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高峰的头像

张高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2
分享

婚车的变化

九十年代初因为车辆政策的因素,家庭拥有车辆的完全没有,那时期合资车也没有太多,北方有一汽的奥迪,很多年不变的“奥迪一百”型,广州有个“广州标志”,上海就是著名的“桑塔纳”。马路上跑的轿车都是单位用车,也就是所谓的“公车”,有一些每天把车开回家的基本上是单位领导的专职司机,为了早晨接领导方便。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走私轿车,那些看起来比较高档的国外轿车基本都是走私车。而且这些“高档”轿车通常集中在还没有步入改制的国有企业以及个别机关单位。

当时全国范围轿车的情况大致也是这样的。

新人结婚都渴望用的婚车够气派、够风光,所以婚车多使用那几年里流行的“高档车”,也就意味着车辆来源肯定是公家单位的。那时期没有婚庆公司,没有大型的私营企业,想要搞到豪华车一定要通过熟人从各个公家单位把车借出来。认识各种领导干部自不在话下,借车不是问题。认识在单位给领导开高档车的司机也是可以的,司机和领导通常关系很近,给领导打个招呼周末就可以出趟私车,还可以得两盒进口烟什么的。

一时间,结婚用车成了每个将要完婚家庭的头等大事,如果哪一家的婚车不够档次,数量不够多都会觉得难为情。

到了结婚集中的日子,车牌不一、车型混杂的结婚车队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区域,甚至有的车辆刚刚结束一家的队列任务,就要急急忙忙的赶到另一家拼凑车队。

这种荒唐现象持续了很多年,成了城市里的闹剧。

有的人为了表现拼车的“本事”有别於常人,车队也有了新变化。摒弃常见的高档杂牌车队,也未必一定是宝马、奔驰,车队的牌子、车型一定要统一起来,以彰显自己的人脉能量。曾经看到一家婚车车队由四十七辆凌志车组成,招摇过市,引得沿途市民大发感慨。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进来一批加长的豪华轿车,有加长的“林肯”,加长的“凯迪拉克”等,这些车出现在婚车车队里,让之前的那些高档车变成了陪衬,真是应了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结个婚新人脸面有没有光全在这些车上了。

结婚用车攀比成风,而且愈演愈烈,普通老百姓怨声载道,被借车的疲惫不堪。新闻媒体也不断批评曝光,但是一直没有刹住这股风气。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结婚用车现象已经成了社会大众最为诟病的话题,即将承办婚礼的家庭头疼此事,那些开单位车的司机也头疼此事,成了多方面都打怵却又逃避不了的事。

市政府决定下大力气整治,向公车私用出重拳。市政府出台规定:结婚必须使用出租车公司有明显出租车标识的车型,就是那种红色的出租车,以桑塔纳和捷达为主的车型,婚车队伍里出现的其他车辆交警一律查扣。因为那时期还没有个人家庭车辆,所以高档轿车一定是公车。

这个强力的规定得到了当时全市市民的坚决拥护,结婚用车一下子全变成了普通的红色出租车,谁也不用去费力借车、找车了,在单位里开高档轿车的司机也摆脱了被东家找西家求尴尬局面,实际上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结婚的家庭以及新人是从心底里觉得摆脱了一个很大的负担,出租车一天下来是明码标价的,记忆里是一车一天二百元,签订用车合同,包括接新人、送酒店、下午的外拍,晚上送回新房住处。一切按部就班,不需要额外的人情,为了喜庆答谢司机师傅会送两盒烟,大家都高兴。

过了几年随着经济政策的变化出现了很多私营企业,也出现了正规的高档进口车车行,私营企业也有能力从正规渠道购买高端轿车了。个别家庭新人结婚用车逐渐使用了这部分非公单位的车辆,自然交管部门也无权再以公车的名义查扣这类车辆了。由此,自行组成的婚车车队又逐步出现在城市视野中。这时期出现了汽车租赁公司,把一些私营公司的高档车信息汇总在一起,专门用于结婚家庭的租车业务,明码标价签订用车合同,也是市民能够接受的一种形式。而几年前出现的那批加长“豪华车”也归了这些汽车租赁公司的麾下,经常在一些“豪华车”租赁公司门前看到停放着的加长车、敞篷车,任何一个家庭只要肯出钱就可以用这些车,不需要靠所谓的社会人脉。

再后来降低了个人购买轿车的门槛,大量的个人家庭车辆出现,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私家车。一些相同型号的并非很高端的红色私家车,在汽车租赁公司的牵线、调配下会临时组成婚车车队,满足了很多新人追求标新立异的结婚仪式,私家车主也能赚个外快。

婚庆公司出现了,而且越办越专业越到位,从婚车到酒店、到礼仪一条龙服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至于婚庆公司的车还是社会资源集中服务,反正公车是不再需要了,因为现在最豪华的车辆一定是在私人手里。

至于那些年风光一时的加长车,现在偶尔会看到停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了,一身厚厚的灰尘覆盖车身,再也无人问津。后来也看到一些文章介绍这些车的来历,基本都是国外的报废车,被切割成几部分进到国内再焊接起来,加装上普通车辆发动机,装饰上模仿的内饰,竟也成了高档车在国内风光了很多年。

闲置多年的加长林肯轿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