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涛的头像

张鸿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9
分享

盛世铜人原

盛世铜人原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指出,秦“收兵天下,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秦亡汉兴,铜人几经迁徙,《三辅旧事》指出:“汉世在长乐宫门,董卓坏其十为钱,余二犹在。”《关中记》:“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青门里。魏明欲诣洛,截指霸城,重不可致。”霸城即芷阳,故此其原以铜人名之曰铜人原。以上论述是刘荣庆先生在《从新闻黑洞中跳进又跳出》里关于铜人原的论述。(见作家出版社  20088月版)                   

东惠王村南傍灞河,说明铜人原南指灞河,北指斜口地窑坡。天宝二年(749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其地原属会昌县辖。”(《临潼史类编》三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59页 赵康民 编著 )

刘荣庆先生出版的《从新闻黑洞中跳进又跳出》指出:“由自然地理形胜可以判定,铜人原位于骊山西北与西侧渭河三、四级阶上。其范围在灞河东岸田王村、邵平村。洪庆村、韩峪村。油王村、洞北村、武家堡、马斜村。军王村、枣园村、白鹿观、高沟村、芷阳村、张铁村、地窑村三四级阶地以及窑村、代张杨背二级阶地。”(作家出版社 20088月版 第83页)

由此可以看出,“铜人”是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销毁天下兵器来铸造铜人而得名,“铜人原”是三国魏明帝曹睿试图把剩余的2尊铜人遗往洛阳,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拉到这里实在拉不动了,只好遗弃在这片黄土原上,从此留下了“铜人原”这个地名。

铜人原流传着一些古代历史故事。这里有个洪庆堡村,说起这个村,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就发生在这里。洪庆堡村东南有条沟,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五县五临潼条下记载为“马谷谷”,传说儒生被杀冤魂不散,风高雨夜,沟内鬼声凄厉,故当地人称之为“鬼沟”,这里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坑儒谷。鬼沟南二里是灞桥区洪庆街办的砚湾村,当时儒生的砚台被堆放在此地集中砸毁,人称“砚瓦”,因这里地处山脚洼地又称“砚洼”,清末改名为“砚湾村。”

洪庆堡村古称“横坑村,传说秦始皇把460多儒生坑杀在这里。唐颜师古注《汉书》里就有记载。“

因为当时大坑周围遍布血迹,人们就将这个坑叫“红坑”,当时称坑儒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汉代此地称“愍儒乡。”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立旌儒庙,贾至作碑。宋朝改旌儒乡为“横坑村”。明朝时广修城墙,横坑村又改成“灭文堡,”,清朝末年因为这个村名不吉利又改为“兴文堡”,今取前名将“横坑”雅化为“洪庆”,横坑村成为今天的洪庆堡。

至于秦始皇如何坑儒的?东汉卫红《诏定古文尚书序》记载,秦始皇命人在骊山山谷温暖处种谷,冬天生成果实,就相当于今天的大棚蔬菜。古代春芽秋收是常理,冬天生瓜是异象,就令儒生前来辩解原因,叫儒生按时前来开展辩论,全然不知生死降临,这时四周秦军士卒用弓弩将其全部射杀,以后在谷中填土盖埋。这里的“坑儒”就是“坑杀”的意思,而不是活埋的意思。

历史上讲到的鸿门宴,刘邦“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就是指铜人原上的“芷阳”村。

在铜人原韩峪一地,还有秦东陵。秦东陵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王陵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66年被发现的,其位于骊山西麓的山坡地带,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考古专家调查,其为战国时期咸阳毕陌陵园之后,秦始皇陵园之前的秦国王室陵墓。

在这韩峪的油王村,唐朝时曾出现了一名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亦称“七绝杀手”。他写诗200余首,绝句约占一半,皆入《全唐诗》四卷。

沿着韩峪沟上行,还有一处白鹿观遗址。白鹿观以鹿得名。康熙本《临潼县志》载:“白鹿观,因周平王有白鹿来,故名。”此之谓也。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铜人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这里修一条宽阔的凤凰大道,由东向西通过。东边有骊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游客来往不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有一批一批学员来这里培训。贾平凹艺术馆就在这里,每年有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这里参加作品讨会,或讨论文艺界一些问题。这里还有芷阳广场,供游人休闲娱乐。洪庆村附近,我国的航天基地——向阳公司就在这里。每年这里造出不少火箭,运到西昌,酒泉,太原,飞上天空,让祖国的卫星飘扬在浩瀚的太空。这里还有军事院校,大型工厂,还有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核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为国家培养出不少军事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这里街道整齐,排列有序,大型超市、医院、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这里的骊山新家园的人们,住上了三层楼房,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村民们闪耀着幸福的光芒。家里都装上了冰箱,彩电,还有的装有电脑,家家都有手机,有的家还有几个手机。每户都是标准化无公害的卫生间。法国朋友来参观,都举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们有的种菜,有的种粮,有的办公司,有的办工厂,有的搞建筑,有的当导游……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小康生活奔忙着。晚上,有的打纸牌,有的下象棋,有的跳起了广场舞,一片欢乐的气氛。春季,铜人原的田野是绿油油的麦田;夏季,金黄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海里隆隆地响着,村民们等待着丰收的喜讯;秋季,醇香的红石榴,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外国友人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很多,他们走到一处就拍照,一片笑声; 冬季,铜人原呈现出游人健身跑步,参加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

今天,古老的铜人原,经过改革开放,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永远是葱绿的,出现在永恒的时空。(2019年元月15日)

          

             

作者:张鸿涛    手机:15596829855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文化路教师小区3203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