圆满”。那么,我们不妨仔细看看,我们这圆满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呢?我们是平庸地过了这一生,还是让这一生焕发出了无限的生命的光彩呢。

大多时候,我们是“知得”而“不知失”,因此对于“失”我们常常耿耿于怀,不能坦然处之。而对于所得却又欢喜过后即麻木,不复珍惜。“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人之愚蠢,往往在于不自知。譬如白公所谓“知得不知失”是也:“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白居易又号“乐天”,我们今天认真读一读白公这首《对酒》诗,便不难从中悟出其睿智与机警,“乐天”——名副其实也。

细细想一想人这一生“事有得而失”者多乎哉。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须想得开,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我们因为人力无法与自然抗争,所以崇尚自然之神;现在,我们虽然有了一些可以改造自然的力量,但是,自然之伟大远非某些个体所能理解或整个人类所能抗衡的。因此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处中,我们要学会并且懂得运用我们既得的政治经验——人与自然,也跟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一样,要学会彼此谦让,懂得互利共赢,不能一味索取,否则,谁还跟你合作呢。

易得还易失,这是规律。易得者,亦易失也。好赚的钱,来得快,花掉的也快。杭州附近的乡村因政府征地,农民们忽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突然而来的这些钱,让他们不知所措。最简洁的办法就是赌博。有些人因此一夜间便又回到了从前,然而,从前还有土地,现在则土地也没有了,这样的失去更加惨不忍睹。就是因为钱来得太快,来得太突然,来得太多,一时间承受不了。如此看,不是谁都能“享受得了从天而降的幸福”的。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羡慕别人找了个好工作,讨了个好太太,赚了好多钱;然而,我们又常常是在主观上主动忽略了别人是如何努力奋斗的,只盯住他人光鲜的一面,这是我们人类进化过程中残存的“软肋”。如果能够停下奔跑的脚步,认真看看我们身上的这块软肋,就知道我们有多么的肤浅,多么的贪婪,面目是多么的可憎。当他人努力奋斗的时候,你在打牌;当他人在发奋学习的时候,你在饮酒作乐;成功者失去了某些俗世的畅快和幸福,失败者则失去了荣耀和财富。什么也不要抱怨,得失相伴;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得失者,哲学也。我们必须把得与失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清楚地认识得与失的关系。失去了,一定会有新的东西补进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也。脑满肠肥,即便是面对山珍海味,怎么吃得下呢。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吃的大多是瘦人。八十年代初开始改革开放,很多人主动下海或被大潮卷入大海,那个时候真的是成功者众,因为遍地是机会。所以一旦发了财,或者是为了发财而不停地应酬,几年时间,那一拨人便因吃而吃出了毛病,痛风开始在富人圈流行。往昔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不敢再吃,只能吃小白菜,一夜间“饕餮”又变成了食素的“小白兔”。所以说,现在能吃的人,基本上是那个时候吃不上或吃不好的人。这个世界和人生就是这样有趣好玩,绝不会丢掉一个。

当下人喜欢读短文章,这是对大文章的舍,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花呗”、“抖音” 。近悉抖音因涉及黄色内容,危害儿童健康被印尼“强封”。今日中国“文化著作”之丰盛,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然而,今日之中国文化著作之粗制滥造,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时期所不能比肩的。苍蝇再多,也酿不出蜜来;老鼠再多,也无法缝制出一张虎皮。当下那么多的人之所以舍弃具有思想和深度的文章,目的简单,就是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绝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样的舍弃,令人担忧,未来,我们能给予来者什么呢?是“淘宝”、“花呗”还是“抖音”?人类总要有一些东西不能舍弃的,譬如思想和精神,譬如文化中那些烛照古今的经典著作。然而,我们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点“轻松”便把这些人类的瑰宝舍弃掉了。这样的舍弃是愚不可及的,得到的亦将是浅薄与耻辱。

“点灯熬油”,时近午夜,感觉饿了。于是,煮小面一碗,梅干菜一盘,腐乳半块,老酒一小杯。小面下有青菜三四叶,面铺翡翠般的绿叶上,一只水煮红辣椒如一柄火炬横斜翡翠般的青菜与白玉一样的小面之间,看上去,煞是可爱。这样的夜宵第一次做,这样吃饭的时候亦不多,因此心动,拍小照三幅,铭曰:我就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主编的杂志,这是我的夜宵。没想到的是忽然出来那么多的朋友,点赞,留言。吃罢夜宵,打开《2000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阅读余秋雨先发在北京晚报的《日记•泰戈尔的子孙》。

余先生在文中记叙了他滞留在印巴边境的故事,其中他讲到拜谒甘地墓。甘地是一位反对暴力的和平主义者。他用绝食与暴力和政府抗争,最终赢得了印度的和平独立。读至此,我想,倘若在中国也有一个甘地会怎么样呢?是否会警醒杀人如麻的军阀,弱肉强食的执政府呢?还有觊觎华夏的“八国联军”跟日寇恢复人性呢?这一切似乎是不可能复盘的,当然,即便是能够复盘,我们也不过是对历史的演绎。那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想,结果不外乎军阀更加残暴,政府愈加腐败,流氓和强盗们更加有恃无恐。因为,我们的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奴役是统治者的最高欲求。

还可以举一个近一点的例子,西藏。臧人是最崇尚宗教的,他们甘愿为奴,世世为奴,从不反抗。然而,随着时间和历史的进程,西藏的奴隶主们却从未因努力娃子们的俯首帖耳而改变对待这些努力娃子的做法,哪怕是让他们变成自由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印度的甘地而否定这个世界上用生命和鲜血缔造美好的新世界的英雄们。

舍得者,方寸间之一念尔。愚者自以为得而恒守之,殊不知历史与宇宙皆在不停顿的运动前进中。古今中外,舍得的故事不胜枚举。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渊薮中,充满了智慧的精典可谓汗牛充栋。“塞翁失马”是小失大得;“井底之蛙”得到了一口井样大的天空,却失去了整个天空;“夜郎自大”乃小得大失;“叶公好龙”则是因舍不得虚假的“好”而失去安全;井底之蛙、叶公好龙、夜郎自大都是因为“舍不得”而贻笑大方,更有甚者如南唐后主李煜,得到了“后庭花”“满庭芳”,却遭遇了“亡国之痛”空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这样一个登山者的故事。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旅程。由于他希望完全由自己独得全部的荣誉,所以他决定独自出发。他开始攀爬,但是时间已经开始变得有点晚了。然而,他非但没有停下来准备他的露营帐篷,相反,还是继续向上不断攀爬。直到周围变得漆黑一片,这位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山上的夜晚显得格外黑暗,因为,月亮和星星又刚好被云层给遮住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断向上。就在离山顶只剩下几尺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迅速跌了下去。他不断地下坠着,在这极其恐怖的时刻里,他的一生,无论好坏,也一幕幕地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当他一心一意地想着,此刻死亡正是如何快速地接近他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到束在腰间的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被吊在半空中……此时,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突然间,从天上有个低沉的声音回答他说:“你要我做什么?”

“上帝!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

“我当然相信!!”

“那就把束在你腰间的绳子割断。”

短暂的寂静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奋力抓住手里那根救命的绳子……搜救队第二天发现了一具冻得僵硬的登山者遗体……他的尸体挂在绳子上,他的手也紧紧地抓着那根绳子,在距离地面仅仅十尺的地方。

有多少人,至死腰间还系着一条自以为救命的绳子,舍不得割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