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前后去过三次。李向阳三进山城,我则三进凤山。凤山去的多了,便想要写一写凤山,于是自己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学柳宗元先生《永州八记》,写一组《凤山八记》。自二十九日从上海抵达南宁迄今,睡眠不足二十个小时。今天是三月三,城区的广场上到处有壮、瑶群众自发地集会,歌舞。歌声飘进酒店,俯瞰窗外,便看到了一群群快乐舞蹈的人们。这里并不富裕,然而,人们看上去却十分幸福。吃番石榴一只,刘总说番石榴减肥。
第一次进凤栖岭是二零一三年的春天。陪我上凤栖岭的是周彩英、李瑞煌、司机小杨和小姚。夜里抵达南宁,早晨乘车之凤山,下午凤山吃过午饭,便上凤栖岭。司机小姚开车,越野吉普在泥泞的山路上七拧巴拽地颠簸。小姚开玩笑说,刚刚进山前的公路是凤山的高速,的确,跟现在的路况比较,那条县级公路真的可以称作高速了。十几公里的山路,开车走了将近二个半小时。到达山上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山上比山下气温低了几度,感觉到冷风刺骨。山上还有几间客房,晚上就住在客房里。空空荡荡的客房只有我一个人,开着灯睡了一夜。次日与工人们一起拣山间的的垃圾,饮山泉,采山芹菜。午餐我们吃的就是自己采回来的山芹菜,凉拌、炒肉。工人们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春男女。第一次到凤山,知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将三月三定为自治区的法定假日。三月三成为了壮、苗、瑶各族人民群众的法定节日,这是中央对自治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尊重。各民族文化各异,要给每个民族一个呼吸的空间。
在凤栖岭上,我记住了一个美丽女孩有趣的名字,她是海南岛人,姓符名恋——符恋。
第二次进凤栖岭是孟秋时节,老仝打电话请我再到凤山,于是,又一次上了凤栖岭。这次在凤栖岭住了二日。凤栖岭的秋天不像长白山一样色彩斑斓。凤栖岭的秋天芒果熟了,八角可以采摘了。凤栖岭的秋天,最明显的变化是雾多了,乳白色的云雾在山间乃至我们的眼前缭绕。伸出手去一抓,又仿佛是丝滑的蚕丝从指缝间溜走。习惯了上下山的颠簸,这样的颠簸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享受。车子穿行在高大的森林和宽大的芭蕉树丛间的山路上,眼前不时有飞瀑掠过,耳畔则是潇潇的水声。
凤栖岭因为海拔逾千米,冬季,凤栖岭的山巅会有皑皑的积雪,这是岭南奇景。
还在凤栖岭时,女儿电话告诉我要出差去山东。女儿已经张开翅膀,开始飞翔了。
寝已凌晨二时,突然感觉呼吸不畅,挣扎着起床,却打不开灯。今天早上方知昨夜大雨,电线被雷电击毁了。睡不着,就想起昨夜睡前写的两句话:岭南佳山水,凤旁长寿源。又想到离开上海时上海的樱花正开得缤纷绚烂,而岭南的木棉已经过了花期。走的时候江南用菲菲的春雨为我送行,南宁则用明亮的阳光为我接风。七想八想,渐入梦境,再睁开眼时天已大亮。
凤山位于桂西北,地处云贵高原之南缘,是广西面积最为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境内多为山地。凤山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一千五百六十四毫米。因为降雨充沛,凤山的雨水不仅大而且多。夏季的雷暴雨天气十有八九,常常会造成自然灾害。每年八九月的降雨,凤山县城及一些乡镇都会因降水而爆发洪灾,甚至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凤山因雷电击毁线路的事件在雨季是经常发生的。每有大雨,就不能进山了,因为某些路段山体会因大雨而滑坡,这已经成为常识。这样的常识是我几次去凤山了解到的。凤山四维群山拥护,大雨一来,则天黑如墨,葱茏翠绿的树木把这如墨的天空又加进了几分深度。胆子小,还真的不敢独身在这大雨瓢泼的山里。凤山森林里有巨大的森蚺,这是南方所独有的蟒蛇。
小凤凰 ·竹叶青
小凤凰纯白色的羽毛,长长的尾巴,脸颊一侧黑一侧鲜红,头上有羽毛。这种鸟我是第一次见到。车子从凤栖岭山上下来开到原始森林附近,路畔突现一只大鸟——一身纯白色羽毛,长长的尾羽,头顶有羽冠,脸颊有一侧黑一侧鲜红。哦——这种鸟,美极了。车上的黄文方总监告诉我这种鸟,当地人称小凤凰,又叫野鸡。这是什么样的野鸡呀?完全颠覆了我印象里的野鸡形象。
上周一,司机小姚开车,也是从凤栖岭上下来,车将行至“高速路口”的山坳处,忽然看见泥泞的山路上有一条小蛇横在路上。这条小蛇——浑身碧绿,莹莹夺目。忽然想到老坑菠菜绿,是的,就是那种绿,绿得让人心动。司机小姚说这是竹叶青,剧毒蛇。当地人称:青竹雕。
小凤凰当是白山鸡,又称白羽山鸡、白野鸡,属鸟纲、雉科,是世界久负盛名的珍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中国西部,在人很难接近、多山的地区繁衍。白山鸡全身羽毛纯白色,体形较大,体态紧凑,风韵多姿,面部皮肤和两边的垂肉呈鲜红色,耳羽两侧后面的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母鸡面部无鲜红色。
