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岚音的头像

张岚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5
分享

记忆中的小轧井


我的下巴下面有一道疤,说起来这道疤,跟水有关系,跟取水用的工具小轧井有关系。

三十多年前,我的老家没有自来水管,村民们的生活用水都是用自家打建的小轧井轧出来的。

我的老家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八柳树村,我们这个村子位于黄河古道旁边,至今村子东地遗留的十几米厚的黄沙层就是见证。至于我们这个村子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传说。

据村子里的老人讲,我们这个村子最早形成于宋朝。相传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带领岳家军在我们这一带跟金兵作战,有一次,岳飞带领岳家军大败金兵,金兵吃了败仗以后渡过黄河向北逃窜,为了阻止岳家军的追赶,金兵渡过黄河以后杀死了帮他们渡河的船夫,毁坏了所有船只,当岳家军赶到河边,苦于没有船只渡河,情急之中,岳飞看到河边有一片柳树林,其中有八棵长在黄河边上的大柳树尤其粗壮,岳飞命士兵将这八棵大柳树伐倒扎成木筏,又伐倒了一些稍小的柳树同样扎成木筏。岳飞登上用八棵大柳树扎成的木筏带领岳家军渡过黄河,继续追赶金兵,直至全歼了金兵,大获全胜。

岳家军获得全胜以后,岳飞感念那片柳树林尤其是那八棵大柳树的功劳,便在伐树的地方设立渡口,并取名为“八柳渡”。渡口形成以后,南来的北往的人越来越多,在渡口边开店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形成了村庄,村庄就取名为“八柳渡”,这就是我们八柳树村的前身。

后来,村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繁华,随着黄河的改道,八柳渡作为渡口已经失去了意义,“八柳渡”便被设立为镇,改名为“八柳镇”,再后来,经历了几次战乱,“八柳镇”受到极大冲击,渐渐没落,便由镇降级为村了。

虽然黄河改道了,但是给我们这个地方遗留下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大片的黄沙地。水资源的丰富即滋润了村庄,又滋润了村民的生活,还给村民们带来丰厚的收入。我小的时候,村子里有三个池塘,村子的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河,虽然池塘的规模远远不如以前了,但是小河的河水也还清亮,河里面也时常能看到有小鱼游来游去,河岸边各色的野花和各种绿植扮靓了村庄。我们常常去河边玩耍,在河岸上拔一种叫“毛毛根”的植物来吃,还有一种植物,我们叫它“甜根”,白色的,一节一节的,放到嘴里嚼着,脆甜脆甜的。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甜根是一味中药,叫“芦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通常用来治疗肺热咳嗽和胃热呕吐等症。

我家住在村子东头,旁边就有一个小池塘,池塘的入水口连着小河,这条小河和村西头的小河是相通的,这条小河的水在池塘里停一停,就向北流走了,经过我们村的东林场。由于这条小河的地势比村西边的小河要高一些,所以村西边的小河水位高的时候,这条小河水流就大一些,如果村西的小河水位下降了,这条小河的河水就细小了很多,有时候甚至就断流了。所以这个小池塘里的水有时多有时少,能见着的鱼也不多,但是夏天时常能听到青蛙们的鼓噪,池塘上经常有鸭子和白鹅游来游去,都是附近人家养的,我小时候家里养的也有鸭子和大鹅,时不常有鸭蛋和鹅蛋吃。

据我的父亲讲,他小的时候村子里的池塘都很大,水很清澈,水是活水,从地下河直接涌流出来的。由于地下河的水位比较高,村民们在村子里打了几口水井,生活用水都是从水井里挑水用,水井里的水位离地面很近,也就几米高,用扁担勾着水桶,很方便的就能打上水来,甚至个子高胳膊长的人用手拎着水桶俯下身子就能够着水面。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小轧井出现了,打井的人也出现了。等我小的时候,村子里已经普及了小轧井,几乎家家户户家里都有一口小轧井,小轧井取水方便,当时确实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们再也不用到村里的水井里挑水了,村子里的水井渐渐废弃了,最后都被填平了。

