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在书斋读书,家人送去半小盘糯米糍给他吃,他正读得入神,拿起筷子夹着糯米糍蘸着墨汁就吃,且吃得津津有味。如此认真的程度,何愁学业不成。他就是林峥嵘,乳名阿廊,字谦山,号小岩,又号玉峰,饶平县西石乡人。
终于,旗开得胜,他在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因受谗被革职,解官回乡。林峥嵘毫不气馁,积极进取,卧薪尝胆,改名一铭,重新走进科场,并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再中进士,授湖北东湖知县,兼理宜昌府通判事,后历任知州。在任期间,重文风,有政绩,两次署宁陕厅,修厅志四卷刊世。
在潮州历史上,林峥嵘是唯一个在同一个朝代(清)两次中进士的读书人。犹有意思的是,他晚年辞官归潮,出任韩山书院山长,为培养潮州人才贡献余热。
林一铭出色的还有他的书法,远师颜、米,近接赵吴兴、董香光,天骨开张,气魄深厚,雄夸当时,有“一铭体”之称和“大字盖京华”之誉。据传,有一潮州氏族建造宗祠,上京城去求书匾,京中一书家居然微笑批曰:
潮州林一铭,大字盖京华。来者舍近求远,大误。退回,请林进士书写。
饶平“上春古庙”的行书石刻大字,传说为林一铭马背上所书,这与吕音马背上书写“宝莲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潮州西湖有其行书摩崖石刻:松间石照。笔画饱满,结构紧密,气势雄浑。
西石乡的“林氏宗祠”也是林一铭笔迹。其写给钟敏论及唐人书法的行书条幅:“唐人断纸余墨尽有妙处,虞永兴书形摸姿媚,而笔势甚遒,得智永遗法,当为唐人之冠。”此幅书法初看圆润软滑,似团团棉花新堆,然反复寻味,却觉骨络分明,内含刚劲,提按顿挫交代清楚,技法精湛娴熟,表现出一种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
西石乡待诏山下有一个硕石,站在这个石头面前,才知道自己多么渺小。这个巨石那里来,至今谁也说不清楚。其高大,若掏空,可以住一家子。其石仿佛从天而降,拦腰断裂,也有说是雷击所致,一个成仨,若即若离,藕断丝连似地。
硕石正面有林一铭所写七律《题待诏山破巨石》,诗中的“待诏心坚谁似尔,补天胆裂可怜君”,“不信人间无砥柱,中流屹立大将军”,既是“怜”石,又是自“怜”,坚信他日定能“中流屹立”,再度辉煌。此诗的石刻至今犹存,笔画苍劲,诗句铿锵,史称《待诏石刻》。
由于现存林一铭的墨迹太少,其精品就更难以一见,有关“一铭体”只好从石刻和传说中去领略。
2012年秋,一个睛朗的夜晚,蝉鸣声声,我到汤溪水库咽喉处的“留芳亭”游玩,抬头望,繁星密布,周围凉风徐徐,身心为之陶醉。
当我低头,看到的是一个硕大黑色石头,因山体滑坡躺在公路沟里,长睡不起,打开手机电光一看,石面居然是林一铭的墨迹:清风绣岭。
我不懂书法,但这四个大字着实漂亮,横竖钩提,笔笔穿石,有如钢铁之力,充满坚韧不拔的神韵,伸张有度,可谓独树一帜,过目不忘,染红可见。原本冰冷的石头,仿佛被付与了生命,随时可能娓娓道来……
睹字思古,物是人非,我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我抚摸着石刻上的字画,仿佛抚摸前辈的手指,余温尚在。
星光下,听百虫鸣唱,看万顷碧波,心潮澎湃,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思妙想。
何不在留芳亭筑一石墩,让“清风绣岭”坐上去,堂堂正正,坦坦荡荡,面朝大路,笑逐颜开,人所共仰,留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