竹叶青蛇是蝰科、竹叶青蛇属管牙类毒蛇。雄性最大全长77厘米,雌性98.1厘米。头较大、三角形,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头顶具细鳞;左右鼻间鳞不相切,由细鳞分开;背鳞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鳞。雄蛇体侧有一红白相间的纵线纹路,雌性体侧纵线纹路为白色或淡黄色。有2亚种。多于阴雨天活动,晴天的傍晚亦可见到,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
凤栖岭往返的路上竟然巧遇小凤凰和竹叶青,实乃幸运。司机小姚说,他们也是很少见到这些动物的。我们驻足停留,等待着竹叶青静静地开始移动身体,然后游进路边的草丛消失。小凤凰也是见人不惊,独自在路中央踱着步,仿佛是在我们的面前显示她美丽绚烂的羽冠。等待这样美丽的小凤凰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我们不敢拿出手机拍照,生怕惊扰了她。也许是觉得我们无聊无趣吧,小凤凰振作了一下羽翅,便呼啦啦扇动着翅膀飞起来,飞进了遮天蔽日的林海。
昨与同事游,碧螺临清流。对歌台上望,妙音无烦忧。偷闲做半日游,沿着穿龙洞(凤阳关)对歌台左转,下到摩崖石刻处的临流小路上,见顽童三四,捉幼蛇一条,劝其放生,不果,盖小蛇已死。继续前行,草丛中一条一米多长的青花蛇逶迤而行。草棚前有石砌小路,小路延伸到一条一米多宽的溪畔,有宽不过尺许的一段水泥桥,桥头仍是石头,大小不一的卵石。茅草丛生,乱石杂陈,忽然,有水声訇然,森森凉气袭人。
疾步而前,举目四顾,见一洞穴,恍如花果山水帘洞。落下的瀑布水流,在阳光下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珠链。再近前观,洞内有五彩虹霓,不由的惊喜而呼。进入洞内需要经过一段十几米的溪流。水不深,方可没踝。水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卵石可供人踩踏。然而,仍有不敢“涉水”者,有赤足者,亦有穿鞋者,相互帮扶,始过得河来。依里歪斜之状,咿呀惊呼之声,一言不能卒也。
凤山穿龙岩景区:整个穿龙岩洞厅面积4.15万平方米,排名中国第五,世界第十二,极为壮观,堪称一绝,其西南面石壁处有一小溶洞,被称作凤山的“凤眼”,洞顶到处可见悬挂的石钟乳、石幔、石笋。这里的空气中负氧离子极高,每立方厘米达3-5万个,是一般地区200-300个每立方厘米的200-300倍。
穿龙洞有一座神奇的洞天剧场。这座剧场是依据天然的形态,修建而成的。剧场宏大壮观,梯次分明。剧场的对面是一个人工的大舞台。剧场和舞台都在穿龙洞中。穿龙洞经常会有工作人员检查洞顶悬垂的钟乳石,看是否牢固,会不会坠落。有的可能要借助人力把它处理掉。穿龙洞大舞台是索降爱好者训练的极佳场地,洞顶高悬几十米。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家长便会带着小孩子到穿龙洞练习索降。五彩的运动服饰,点缀着色调灰黄色的洞壁,如一朵一朵七彩的花朵。
穿龙洞摩崖石刻比较丰富,历代在凤山做官的人,都曾留下墨迹。除此之外,乡野贤达、游历山川的诗人,也多留有诗痕。玆录黄家振先生摩崖石刻七绝一首:“那位神仙别意裁,穿流原为隐龙开。鱼翔燕语情无限,地造天生对唱台。”
罗宋两个小姑娘长得不像广西土著人。她们的颧骨与内地人一样,只是罗小姐的面部棱角更加分明,有西女的样子:身材高挑,丰臀细腰;宋小姐则俨如江南美女,虽然身材高挑,但是,面部却异常白净细腻,瓜子脸尖下巴,其举止亦类苏杭女孩;于玲玲是大美人,这里的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她较其他两个女孩年纪要大一点。于玲玲是属于精致的类型,这样的女孩在广西乡下真的不多见。这三个女孩长得都不像广西土著人,然而,她们却都是纯粹的壮族、瑶族或苗族的后裔。我把罗小姐称作“磨砂美人”,是的,她的声音,她的形态,乃至于她的皮肤仿佛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宋小姐我则称作“青瓷美人”,宋小姐的气质韵味与“青瓷”极其吻合,高贵清雅却不拒人;于玲玲则是一支“白玫瑰”,冷而不清,自有品味。
人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衰老,物体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陈旧,然而,有一种美丽则会穿越时空再现。我此次凤山逆旅,再次看到这样的美丽的景象,一如我当年写作美兰时的那位“模特”。美真的会穿越时空,在你不经意间重现。吃酒,吃了一大杯老酒。微醺,微微醺,微微微醺。感觉甚好。美兰竟然出现在凤山,三十年后在凤山出现。这是巧合还是因缘际会。三十年前那个烫着卷发,穿着露脐装性感妖艳的美兰,在凤山——跟我乘一部车子,只不过是她开车,我坐车。那一刻我差一点把她拥进怀里,热烈地亲吻她。她唤醒了我太多尘封的记忆……
