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闹中取静,碧绿果树,花开花谢,蜂蝶依恋,果实累累,蝉鸣鸟啼……
这里,交通方便,春光秋雨,四季如春,蛙鸣虫唱,安居乐业,邻里和睦……
饶平县黄冈镇碧春村,位于黄冈镇东北面,距离镇政府约4公里,国道324线环城北路大转盘的内侧。东与碧岗村接壤,南与霞中村为邻,西与霞东村拥抱,北与联饶镇上寨村相望。该村背山面海,在东方埭未填造之前,村前就是辽阔的海洋,碧海连天,潮涨潮退,令人倾倒。辖区内林木茂盛,四季如春,故而取名“碧春”,历史上曾用名“白村”,与白盐如山有关联。1963年,白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大省农业先进(大队)”。
该村史上与碧岗村、仙春村同时被称“盐埕新村”之美誉,曾经因盛产海盐富甲一方。
该村依山而建,巷道清洁干净,面积大约1.25平方公里,呈弓型分布,属丘陵地貌,故而雨再大也不会积水。主要山岭有虎空山,海拔海高约350米。
该村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饶平置县至清末年,属饶平县太平乡宣化都黄冈堡 ;民国时期,属饶平县三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饶平县黄冈区;1951年至1956年,属饶平县霞饶区;1958年,属饶平县凤江公社;1983年属凤洲区;1986年撤区建乡属黄冈镇;1990年起改名黄冈镇碧春管理区办事处;2000年底再改为黄冈镇碧春村至今。村名建制的每一次改变,都是时代的需要,都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见证。
该村始创于南宋瑞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现在村民姓氏为林、陈二大姓。据调查:林氏于南宋末年从福建省诏安县含英游民至此,繁衍生息;后来陈氏村民从饶平大港乡迁居流入,以作邻里;两姓村民艰苦创业,勤耕力作,开荒造田,代代相传,子孙番衍,开枝发叶,和睦相处,互助友爱。林氏刚迁入时,此处已有杨、洪、吴、郑、王等先民居住,还有一座宫殿式建筑遗物,村民口口相传为“故宫”。后来因各种原因,先民搬迁的搬迁,合并的合并,等到林氏迁入时,最后剩下杨、王两户人家,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生活,遂也改姓为林,传为世代美谈。
碧春村和其它村一样,早已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通网络等等。户籍人口约1289人,60岁以上80多人,最年长者年龄94岁(女)。村民均为汉族,潮州民系,日常使用潮州话。
碧春村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豆类、荔枝及禽畜养殖。全村经济靠祖辈遗留下可持续发展土地,水田700多亩,果园1200多亩,山地1000多亩,有池塘2个,水库1个(寨仔后水库);村民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养殖业则以养鱼、猪、鸡、鸭、鹅等为主;蓄牧业为牛羊,副业家庭作坊,做豆干、粿类等等。每年约100人外出务工,居多在珠江三角洲从事建筑等行业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农业生产,还有工资性收入等等。自然资源主要有黑色耐火塗,销往潮州和台湾地区。民间特色传统食品有采用野生艾草和糯米制作的清明节粿品,名噪一时。水果类多种多样,有龙眼、芒果等等,尤其是碧春古荔枝,据传有二三百年的种植历史,远近闻名,吃了令人回味无穷,如今村民中还留传有顺口溜:
碧春是个好地方,荔枝大粒甜如糖;
……
碧春村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达,民居建筑整齐有序,卫生清洁。村里有篮球场1个,图书阅览室有1个,藏书约2000多册,并有多处生活垃圾收集点。
碧春村现存林氏宗祠2 座,陈氏宗祠1座。主要建筑特色,灰木结构穿斗与抬梁式结合梁架,祠堂门口有墙楣壁画。清初年间,建有私塾学堂,重修于2001年,学堂有牌匾“经绕克拯”。
碧春村主要宗族活动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村民有祭拜先祖或神祗的习俗,有传统清明、冬至上山祭祖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日和谷雨日,林、陈两姓在村后面举行集体祭祖活动,两姓外出人员纷纷回乡参加活动。
碧春虽小,五宫齐全。其中碧春庙,始建于南宋末期,供奉望海大王爷、二王爷、王姑、文舍人爷、武舍人爷。村民代代相传,传下来一个故事,受元军追杀,宋帝昺南逃红螺山途中,碧春村民林氏三兄妹刚好在土埕打麦,得知原由,便把宋帝昺藏了起来,然后继续挥舞麦梗①打麦,镇静自若,若无其事一般。
元兵经过调查判断,便知林氏三兄妹保护了宋帝昺,可元兵误以为林氏三兄妹手中的麦梗是某种致命武器,不敢造次,待真相大白,恼羞成怒,围杀了林氏三兄妹。林氏三兄妹英勇奋战,誓死不屈,但因寡不敌众,终被杀害。宋帝昺获救后,赐建林氏三兄妹“碧春庙”,以示褒奖。据村里老辈介绍,祭祀格外讲究,以献三牲,敬清醴,贡肴糍,呈果品。祭品主要有酒、糍粑、鱼、糯饭、豆腐和鸡、鹅、鸭三牲,以及三叩首祭拜等。因此,碧春村的老爷比别村的大,“营老爷”的时候,在路上相碰头,别村的老爷必须避闪一旁让路,以示敬重。
据村里人说,明朝期间,碧春林氏还出了一个英雄人物,绰号“獭精”,水性了得,经常奉命潜入海里凿沉海盗船,立下汗马功劳,官至两河总督,赐匾“越镇两河”、“望重千城”。林氏宗祠门口的旗杆柱也比别人的大和高。凡路过这里的官员,文官见了下轿,武官见了下马。
闽粤古驿道从碧春村通过,古驿道旁边的“官路巷池”至今尚存,面积有五六分地。
碧春村陈氏还遗留有“陈氏寨仔”,族里曾经出过“十八壮士”,义务以保护校场为己任,故事流传至今,令后人津津乐道。
解放初,碧春村人口才三百人左右,解放后,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增长突飞猛进,直到一千多人口。近十几年来,村里年年有学生考上大学,有人还把书读到北京外交学院、清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已不稀奇。
饶平县黄冈镇碧春村已被定为“省级新农村联片示范项目建设”十二个村(碧岗村、仙春村、碧洲村、碧春村、葛口村、深塗村、春光村、赤坑村、群力村、上寨村、新陂村、新寮村)之一,该村经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域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明天的碧春村,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将会更上一层楼。
事实胜于雄辩,谁若不相信,就到碧春村走一走,就会看个明明白白。
①麦梗:梿枷,已有1200年历史。饶平梿枷由一根锄头柄大小的长柄和一根粗短木棍构成,用木轴连接,一端固定,一端可以转动,手握长柄挥舞转动另一端木棍,用来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