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最佳时间是在饿透了的时候,先饮一杯水,或者是先喝一碗汤,肚子既不是那么饿,吃什么又都香。喝茶的最佳时间却是清晨。先倒一杯茶,然后出去跑操,当跑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的时候,回到家里,擦干了汗水,换了衣服,坐在椅子上,端起杯子,不用你特意去嗅,那茶水的清香便像着了魔一般袅袅飘入你的鼻孔,脑袋刹那间就像初春随着鸟的脆鸣而冰消雪融的土地而蓬松了起来。这时轻抿一口,靠着靠背伸长了腿,那茶水仿佛甘甜的山泉润入干涸的土地,从甜头到喉咙,再到肠胃,再经由毛孔到周身的皮肤,热热的辣辣的,你不仅能感觉到它脉脉的潜行,你甚至还能听到汩汩的歌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者读书,先倒一杯滚热的茶水,再站着放开地读,当读得口干舌燥时喉咙冒烟时候,转过身轻啜一口,那种感觉也是美轮美奂,你一定会感觉到奋斗的快乐,迫不及待地转过身昂扬右奋发地读起来。
茶切勿太贵,添加了太多的香料,让人觉得生腻,喉咙肠胃都不舒服,添加了太多的糖分,则失去了原有的清纯。
喝茶似乎是富贵人的生活,我从没见过一个农民在地里干了半天回到家抱着茶水喝,他们心里早就像燃起了熊熊大火,他们最渴望的是井凉水,再大的火眨眼间也消夫殆尽。我也没见过哪个工人上班时带杯水,他们上班犹如战士抱着冲锋枪在战场上正和敌人干仗,谁见过面对漫山遍野包围过来的士兵打一阵枪说我渴了停一会儿喝一口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效益。你看那阔绰人悠闲地走进茶馆,用不在乎的神情响亮地喊一声:“小二,来壶上等的……”
我不是阔绰人,可是我却也能时时享受着茶水带来的幸福。这当然得益于我当年艰苦的奋斗,得益于近年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当年艰苦的奋斗虽然没能让我梦想成真,却实实在在地顾住了我吃顾住了我喝,让我能悠闲地尽情尽意地享受生活。用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行春风哪得秋雨”,套用我常用的一句话:上帝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你想从他那得到什么,就必须首先向他付出什么。为了保住这样的生活,我还必须好好地工作,与时俱进,努力地学习。人们常说越努力越幸运,确实如此,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你学得越多越得便越快,领悟得越透自然也就越接近于成功。上看孔孟老庄,下看那些时代精英,哪个不是如此?
大姨父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不努力而专事享受的人。大姨父虽是彻头彻尾的纯粹的农民,却从未下地干过活。大集体时,大姨父是生产队保管员,吃啥喝啥真的是头发掉进油罐里,别看别人家吃不饱穿不暖,这在他们家根本就不叫一回事儿,大姨夫的唯一业余爱好就是喝茶,吃罢饭抱杯茶,哪儿暖和坐在哪儿。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任何如此,没的吃的不是,今天让大姨领着娃儿到姥姥家,明儿再让大姨信念上到几个姨姨家,吃几天喝几天临要点钱再带几袋粮食。谁敢不给,大姨就站在谁家门口大骂。大姨是聋哑人,看着就叫人可怜,谁会跟她一般见识?何况三五块钱,四五十斤粮食谁家稀奇?那次母亲却把大姨父得罪了。那次大姨父在我们家住了几天后临走要借一百块钱。一百块可不是小数,父亲一个月还不到六十块,我们姊妹五个,家里又没的一分一厘的地,勉强维持已很困难,又哪来的那么多节余?母亲说:“我们队的董万起跟你的娃儿一样多,儿子还比你多一个,人家带着娃儿白天夜里拼命干,几年不给一个娃儿盖一处新房?政策好,只要你肯干就行。看看现在谁家还缺吃穿?你看你们家,几间生产队盖的土坯房东倒西歪,一阵大一点儿的风就能吹倒,我姐天天饿得‘馍馍,馍馍’……”姨父的小姑娘大了,跟着人一起出去打工,一发工资舍不得吃啥不得喝往家里寄。姨父拿着钱就赶紧去买茶叶。姨父临死前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怕大姨饿死,或者怕大心如死灰被那几间破屋砸死,巧施诡计把大姨卖给了很远很远地方的一个老头……他是我见过的最会享受也死的最惨的惟一一个人。
努力创造了今天,努力再去赢得明天,享受就像冬天云缝里的阳光,温暖却短暂。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让人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