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涛的头像

张鸿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21
分享

河堤路漫步

                              河堤路漫步

    渭河是临潼人的母亲河。走在渭河边,河两岸分别有一条宽阔平坦硬化的水泥公路,吸引着我这八旬老人的眼球。这是近年来政府才投资修建的。向远眺呵,两岸莽莽一片绿色,这坦荡如砥的河堤路像一条灰色弯弯曲曲的绸带,渭河犹如一条弯弯曲曲波光粼粼的银带,绿色包灰色,再包银色。白鸽在晴朗的天空飞翔。当红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照耀着渭河平原上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村庄,渭河两岸一片璀璨夺目妖娆的风光。你看,太白积雪是一种景致,灞柳风雪是一种景致,这渭河晨光又是一种别样的景致。我就像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芳香,我的生命早已溶入到这风景如画的景致之中。就情不自禁地看着。

    站在河堤路旁,我要豪情满怀地唱一首歌——

    河堤路是临潼人一条安全路。我思想的镜头回放到上一世纪50年代:渭河两岸,道路坎坷,凹凸不平,临潼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桥,南来北往的行人车辆只能靠小木船渡河。就这看河水上涨的大小了。那时渭河南岸的中学只有一所华清中学,渭河南岸的部分学生只能到徐杨、雨金和关山去上学。这给我们上学的学生带来了不便。到了盛夏多雨季节,渭河暴涨,三尺恶浪扑来,就连船夫也望而却步:寒冬腊月,数九北风,零下20度摄氏,渭河冻实了,谁也不敢过河。此乃:隔河如隔山,困住临潼人。那时秋雨连绵时节,渭河像一条猛虎,吞噬着两岸丰收的庄稼。这一年,席家滩淹了;过一年,五店滩淹了;又一年,樊赵滩淹了。老崖塌了,民房倒了,村庄散了,成了水中的威尼斯。一个个凄惨的厄运传来,渭河滩上老百姓脑海里都闪现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咋办呀?

   如今,不管是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盛夏,还是朔风呼呼的寒冬,渭河像一只被拴着缰绳的绵羊,乖乖地听从在河长领导下人民的训导。远处有坚固的防洪梁,近处有平坦的河堤路。车辆行人安全行驶舒心。

   1984年,临潼县发动群众集资,修建了渭河新丰六车道公路大桥,大大地方便了来往的群众,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发展。近年来,国家又在行者乡修建了秦王一桥和秦王二桥,渭河临潼段的船夫已经改行了,木船走进了历史博物馆。渭北现代工业园区的车辆畅通无阻。此乃:三桥飞驾南北,临潼人不发愁。

   河堤路是临潼人的幸福路。

  千年黄土披绿装,古老渭河展新容。 近年来,省政府召开了整修渭河工程会议,植树造林,加固堤坝,清除垃圾,根治污染,保护良田,造福人民,省政府又开始了引汉(江)济渭(河)工程,科学发展,使渭河彰显“一河清水,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生态特色。

   如今,渭河两岸成为美丽的公园。

   春天,暖洋洋的阳光洒满大地,绿油油的麦苗铺满河两岸,清清的河水向东流去,村民们除着草,幸福地唱着“谁不说咱家乡好呀——”,这歌声使绿油油的麦苗也欢笑起来;那打着少先队队旗,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歌声,去给革命烈士王泰吉、许权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夏天,那河两岸麦浪滚滚,金光闪闪,收割机隆隆地响着,丰收的麦子堆积如山;渭河两岸成了市民的游览园:要钓鱼,到任留,那里有鱼肥藕白的池塘;吃草莓,到南屯,那里温室大棚里有鲜红的草莓;摘桑果,到五店,那里的桑果个大味甜。看油菜花,到油槐,那里的花儿赛金黄。游客们开着小车,幸福地在河两岸转悠着。傍晚,老人们坐在河堤路的路灯旁,摇着蒲扇,讲着有趣的故事,唱着秦腔戏,这欢乐的笑声,也使河水泛起了欢乐的浪花。

  金秋,那郁郁葱葱的玉米田成了莽莽的青纱帐,那金黄的玉米棒子露出了笑脸,那紫红色的葡萄垂涎欲滴,那鲜红的石榴垂满枝头,村民们开着四轮车忙碌的收获着丰收的果实。

  寒冬,临潼段上的三座渭河大桥,车辆不断,满载着新产品的货车,从渭北现代工业园区运往全国各地。河堤路上成了临潼人冬季锻炼身体的场地,那些骑自行车的爱好者,奋力的追赶着,为参加明年的省级全运会大赛而锻炼着。

走在河堤路上,我这位耄耋老人看到清清的渭河水向东流着,我笑了,乐了,有说不完的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