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特善良、特老实,我觉得她有些地方很像电影《喜盈门》中仁武的母亲。
像我母亲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媒的。老实人笨嘴笨舌,嘴皮子不好使,人家那些专业媒婆,为了促成一门亲事,通常连哄带骗,她们才不管对方合不合适,是否般配,一切都是利益驱使,那年月家家户户都穷的叮当响,有的甚至都揭不开锅,如果能够促成一桩婚事,男女双方都会给媒婆送礼的,至于礼品嘛,也许是两盒带过滤嘴的香烟或者是两包点心。就这点不起眼的东西在当时可是高档礼物。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印象中村子里几个出名的媒婆,她们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把死人说活,语言功底太厉害,如果要是再有点文化,那还不反了天。
小时候,我特别反感媒婆,觉得她们不负责任,不是为人家的幸福着想,总是乱点鸳鸯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看到有专业媒婆到我家给姐姐们提亲时,我恨不能把她们一脚踹出去。
但我母亲的做媒,是事出有因,应另当别论。
母亲的堂哥,也就是我的堂舅,一辈子只生了一个女儿。堂舅的女儿、我的表姐,长相俊美、可人,尽管她是农村女孩子。堂舅特意给表姐取名“俊儿”。堂舅视表姐为掌上明珠,真是放在手里怕飞走,含在嘴里怕化掉的那种心态。
转眼到了表姐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一天母亲回娘家时,堂舅对母亲说:“你知道,哥就只有俊儿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等你回家有空的时候好好跟妹夫(我父亲)商量一下,在你们村里帮她物色一户好人家,也让她跟你做个伴,还有,最好是找个有文化的。”
母亲回家后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这也让父亲犯了难,因为当时村子里没有几个文化人。父亲几乎把村子里所有的年轻人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总算敲定了一个满意的人选。这个男青年刚满十八岁,身高1.82米,皮肤白皙,当时在镇上的银行(那时农村叫信用社)工作。在农村,这就是文化人。
按辈分我叫他大叔,大叔的家庭简单且贫穷,父亲早年过世,他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
父亲将大叔的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也非常满意。于是,母亲急匆匆的回娘家为表姐做媒。我堂舅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说只要是我父母看好的人准错不了。
就这么,表姐跟着母亲来我家相亲。但相亲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是表姐嫌弃人家长的丑。作为媒人的母亲应该劝说一下表姐,尽可能促成他们的婚姻,别忘了对方是有文化的人,而且还有好工作。可母亲非但不劝说,反而跟表姐说:“我也没看中,那我们还是辞了人家吧。”
此后,母亲便不再提这事,权当没发生一样。直到几个月之后的某一天,我们村的一个远房嫂子回娘家(跟我姥姥家一个村)时,恰巧遇见了我堂舅,于是堂舅便向她打听那个青年的家庭背景。嫂子直言不讳地说:“那可是难得的小伙子,又聪明,又有文化,还有一份前途无量的工作,再说,人家娘俩在村子里口碑极好,多好的人家,你们千万不要错过啊。”经过这一打听之后,堂舅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忙放下手里的活直奔我们家。“ 妹子,你怎么给俊儿做的媒?都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堂舅直奔主题。“怎么了?”母亲并不明白堂舅的意思。“难道你不明白吗?我听人家说那青年挺好的,不知为什么你们娘俩(指母亲跟我表姐)为什么不愿意。”堂舅有些生气的样子。“是俊儿这孩子没看上人家,我能说什么呢?如果我硬是撮合他们,万一将来他们在一起不幸福,岂不是害了孩子?”母亲的理由也非常合情合理。“长相能当饭吃吗?我觉得倒挺合适的,你也别再强调理由了,现在什么都不要多说,你赶紧再去男方家一趟,看看他们的意下如何。”堂舅不由分说。
其实人家男方自始至终都非常愿意,只要母亲和表姐点头即可,因为表姐真的很漂亮。
终于,表姐嫁给了大叔,按理说,我应该改口叫表姐夫。但母亲说不可以,因为村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卖亲不卖祖。后来,表姐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大叔也早已是银行的顶头上司。
你看我母亲这老实人,脾气太好,老是惯着我表姐,我表姐说什么,她就听什么。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要不是我堂舅力挺这门亲事,岂不是错过了这一桩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