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光辉的头像

张光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6
分享

我从雪域高原归来

不惑之年之后,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应该到西藏去一趟,到那个遥远的地方去,到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去,不仅仅是观光旅行。


终于,2019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认真评估身体并做好有关准备后,怀着久久的向往,冒着炎炎的暑气,我和妻子随湖北“藏地时光”旅行团一行25人踏上了赴青藏高原的旅途。关于往返如何选择交通工具的问题,我和妻子有过争论,她想去时坐飞机,回时坐火车;我想去时坐火车,回时坐飞机。最后,终于达成共识,按我的意见办,因为这样有利于适应高原反应。


有生以来,这是坐火车时间最长的一次行程。从谷城出发经襄阳到武汉转车直达拉萨,列车在襄渝线、京广线、陇海线、青藏线上奔驰,到西宁换乘有氧列车后开始向青藏高原行进,祖国大西北大西南的山川地貌、城镇村庄、人民物产在眼前闪来隐去。到拉萨已是第三日下午5点半左右,全程大约48小时4200公里。


八千里路远,雪域之城待来客;五千米山高,世界屋脊放飞我。西藏,我来了!拉萨,我来了!在下榻的酒店房间,从窗口可见泛着微澜流淌着的拉萨河水,以及远处黛青色的起伏山峦,于是不顾旅途的劳顿,还有轻微的高反,我想到了这副联语,略表初来乍到心情。


对于西藏这片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土地,于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的角度来讲,不能说是陌生的。我知道,在距今2.8亿年前,今天的青藏高原还是一个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发生碰撞、挤压和抬升,从而形成了这个地球上最年轻也是最高的高原;我知道,在这片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其它两极为南极与北极)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闻名遐迩的山脉、山峰、湖泊、河流、河谷、冰川、盆地、峡谷,这些高山流水就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圣水,世世代代滋养着他们的身体与灵魂生生不息;我知道,一千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毅然决然奉命前来和亲,用善良、贤德、勤劳和智慧与西藏第一代藏王松赞干布缔结成好姻缘,从此,也把汉藏人民永远连接在了一起……此时,当我亲临这片广袤而多姿的土地,她又将给我于怎样的经历与体验呢?


大昭寺是西藏之行的首个观光点。地接导游张导是重庆人,退役军人,脸黑身粗,风趣幽默,爽朗健谈。他带领我们来到洒满高原朝霞的大昭寺门前广场,告知我们注意事项并特别提醒不要随意拍照。在沿八廓街“转经”时,看到许多信徒手摇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或全身卧伏在地虔诚地行朝拜礼,并且每一步每一次都是这样卧伏式行进叩拜。张导告诉我们,信徒们念的是藏传佛教“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经,如此虔诚叩拜是在“等身丈量与佛祖释迦牟尼的心灵距离”。


这是一座著名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所建,位于拉萨市城区中心,已有1300多年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就与这座寺院有关。在寺院前驻足,透过终日缭绕的香火,我看到了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青石地板上留下的深深等身印痕;在寺院里徘徊,透过长明的万盏油灯,我看到了信徒们经年的朝拜在囊廓道廊间留下的记录着时光流逝与岁月洗礼的沧桑痕迹。


在西藏,素有“先有大昭寺,再有拉萨城”之说。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和从尼泊尔来的赤尊公主各自带来了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赤尊公主请来的是释迦牟尼8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洛阳白马寺请来的是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像。为了供奉这两尊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祖像,松赞干布就修建了西藏佛教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这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来到位于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下,仰望巍峨雄伟、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心中不禁肃然起敬。但见周边游人三三两两正在拍照,观察他们皆是兴奋而肃穆的神情。在这里,另一位地接导游袁导负责接待我们。袁导非常敬业,非常认真,他的讲解几乎没有停歇,滔滔不绝两个多小时,布达拉宫的前世今生早已了然于他的脑海。


布达拉宫,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同为统治中心。


沿着长条石铺就的坡道缓缓而上,听着袁导的细细讲述,环顾眼前的布达拉宫,眺望远处的崇山峻岭,再看似乎伸手可触的蓝天白云,一时让我沉浸于思接古今、绪连佛尘的境界,不知那位难安佛界不舍红尘的苦闷灵魂是否还在此萦绕?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写这首情诗的是仓央嘉措,他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15岁时被接入布达拉宫,在举行坐床仪式后,正式成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原本一个农奴之子却可以住进布达拉宫,能获得如此炫目的地位与财富,是多少藏人梦寐以求的事,可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并非如此。


