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军的头像

张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0/08
分享

近看《一个人的新疆》

   早就听说过周涛的大名,只知道他是新疆作家里很出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近日,偶然看到他出版的口述自传《一个人和新疆》,因为有新疆两个字,感到很亲切,就忍不住买下来,读完后感触颇多。

周涛是一位六十六岁的老者,他虽然是山西人,小时候在北京,但他从九岁就到新疆,随父母到处漂泊,去过很多地方,在新疆的喀什、伊犁、乌鲁木齐等地都生活过,基本可以算一个纯粹的新疆人。也有过离开的机会,但他最终还是留下来了,在封底上他深情的说“你死在一群根本不理你的人哪里干啥?只有新疆人是你的亲人,死在亲人都身边是最好的归宿”,表明了他决定将最后的日子留给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他性格很直率,在口述自传中有一些敏感话题,没有任何遮掩,对一些人的评价也不因为他们曾经或者目前的社会地位而有意避讳,对个人的隐私也较为直接的阐发。他谈起的一些事、一些人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也许是我们身边的人。他的沉浮是一个时代的沉浮,父亲的政治生命影响着他的人生经历,使他从北京来到西北边陲,不管怎么说新疆的文化与内地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他“却没有陷下去”。他始终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野上凝望着这块西部多民族的土地,正如他说“总在一些关键时刻有一种更高的文明影响我,使我不至于完全降落到新疆这种本土文化的水准上去”,也正因为这样,他能不断带动起本土文化的逐步提升。

他从本性上来说是个诗人。他在文革期间在父亲管理的图书资料室读了许多名著,写了十本札记,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积淀,后来籍着新疆这块热土,经过不懈努力,先是在《解放军文艺》小试身手,接着《鹰笛》、《天山南北》、《八月的果园》、《纵马》等这些浸染着新疆味道的诗歌在《诗刊》发表,甚至有了单行本,真是香味满园、果实飘香。他与杨牧、章德益合作开辟了新疆边塞诗的先河,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诗,得了不少奖,虽然也受到非议,但他的成就得到了充分肯定。他有着文人的傲气和迟钝,年轻时做秘书却让领导为他打洗脚水而不自知;他又有着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写诗到顶峰时,他果断顺应潮流,重新开辟新的散文领域,依然非常出色。他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写起新疆风土人情来得心应手,先后去过写了《哈拉尔随笔》、《吉木萨尔纪事》、《伊犁秋天的札记》、《蠕动的屋脊》。没有学会维语是他的一个遗憾,因为他不能深入到少数民族中,写出更有特色的地域风情。后来他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全国新诗奖等。

他也是一名军人,是不打仗的军人,不意中的特招入伍形成了他的另外一条人生轨迹,因为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和机遇成就了他,最终升为军级干部,但他却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纯粹的军人。经历过发配基层的苦闷,文革的生死瞬间,但又是一个不甘沉寂的人,乒乓球打得风生水起。文学和乒乓球是他两只骄傲的翅膀,帮助他不停的高飞。

在新疆的生活是他浓墨重彩的地方,我们看到他在伊犁与指导员的“斗智斗勇”、在巩乃斯河骑马摆渡、在喀什翻浆的公路上的行走、在昆仑山上体验生活,这些都融进他的血液中,为他文学之路夯实了基础。回想起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所写的《随遇而安》书里,写起他在新疆拍节目的那段生活,其中所描写出的民族风情和戈壁美景却让人难以忘怀,看来没有人能无视这片土地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沉积,我们越来越眷恋这片生长的土地,也越来越感觉到新疆的文化的厚重。新疆特有的民族文化哺育了周涛,周涛也成就了新疆的文化,正如他自己说的,如果回到了内地,他会被湮没,而他留在新疆,就会成为这里的一个文化符号长久的镌刻在新疆的历史卷轴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