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高峰的头像

张高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03
分享

莫高窟,守护的轮回

对于学美术的人来说莫高窟不只是旅游的意义,更是观摩古代壁画的圣地。中国旅游产业还没有大爆发时,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美术中学就经常组织师生去敦煌莫高窟参观、写生。美术史里莫高窟壁画也占了很重的地位。

1989年,我还在上美术高中时,临近毕业学校组织去敦煌写生,当时觉得太远没有报名。一直到几十年以后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才跟着旅行社去了敦煌。

大巴车在荒漠里一路行驶,最终沿着河道向莫高窟行驶着,河道对面的崖壁上已经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洞窟。蓝天映衬下砂岩的崖壁呈现出灰褐色,洞窟越来越多渐成规模,前方也看到了树林。不一会大巴车到达景区停车场,大家下车跟随导游过了桥来到检票口检票。进入景区后所有游人被景区导游接手,分发无线耳麦,记住新导游旗帜的颜色以及自己团队的编号,开始参观。如今为了保护洞窟采取分团队分洞窟参观方式,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走相同的线路、进入相同的洞窟。这样每个洞窟能保证有限的人在里面逗留参观,出来一队游客后再进入一队。

因为学美术早就对莫高窟壁画很熟悉,手里用于学习临摹的画册就有两三本。壁画属于典型的宗教信仰绘画,客观地讲莫高窟的壁画画技并不高超,因为在长达千年的开凿绘制过程中很多不是专职画家,甚至连画匠都不是,只是一些普通的工匠按着供养人的要求描绘出佛教的各种经变场景。有的画者本身就是信徒,以虔诚的心态朴实的手法完成自己一生崇佛的夙愿。莫高窟壁画尤其是人物菩萨的绘画方式,衣带线条并不注重转折、粗细变化,是独立于中国晋代以来中原地区成熟的人物绘画风格的。

对莫高窟壁画的推广起巨大作用的人是张大千,其对壁画的细致临摹,让后人对壁画有了更多的了解。张大千的线条技法显然是高于原壁画的,相当于对壁画的艺术再创作,同时对壁画的用色风格也进行了提炼,形成了现在的“敦煌壁画色系”。

洞窟参观结束,游人来到崖壁前面的区域自由活动。这里有一片院落,院内建有朴素的平房,是早期遗留下来的,平房门口处都有文字说明记载了民国时期的很多文物家、考古家在这些平房里研究整理莫高窟以及在此居住的情况。平房里也陈列着他们用过的桌案、物品,展示有文献资料和照片。

穿梭在这些土制的房屋院落中,想象着他们在静夜的油灯下默默无闻的作着研究,或几人聚在院子里,头顶着漫天的繁星谈笑风生,生活环境虽然非常艰苦,仍然阻止不了他们的痴心和热情。民国时期的学者是能做到此的,这里面就有梁思成和林徽因。

清晨的到来,沐浴在晨光里的崖壁洞窟、院落、杨树一定非常好看。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奇念,或许他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不是一世,而是从古代开始,一世一世的轮回完成他们的守护。最初的开凿者,绘画者也是他们,只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轮回的秘密。

离开敦煌很久了,那些朴素的房屋、院落、斑驳的门户,古老的杨树反而成了记忆的主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