真的会有“冻龄”吗。这无需置疑,现在我要说的就是容貌在十七八岁便冻结在那里不变的阿芳。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她,都会以为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阿芳就是这样鲜润水嫩得令人羡慕。阿芳真实的年龄已经是三十七岁,结过两次婚,而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凤山,阿芳算得上是准公众人物。
我第一次见到阿芳是2014年的春天。当时我们需要招聘一位办公室负责人,恰好阿芳来应聘。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上班一段时间了。仝跟我说了他的想法,我就约阿芳谈了一次话。阿芳虽然没有丰腴性感的身材,然而,她的美丽已经足够性感;她不是风骚的女人,但她是有魅力的女人。她的一颦一笑,仿佛春日和煦的春风和阳光,让人心底里滋润温暖;她——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不可复制,却又能够在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人联想起她水蜜桃般洁净雍容的美丽。
今天下午之凤栖岭,大概要住五六天。凤栖岭海拔1088米。多雾多雨多风。阿芳送我乘上越野车,目送着我,眼睛隐约噙着泪水。此去这漫漫长夜,这寂寞时刻,这即将离别的时候,谁会牵住我的衣角?谁会为我投注殷切的目光?谁会为我流泪?是你——我亲爱的朋友。这一刻有万语千言,却无法表达,甚至一句话也讲不出来;这一刻我唯有让万千情感在胸膛岩浆般澎湃汹涌。我的脸是地表沉默的泥土和坚硬的岩石,我的内心此刻却是倒海翻江狂涛迭起。我亲爱的朋友,我不沉默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我是包藏这岩浆的地壳。亲爱的朋友,你的眼泪会化作春雨,洒在这沉默的泥土上,会让种子发出昭示希望的新芽。
阿芳,一个曾经为我流泪的女人。
第一次到凤山,老仝安排办公室主任开车带我去参观三门海。从凤山到三门海不过半小时左右车程。办公室主任与景区的总经理打过招呼,我们免费游历了三门海。海子水的颜色如九寨沟海子一样的蓝一样的幽深。在岸上有人悄悄告诉我说这海子里四五百斤的大鱼,需要加小心。大鱼名“青竹雕”(音:qingzhudiao)。现在,根本查不到关于三门海里大鱼的讯息。其他地方是用奇异的动物或“水怪”吸引游客,而三门海则恰恰相反。景区对传说的(qignzhudiao)没有一丝一毫的介绍甚至是暗示。
三门海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七个水上天坑组成,一池池深潭,绿得发光发亮,哦,对的,这一池池水是绿得发蓝。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春来江水绿如蓝”。澳大利亚探险队曾在此下潜300多米进行科考活动仍深不见底,三门海是目前世界最深的山地水上天坑。乘船进入景区,人们会感受到水上天坑的神奇与魅力,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树木的跟从巍峨的崖顶一直垂进水中,仿佛苍龙饮水。过了第一个海子,舍舟登岸,走在沙滩上,七月的炎热顿时变成了深秋的清凉。导游指引着我们进入藏龙洞。藏龙洞顾名思义,这里是有一条龙隐身在此。古话说,深潭必有神龙,三门海内的藏龙洞就隐藏着一条威猛的游龙,洞内泉水叮咚,幽暗的灯光下,洞壁上是一片片栩栩如生的龙鳞,仿佛时空交错,来到了龙的王国。
三门海在凤山县袍里乡坡心村,离巴马县城40公里。在凤山县汽车站附近就有3路公共汽车,每位三元,40分钟可达三门海景区,要坐到山下边到三门海景区的门口下车,不要在上面的坡心路口下车,不然要走很长一段下坡路,要留着体力徒步上山看天窗。三门海是世界洞穴协会确认为世界上唯一的水游天坑景区,乘坐游船可游三个岩溶天窗(天坑)。坐上游船,有少数民族讲解员为游客讲解。绿水青山,一个个天窗像镶嵌在大自然中的绿宝石。山中有海,海上有门,令人流连忘返。
游览结束可以沿原路返回,也可以从藏龙洞直接出去。我们是直接出去的,因为我们的车子就停在了出口附近的公路边上。据说顺着山路往上走,进入林那洞,登上问天台,可俯瞰天窗;穿过南天门,到达马王洞,可抵当年红七军兵工厂的所在地。我们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再游。
三门海是广西长寿带的源头,到这里养生的人很多,尤其是北方人居多。商家看准商机,建起了一些养生公寓,每月租金600元,有厨房设施。有些老人租住在这里,他们每天到三门海景区锻炼身体, 天天都能看到这胜似仙境的美景。
唯一遗憾的是,凤山的溶洞保护工作做得不是很有利,随便开采挖割钟乳石的现象很多,几乎是公开的,收藏买卖。还有就是稀缺的崖柏,买卖者多。破坏日甚。在凤山县城的一个小区临街的店铺里,我看到了许多盗采的钟乳石。店家还带着我参观了他的仓库,库房里竟然有一座重达八九吨巨大的牙黄色钟乳石。
倘若钟乳石盗采完了,凤山的文化旅游开发还能靠什么呢。凤山政府需要行动起来,保护好这大自然创造的神奇的宝贝。切莫掉以轻心。凤山以钟乳石为业谋生的诸君也应该反思一下,假如钟乳石被盗采光了,还卖什么,还有什么经济来源呢。保护洞穴,保护钟乳石,就是保护凤山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