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但并无实际权力。此时,第五世达赖喇嘛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作为管理行政事务的藏王独揽大权已久,达赖喇嘛似乎是一个傀儡的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与权谋的故意反叛。正如他那首著名诗歌所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300多年的沧桑岁月告诉世人,仓央嘉措虽然未能成为实际的宗教之王,但却是实在的情诗之王,他那些凄美的诗篇向世人诉说着一个让人心灵震颤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旅程里,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近不惑之年的美女导游龙导。说起这位龙导,不能不多写几句。龙导是一位援藏导游,到西藏从事导游工作已有6年了,之前在成都做导游也有5年,因为婚姻问题特意申请援藏。11年的导游生涯练就了作为一个称职导游的真本事。别看她身材小巧,但素质全面,知识丰富,尤其是人文素养深厚,口才堪称一流,声音还优美动听,气场与能量很大。在她负责接待的三天里,每天给我们滔滔不绝三四个小时,从藏传佛教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从高山平湖讲到宗教传说,从藏民脾气性格讲到藏族风俗习惯,从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们更加集中地了解到西藏的许多,的确受益非浅。


林芝地区被誉为“雪域江南”,是我们“藏地时光”之旅欣赏西藏自然风景的集中地。这里是西藏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区,最高海拔在7700米以上,最低海拔却只有900米,市政府所在地八一镇海拔2900米。八一镇是青藏高原上一个美丽的所在,应该是地处河谷位置。这里,天上白云飘飘,地上碧水潺潺,城区清爽洁净,建筑错落有致,白天行人悠闲,夜晚霓虹闪烁,四周不太高的山上植被茂盛,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整个小城给人以宁静、舒适、祥和之感。妻子笑问:“有没有想在这里买个房子,将来在这里养老?”我心想,在西藏这个世界屋脊上,这里确是一个宜居的地方,我反问妻子:“看来,你考虑好了,呵呵。”


乘车行驶在长达400公里风景如画的拉林高速公路上,沿途欣赏美丽的尼洋河风景,穿过海拔4700多米的米拉雪山隧道,在雪峰冰川之下注目静卧着的措木及日湖,据传那深蓝色的湖水乃是观音菩萨悲悯此地百姓生活困苦而流下的眼泪。在苯日神山,见到了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露出真面目的“羞女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龙导和司机谢师傅都特意说,我们这些年带这么多旅游团,数你们运气最好,能清楚地看见南迦巴瓦峰,说明你们心眼好,神山也格外眷顾你们,你们还会得到更多更大福报的。这座地理环境与地质构造特殊的山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仙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藏民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有着无比的敬畏。在海拔4400米至4700米色季拉山口观景台,近观远眺了青藏高原上罕见的被云雾萦绕着的郁郁葱葱的鲁朗林海。遗憾的是,由于观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佳位置尚未开发,在此地,没有见到想象中雅鲁藏布江水那奔腾咆哮的气势。


在西藏旅行,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不仅西藏的人文景观无不打上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烙印,而且自然风光也同样实现了与藏传佛教文化的高度融合,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山峰湖泊就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圣湖,都被赋予了浓郁的宗教的人文的传奇色彩。


乘车沿着山南地区颇为险峻壮观的冈巴拉山那大约至少有三十道弯的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一侧深过近百米的陡坡着实让人眩晕。翻过海拔5030米的冈巴拉山,看到了被称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正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但见羊卓雍错就像一条碧绿的玉带飘落在群山之间,又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女移步于山谷之中,湖水倒映着天上洁白的云朵,山下湖畔点缀着藏式民宅。相传羊卓雍措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与神力。据说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在于她能指引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膜拜一圈,时间约需一个月左右,以求佛保佑他们吉祥如意。


经过半天的劳车颠簸,在拉萨北部与那曲地区交界的当雄县,在平均海拔60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西南,见到了世界海拔最高(4718米)、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第一圣湖、著名佛教圣地的纳木措。但见广阔浩淼翡翠般的湖水拥动着发出声响的波浪,连同那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令人十分震撼,令人留恋忘返。纳木措的东南方是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北侧倚偎着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这个“天湖、圣湖”犹如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在藏传佛教的万神殿里,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里,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妻,念青唐古拉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念青唐古拉的倒映而显得愈加绮丽动人。


