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涛的头像

张鸿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18
分享

汉中访古

 

             张良庙

   从汉中市城北坐小车行200里就到了留垻县。从留垻县城向北再行40里就到了留侯镇的紫柏山下,张良庙就处在这五山怀抱、二水夹流之间。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静优美,积淀了岁月的深邃,让人们想起了两千年前中国历史上这位智慧超凡的杰出人物。

   张良庙的建筑全是古代木质房屋。大门前书写着一幅对联:“毕生彪炳功勋肇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禋祀端由辟穀开。”横批是“名高青简”。游人有的抄录着这幅门联,更多的是打开手机拍照留念。向庙内走去,院内曲径弯弯,翠竹青青,鲜花朵朵,绿草茵茵,古朴而宁静。张良的塑像前,蜡烛点着,紫香燃烧,磕头作揖者排队井然有序,可见游人对这“汉初三杰”之一、“旷古雄才”的敬仰之情。院内还有“灵官殿”、“三清殿”、“三法殿”“东华殿”、“三官殿”、“观音殿”等。这些古代建筑,雕樑画棟,檐牙高啄,十分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后世人尊称张良为中国第一圣谋。这一点恰当不过了。他是古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身居乱世,忠韩佐汉,依靠智慧为刘邦出奇谋化险为夷,为开创西汉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上和社会上流传着他椎秦报韩、圮上授书、计扶彭韩、巧遇沛公、鸿门救刘、智取咸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故事。尤其是他置荣利而不顾,功成不居,辞万户侯,显示出了他视富贵如浮云,弃王侯如敝屣的美德,震铄古今,彪炳史册。

  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得到了后世人尊敬和赞扬。古今名人在这里的题字题诗很多。宋代诗人王安石有诗云:“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从容。固陵始议韩彭地,复道方谋雍齒封。”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任国务院副总理陶铸,1940年去延安路过此地,写了《过留坝谒留侯祠》曰:“停车闲步瞻遗容,敢向亡秦抒所衷。遥望延城光万丈,轮声欲起夕阳红。”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但是这些风流人物的巨大作用不可忽视。我站在张良塑像前,情不自禁地向这位千古卓越的张良塑像三鞠躬,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石门遗址

   我三人来到石门遗址。小王开车,我和大儿子一同前往。

   石门栈道距离汉中市区15公里,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垻县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

 

   凝望,历史在流逝的岁月中走来。听讲解员小王同志讲,这石门栈道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石门最耀眼的文化精品。全长235公里的褒斜栈道,是古代沟通南北的军事要冲。人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春秋战国以来,古人为了翻越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栈道。车马悬空行走,极为艰险壮观,它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眉县斜峪关,故称之为褒斜栈道。

   褒斜栈道南端称为褒谷。这里两山对峙,立壁千仞,水流湍急,成为褒斜栈道的一处障碍。《史记》中这样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惟褒谷绾穀其口。”早在东汉永平六年,汉明帝刘庄在重修褒斜栈道时下诏书,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在这里开凿了一个长约16米,高宽各约4米的穿山隧洞。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通车隧道,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

   关于石门开凿年代,有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汉初刘邦以及秦人开凿的几种说法。褒河石门栈道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栈道之一。

   听讲解员小王又讲,在历史上,石门栈道开通以后,朝廷官员,文人骚客,商賈游子,在饱览了石门风光之后,记事咏物,抒怀为文,记载石门、褒斜栈道和以及赞美褒谷壮美的山水风光,山河堰古代工程的开通修复情况。这些石刻以石门洞为中心,逐渐形成了浩如烟海石门摩崖石刻群,在一百多方石刻中以汉朝至宋朝的十三块最为著名,被喜爱中国书法的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曹操的“衮雪”,张良的“玉盆”,郑子真的“石虎”,苍劲浑朴,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銘》自古被推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上精品。

   从长安到成都,栈道最兴盛的时期有栈阁九万余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这些凌空飞架的栈道蜿蜒于青山之间,湍急的绿波之上,时而一廊,时而一阁,时而一亭,时而一楼,相当华丽和考究,成为汉代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听到这里,我对此油然而生敬意,就自豪地扼腕赞叹:我国古人是有聪明才智的,并不比洋人差!这条古栈道是老祖先以无数鲜活的生命铺成的卧式丰碑。

   栈道从开始发明,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褒斜道北出斜谷可逼长安,入南谷褒谷则可轻取川蜀,在军事地理位置上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兵家必争之地。最辉煌的战争要算楚汉相争,著名的军事家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奇谋就在此演绎。可惜这蔚为壮观的石门栈道被历史上的战争所烧毁。石门水库的修建使古老的栈道沉没在茫茫的水晶宫中。改革开放以来,石门旅游公司在古老栈道的基础上,抬高路基近八十米,局部恢复了这一古老栈道奇观。这条仿古栈道南北走向全长3.6公里,让游客去感受古代建筑的奇观。1970年,石门水库修成,这些石刻中有十三件精品被凿迁下来,现陈列于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而其它石刻则渐渐地被淹没在历史的苍茫里。

   我们站在石门水库大垻旁,举目环视,山势险峻,怪石崢嵘,翠峰林立,高峡平湖,烟波浩淼,清代文人王晚香将这里的美景概括为“石门二十四景”,那是名至实归,扬名天下。

                           谒武侯墓

   定军山下,有一座看起来普通而不普通的古墓,那就是著名的武侯墓。

   武侯者,诸葛亮也。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于定军山,依山勢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衣服入殓,不必用其它器物殉葬。遂归葬勉县定军山下。

  凝望武侯墓区,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这里岗峦起伏,山环水抱,是明、清两代修建的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使墓园显得古老而凝重。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肃穆得就像沐浴在古代三国的时光里。大殿院内,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例如,清代嘉庆间汉中知府赵洵题词:“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192812月,馮玉祥将军题词:“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纶巾,羽扇,鹤氅,方琚,神态庄严。关兴、张苞,侍立左右。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意。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有“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站在这,我想到了历史上“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木牛流马”的故事,显示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杰出的军事才能、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竖立墓碑两通,一座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立的“汉烝相诸葛忠武之墓”的墓碑,一座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立的“汉诸葛武侯之墓”碑。墓后有桂树两株,高大繁茂,绿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双桂之后有诸葛亮的“寝宫”三间。

   我三人走到香案前,先放上献金,再点燃三枝紫香,然后三叩首。仰望着屋内墙上一块巨匾,匾上题有“高风亮节”四个醒目的大字,使我对这位历史人物肃然起敬。我这些动作还不能圆满表达完对他的敬意。因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传奇人物,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他辅佐刘备政权,联吴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帮助刘备称帝。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继续孝忠。

  他的名篇《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让后世人百读不厌,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教材。

  当你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诸葛亮墓园,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凡来此地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武侯千古!

               

                                                     20177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