杜甫在《秋雨叹》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决明子的:“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从凤山县城到穿龙洞附近路畔的山坡上有葳蕤的决明子树,这是野生的决明子树。青绿色羽状的叶子下是一朵朵鹅黄色的花朵。我不认识决明子。但是这好看的花朵让我不能忘怀,于是,趁着周末游览穿龙洞的机会,便询问同行的小徐,认不认识这是什么树?小徐笑着说,这是决明子树,我家就有这样几株野生的决明子。
决明子,中药名。是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哦,决明子。太累了,举不动相机,下次吧,下次拍下来,给朋友们一赏。季刊《三门海》是凤山县文联编辑出版的一本地方文学杂志。广西,特别是桂西北,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是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也难怪,这里大山连绵,交通不便,对外沟通和交流不畅,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地区。封闭对文化而言,有两面性。其一:是因为封闭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本地域的原生态文化;其二:则是因为封闭文化得不到补给,文化也是需要营养的。其他地域的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对本地域的原生态文化除却”入侵“外,还会对其产生正面的影响,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蓬勃健康。
《三门海》不足百页,然而读来却颇感震撼,这是一本地域文化精髓的结集,从中不难窥见桂西北文化之一斑。文化需要传承,有传承,才会延续文脉,才能养育出健康的茁壮的文化之树,形成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氛围。凤山很小,然而,凤山却不缺少文化,传承有序,绵绵不绝。
岭南好,最好是凤山。一水盘阳穿龙洞,三门海上地质宫。和煦春日风。
岭南忆,最忆是凤山。相思树下鸳鸯调,芭蕉林里铜鼓风。冉冉红日生。
我对凤山是有感情的。岭南绝好处,屈指数凤山。第一次去凤山是2013年的2月底,春节刚过。李海龙先生把我介绍给凤山仝胜利。仝胜利是个急人,不等我考虑考虑,便打电话过来催促我动身过去。就这样,我带着2013春节的吉祥,踏上了凤山的土地。我那时候因为高血压,每天要吃一粒降压药。人一到,仝胜利就说“老张哥,今天你就不用吃药了。”我没有胆子立即停药,大约过了四、五天,我起床后没有吃药,一天下来,心中忐忑不安,然而,血压竟然极其平稳。就这样,在凤山住了一个半月,一粒降压药也没有吃。回到上海,也没有再吃降压药。嗣后每年我都会去凤山住上一两个月。
凤山的水好,水的渗透力和分解力极强。我的血压能够平稳,完全是水在起作用。仝胜利自己就是开水厂的,他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寿源活泉”水,极其有限。不是销路不好,而是生产的水常常受季节的影响。雨季水的PH值不稳定,便无法罐装。再者,运输也是大问题。水源地在海拔1000多米的凤栖岭上,山路陡峭,坎坷逼仄。中央电视台四套纪实栏目曾经报道过凤栖岭。
在凤山,办公室的小黄还请我到他们家去做过客。小黄是瑶族,黑瑶。她家住在乔音乡坡心村(现在坡心村隶属三门海镇)。车子一路行去,仿佛是穿行在山水画中。早晨起了雾,乳白色的云雾在山间缭绕,仿佛哪个调皮的姑娘挥舞着手中的丝巾。雾中夹带着雨丝,使这乳白色的雾看去多了几分厚重。然而,这乳白色大团大团的舞动的丝巾般的雾随着山势升腾转换,把翠绿色的山峰点染得如诗如画。昨天是68周年国庆,发信息给老仝,老仝邀请我到凤山去小住。明年吧,明年会去住几日的。
是的,应该去住几日。小黄家门前的那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还有水稻田对面的那座绵延的山岭,那次还没有欣赏够呢。这乡下的水稻田里,有自然生长的鱼,鱼虽然不大,但是味道极佳。到乡下的这条路现在还是一条没有完全修好的土路,路面上坑坑洼洼,车行上面,难免颠簸,然而,这样的颠簸却颇有一种乡下原始的“趣味”。
不到广西,真不晓得七月半还要休息5天。
中元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广西地区的人多以七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清人王凯泰《中元节有感》所描写的情境与我在广西所见颇类似。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七月半放假是根据国家的民族自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制定的。在内地没有这样的节假日安排。