在西藏旅行将要结束的头一天下午,按照事前安排,我们参观了拉萨市郊附近的一户藏民家庭。这户人家的一个女儿德吉卓玛身着盛装,满面春风,早早在路边迎候。在车门前,她为我们每人献上哈达,同时送上“扎西德勒”的祝福语,我们按照龙导教的回答“扎西德勒咻”(藏语意为“也祝你吉祥如意”)。德吉卓玛领着我们走过一条水泥硬化的村道,来到她家门前。这是一栋藏式院落,虽不太高大但堪称精致。德吉卓玛推开大门,朝里面喊了一声什么,我们已看见一位手摇转经筒的藏族老太太坐在台阶上面,我们上前一一跟她行礼打招呼,她慈祥地一一微笑回应。大家穿过厅堂,到里面一间佛室(后来得知这也是老太太的卧室)拜见了佛祖,在厅堂一个偌大条形茶桌前的藏式沙发上坐定,德吉卓玛为我们端上了酥油茶。然后,她开始了我没有料到的竟然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述。


这位卓玛健谈还风趣,身材高挑,虽然脸色稍黑但五官精致,虽然才32岁但已是3个儿子的母亲(后来得知)。从她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她的家庭是一个藏医世家,也是一个小康之家,条件、口碑甚好,在当地很有声望与地位。老太太已经93岁了,生养了11个子女,现在全家23口人住在一起,不是盖不起房,按她的话是再盖三个这么大的房子也没问题,而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和睦相亲,相互照应,也为老太太养老送终。她讲到藏族婚俗,可以是一夫多妻也可以是一妻多夫,但这个“多”必须是在兄弟姐妹中产生,不论男女谁家条件好就到谁家。女人找丈夫,一看心眼好不好,二看手艺好不好,她的丈夫是从阿里过来的,就符合这两条,对她特别好,家里家具饰品都是他做的。卓玛还特别讲到,你们内地人说我们一生只洗三次澡,这完全是误传,出生、结婚、去世这三次洗的是仪式澡,平时也是要洗的,不洗怎么行?那不就臭了吗?还有,你们说我们皮肤黑,这是高原上的阳光晒的,这没办法,我们不是天生就黑,你们看这没晒到的地方哪里黑了吗?她边说边撸起袖子撩起裙子,这不是比你们的还白吗?大家纷纷鼓掌,报之于会意的笑声。卓玛讲到了牦牛,你们在来时的路上,一定看见了山上的牦牛吧,牦牛可是我们心中的宝和神,衣食吃行烧全靠它。她饶有兴趣地讲到一件事,前几年村里有个孩子考上成都的一所大学,有同学问他,听说你们那里穷,你的学费是怎么解决的呀?他说,家里卖了两头牦牛。同学又问,卖了多少钱呀?他说,将近4万。又问,你们家里有多少头牦牛呀?他说,不多,300多头。可见,牦牛不仅是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柱,而且也是家庭财富的衡量尺度和象征。卓玛还讲到了“天葬”风俗,她说只有德行好的人去世后才有资格“天葬”,这是一个人最后一次善行,也是一种莫大的福报。


从德吉卓玛的讲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藏族人民热情友好、善良朴实、耿介直率、豪爽奔放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真实地看到,这些年来,藏族人民也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生活环境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活质量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之下,在这片雪域高原平和地安居乐业,德吉卓玛一家殷实、和睦、幸福的生活就是明证。


“藏地时光”之旅累且愉快地结束了。此行,既是一次大饱眼福的观光旅行,也是一次震动心灵的精神修行。不仅领略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独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而且体悟了藏民族独有文化的独特内涵与魅力。


西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及其有机结合的完美,藏传佛教与神山圣水及其高度融合的玄妙,藏民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及其内在关系的密切,尤其是藏族文化对于人之生命及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价值与意义,譬如它启发和教导人们如何认识人生、净化人生、美化人生,启发和教导人们如何把人生由迷惑的转变为觉悟的,由缺陷的改造为圆满的,由凡情的升华为圣智的,由生死的进化为超脱的,启发和教导人们如何去贪欲、消灾业、修善行、得福报,正确看待人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因果报应关系,启发和教导人们如何自治其心、自净其心、简单而快乐地生活,都让我深深地震动和领悟。


美丽的西藏,神奇的高原;人间的净土,通天的地方。内地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此生不能不去一趟。而你一旦从雪域高原归来,相信你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事业、人与他人、人与生死都将会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和彻悟,以及全新的理解与行动。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忽然又想起对联,现试出上联:“西藏之高伸手可触天,高天之下皆净土”,特邀请同道者或有兴趣者惠对下联,让我们一起为西藏祝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