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鸿涛的头像

张鸿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4
分享

苟家滩上的秦俑村

苟家滩在何地?

答曰:在骊山北麓东侧,沿临(潼)马(额)公路,从代王镇往西六七里地,这一片地带过去就叫苟家滩。

此话从何说起,这里有一个历史故事。代王过去就没有设置街镇,代王原来叫代王庙。因在骊山绣岭东15里处有汉文帝庙。文帝未称帝时被封为代王,故称为代王庙。代王庙一带又叫苟家滩。传说五代后梁大将王彦章,就是在这里被娃娃高宝童所杀。民间流传着“苟家滩吃了娃娃的亏”就是由此而来。

70年前,这苟家滩是千年来被山洪从骊山上冲下来的茫茫乱石滩。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有民谣曰:苟家滩,苟家滩

满目荒凉无人烟,

巨磐乱石遍地滚

荆棘草莽不见边

狐兔出没野狼窜

好汉路过也胆寒 (《骊山传说》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2年版张陶渊编选)

苟家滩周围的乡民,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年到头为生活奔忙着。住着那土坯房,种着那沙石坡地,山洪爆发,一年只种一料庄稼全被冲毁,山坡地成了沟沟壑壑。乡民们只盼着山沟上的几个树上的果子早日成熟,挑到县城,来换回几个糊口钱。

上世纪70年代,我在这里附近山任村小学当教师,这里有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这里的村民勤劳,善良,诚实。民风淳朴,待人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巨大变化使我难以忘怀。

历史书写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时,苟家滩旧貌换新颜。这里办了工厂,特别是附近地下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苟家滩一切都生机勃勃地发展着。这里成了中外游客旅游的一个热点。

到了上世纪末,苟家滩上的东杨村,西杨村,任五村,在国家统一安排下,组成了“秦俑村。”

这些村民告别了古老居住的土墙、土坯房、土炕,土井,每家三间宽的独家小院,明清式的关中建筑风格,两层小楼,框架结构,一砖到顶,屋内铺有地板,装有空调,安有液晶电视,配备有天然气。装有自来水,还有标准化的卫生间。由此,我想到了我少年时代老师所讲的社会主义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秦俑村的村民他们现在幸福的享受到了。不但如此,他们看病有新农合,老人有高龄补贴,孩子上学是九年义务免费教育。

这些将近200户失地的村民现在干啥呢?收入情况怎么样?我走访了一下相识的村民。他们现在都参与了当地的旅游服务行业。有的开宾馆,有的开饭馆,有的开商店,有的当导游,有的跑运输,有的做秦俑复制工艺品,有的干着环保清洁工……除过几位老人多病外,其他人家都根据自己特长,爱好,人事关系,都各干自己的工作。西杨村有一位杨志发老人,他每天早晨先锻炼身体,然后到秦俑馆门口,向游客讲述自己当时打机井发现秦俑的具体情况,或者和外宾合影,给游客签名,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问了一下这些村民一年的收入情况,东杨村的杨献民,他在秦俑馆门前开了个商店,我没有见到杨献民。他的家人来接待我。她给我沏茶,说,这里一年四季游客不断,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黄金周”时,游客蜂拥而至。过去这里只有一个能停5000辆车的停车场,不能满足要求,今年又建一个能停4000辆车的停车场。国际级景区,五星级服务。区政府多次检查,这一点不能马虎。

我问这些人家现在一年的经济收入情况。杨献民的家人笑着说,这不好说。各家情况不一样。有的很多,有的也一般。他们的生活都很好。我说,一年能够收入五六万吧,她有点腼腆。对于商业上的一些敏感数字,他们是不愿意透露出真实情况的。但是我看到这些秦俑村的村民,忙碌的上班,辛勤的工作,都流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他们现在生活是幸福的。

走出杨献民的家门,我来到一家关中饭馆吃饭,吃着羊肉泡馍,餐桌的对面坐着一位渭南游客,大约六十开外。他对我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人生活很好,他们是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靠的秦始皇。我笑着对这位渭南乡党说,你第一句话说的很对——“翻身不忘毛主席”,毛主席是咱们的开国领袖。你第二句话说的不对。秦始皇陵在临潼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为什么临潼人解放前没有富起来,几辈子受穷。发现秦兵马俑后,我们开展旅游事业,这秦俑村的人们才富起来。你说的第二句应改成“幸福靠的是改革开放。”那位渭南乡党连连点头称赞。

作者:张鸿涛 手机:15596829855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文化路教师小区3203室张鸿涛

作者简介:张鸿涛,中学高级教师(退休),陕西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陕西工人报,西藏日报,当代华文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等50多种报刊上.。出版有散文集《岁月如歌》《生命的清单》《敦煌漫话》,在全国征文大赛中也获过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