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涛的头像

张鸿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9
分享

临潼是一座好粮仓

临潼是一座好粮仓

骊山脚下的临潼,由南向北是一块古老而平展展肥沃沃的渭河平原。临潼好大呀,南北相距近乎百里(过去阎良区归临潼所辖),这里是生产商品粮的基地。大麦、小麦、大豆、黑豆、黄豆、赤豆、扁豆、豌豆、豇豆、高粱、谷子、糜子、扁豆、油菜、荞麦等都能种。改革开放以前,这里也是种棉花的基地,现在是以种冬小麦和秋玉米为主,一年两熟,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好粮仓。

临潼人自古聪明吃苦好学,最早就懂得农业生产。这些伏羲女娲的后裔们,在这块黄土地上世世代代辛勤地耕耘着;远在6000年前姜寨遗址的临潼老先人们,就学会了盖房子,制作盆,碗;《诗经·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耜,开荒的农具;“举趾”,可以理解为除草。详见《诗经新译》 孙尚勤译著  未来出版社 2012年版 第239页)记录着包括临潼祖先在内那时参加农业生产的状况。可惜,从周秦汉唐到元明清,民国,临潼人都为吃不饱肚子斗争着,过着“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衣不蔽体,食不度日,“跟着碌碡过个年”的穷日子。

我是40后的临潼人。童年时,老人给我教的儿歌是“过年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可是,那时我吃的是黑面馍,苞谷面馍,半年糠菜半年粮,“吃白馍”只是个梦想。

那时的临潼人,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也低,打下的粮食不但不够吃,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掠夺去了,哪能吃饱肚子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当家做主,土地归集体所有。国家对农业加大投资。大力开展农田基础建设。上世纪60年代,在渭河临潼段修建了可以灌溉临(潼)蒲(城)渭(南)三县土地的临潼交口抽水站,渭河以南的临潼县又修建了戏河水库,零河水库,龙河水库,许多村子都打了深机井,这块干旱的土地实行丼渠双保险,真是“旱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啊。加上改革开放后渭河化肥厂的建成,更是给这块希望的土地加上了增收的砝码。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国家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款,农民对土地的投资更大了,村民们务农的积极性更大了。有一些种粮大户贷款买拖拉机,买汽车,买联合收割机,播种机,除草机的人多了,还有的人专门到杨凌农科城学习农科知识,拿到了农业技师的文凭,这给农业增产又增添了有力的砝码。

勤是摇钱树,地是刮金板。临潼人像慈爱的母亲抚养着自己婴儿一样细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土地。土是根,肥是劲,种是命。临潼人把握住“土,肥,种”三关做好庄稼。“地”是叫拖拉机深耕;“肥”用的是渭河化肥厂所产的尿素;“种”用的是杨凌农科城研发出的新品种。秋播,冬灌,积肥,春锄,夏收,夏播,秋收,一天都忙在地里。三九天冬灌施肥,三伏天除草防虫。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到头辛苦地劳动着。有道是:艰难远非无情物,一分辛苦一分甜。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每年来个粮食大丰收的梦想实现了。

这农业机械化科学化给农业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夏收时节,算黄算黄的鸟儿嘹亮地叫着,渭河两岸平原一片金黄,那成熟的麦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隆隆隆地响着,这些胖嘟嘟的麦粒都一麻袋一麻袋地装在四轮车上,男的开着车,女的坐在车上,还幸福地唱着歌儿:

麦浪滚滚闪金光,

棉田一片白茫茫,

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社员人人心欢畅,心欢畅,

……

这悠扬悦耳的歌声传遍辽阔的渭河平原,使那算黄算割鸟儿的声音也有些逊色。

我回到自己村里,问了一下我们村子的村长张八志。他50多岁,古铜色脸颊,说起话来挺有精气神。我问:“八志呀,今年可又丰收了?”他说:“你回来了。”我说:“回来看一看收麦的情况。”他笑着说:“不用操心了,你这么大年纪了,现在收麦都是机械化,过去用的那些农具,例如,木轮子大车,木杈,链耞,碌碡,耩子,犁,都淘汰了。小麦的亩产量由过去的800斤,提高到900斤,有的还1000斤。过去梦想的‘白蒸馍,夹辣子,一口一个月牙子’的好生活,早已成为现实。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每年党中央都要出台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发的。”我听了后心里热乎乎的,觉得村长说得在理。

到了秋收季节,收割机又是隆隆隆地响彻在绿色的玉米田里,那收运回来的玉米棒子挂在农家的屋檐下,大树上,屋顶上,平房上,整个村庄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海洋。 

我问我家的侄子:“今年玉米能产多少斤?”他笑着说:“这没有个固定数字。现在农业设备好,产量由过去800提高到900,好多是1000斤。”我又问:“现在玉米价钱好不好?”“可以呀,过去是8毛到9毛,现在是1113。”他笑着回答。

我思忖,临潼这块土地连年丰收,物阜民丰,百姓安康,此乃天时地利人和相助。粮价稳中有升,种粮户积极性更大了。人民生活富裕,人心高兴。“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临潼人由缴爱国公粮到现在出售商品粮,从来没有缺席过,不知临潼人为国家贡献了多少粮棉油,支援了灾区,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支援了世界革命。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呀!欣为临潼人,我感到由衷自豪。

如果把临潼人生产的粮棉油垒起来,可以和骊山比一比高低;如果把临潼人生产的粮棉油排成一行,可以和渭河比一比长短。这生产出如山像河的粮棉油,体现了党对农村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体现了临潼人民辛苦勤劳的奋斗精神。

此乃:金山银山山山高,大仓小仓仓仓香。

美哉,临潼!壮哉,好粮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