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
七月半,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广西人都要请假赶回老家祭祖。因为这是隆重而又神圣的节日。广西的少数民族同胞在对待生死的观念上颇有独到的见解。逝者的坟墓距离自家居住的房屋非常近,有的就在大门旁边,仿佛是紧密相邻的邻居。这样的习俗,我在四川的乡下也见过,不过与广西还是有些差别的。之所以如此,不排除地域环境因素。广西多山少平地,土地紧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知道是因为没有安葬逝者的土地还是习俗有变,他们把逝者都葬在高高的山上。每当清明等祭日,远远地便会看到山上纸幡飘扬,爆竹烟雾缭绕。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七月半我没有出去,大致如朱曰藩诗意,只不过不是“长日沉冥不愿醒”。清明,会有同事请到家里去,与乡下的家人一起饮酒庆祝。没有人请,难得清闲。于是,独自静下来,有机会看看书。
足不出户,自然见不到一些听闻的习俗。
在这个日子里,吃鸭子成了广西人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据说,广西人的祖先认为,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而七月半这一天,鬼门大开,许多的鬼魂涌入阳间,为了防止孤魂饿鬼伤害生者,肥美的鸭子就成了最好的祭品。七月半,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的贺州黄姚古镇人还有习惯包粽子。此时,到黄姚来旅游的人还能品尝到一种美食叫做“落水狗”的灰水糍。
我去黄姚是十月,没有看到街上卖的“落水狗”。也许是没有注意到吧。
中元节还有“烧包”的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
据悉,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习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广西河池凤山亦然。有些壮、苗同胞也会请异乡的朋友做客的。
生而人,逝则鬼。广西人对生与死的态度值得我们自省。
车马扬起的飞尘,谓之红尘。汉•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唐•杜牧《过华清宫》之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秦观《金明池》:“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只寻芳归去。”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十丈红尘飞紫陌,掩关闲煞踏青屐。”郁达夫《浙东景物纪略·方岩纪静》:“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红尘,亦指繁华之地。南朝·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缘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唐王建《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清孙枝蔚《春城曲》:“素纱软屏看不得,但云门外红尘好。”
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明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清·范阳洵《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其自愿混迹红尘,广行善事,以拯危救难,非即圣贤,悲天闵人之苦衷耶。”《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宝玉 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郁达夫《自述》诗之二:“前身纵不是如来,谪下红尘也可哀。”
余在广西,常常见红尘。车马行过,红尘起焉。
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这些红土是酸性土壤,适宜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广西凤山的山上多植速生的杉木,长三五年即可砍伐卖钱。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乔木,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凤山满山都是八角树,这是凤旁林场种植的经济林。
车进凤凰岭,有些地段是红土地。雨天带一身红色的泥浆,晴天则弥目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