所谓的小轧井,就是利用杠杆和活塞的原理把水从地底下抽取上来。我小时候用过的小轧井是这个样子的,一根稍细一点的铁管深插入地下连接地下水,细铁管上方是粗一点的铁管,铁管的下端有个出水口,上方是和井心的皮塞连接在一起的轧水柄,轧水柄越长,轧水越轻松,轧水柄要短了的话,轧起水来会费劲一些。当把轧水柄反反复复轧下起上的时候,通过皮塞和阀门的上下运动就可以抽出井里管内的空气,把水从地底下抽出来。

有了小轧井以后,在自来水管铺设以前,帮妈妈轧水也是我小时候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我妈工作都比较忙,从小就训练我和弟弟帮忙做事情,每逢休息日,家里要洗衣服、要大扫除、要改善生活,用水量剧增,我妈就指派我和大弟轮流轧水,大弟耍滑,往往我轧得最多。那时候对我来说,轧水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体力活,往往轧一会儿就会又累又烦。有一次,我和大弟吵嘴,我妈又指派我轧水,我赌气轧着水,他站在旁边说风凉话,我又气又急,生气不轧了,没承想放手太早了,轧水柄没有轧到底我就松手了,轧水柄随即弹了上去,“啪”一下正好打在我的下巴上,血“哗”一下就出来了。我妈赶紧带我到村里的卫生所包扎,厚厚的纱布包了好几层,胶布也粘了好几条。回到家,我弟看到我的“光辉”形象,幸灾乐祸,还嘲笑我,并卖弄他的文采,用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一句话形容我,说我下巴下面裹着厚厚的纱布是“更上一层楼”,所以,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对“更上一层楼”这句话比较敏感,也恨透了那个小轧井,恨不得上去踢它几下。。。。。。

这就是我下巴上那道伤疤的来历。。。。。。

等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开始建水塔、铺设自来水管道,当然,这都需要钱,还不是小钱,钱从哪里来?反正不是村民集资的,钱是集体出的,是大队部的出的,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出的。

我们这个村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具有发展集体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村有东西南北四个门的称呼,我们家住在东门口,出了东门口和北门口就是大片的黄沙地,黄沙薄的地方下面是黄土地和胶泥地,村子里在东地和北地建了两个林场,称东林场和北林场,这两个林场上种上各种各样的果树、种上西瓜、种上红薯、种上花生,依仗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良的土壤结构,这些经济作物的丰收曾经给村集体带来不薄的收入。

有一年放暑假的时候,我三叔在北林场护林,中午我奶奶老指派我给三叔送饭。七、八月份的天气,大中午头的,外面热的连知了都懒得叫了,林场里面却是另一番景象,树木葱茏,遮天蔽日,护林人休息的草庵就建在浇园子的水渠上,草庵里一张竹床横跨水渠,水渠里刚抽上来的清凉清凉的井水静静地流淌着,这地方,说是避暑胜地一点儿也差了,更何况林场里还种了瓜果和菜蔬,时不时还能吃到新鲜的西瓜、甜瓜、黄瓜和西红柿,这地方,说它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了。

这是北林场,还有东林场,规模比北林场小了一些,但是东林场进口不远处种了许多花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牡丹花。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曾经带领我们去参观过东林场,当时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浓郁的花香,鲜艳的怒放的花朵,用“惊艳”一词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是很贴切的。从东林场回来以后,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写一篇小作文,我当时应该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这些牡丹花,并描写她的气味,老师把我这篇小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说完了北林场和东林场,再来说说我们村的三个池塘。我们村的这三个池塘,一个就在东门口我家旁边,另外两个在南门口,中间隔着一条大路相望,这两个大池塘加在一起占地有十几亩左右的样子,池塘四周种着杨树和柳树,夏天绿树成荫,是池塘最好看的时候。这两个池塘曾经都用来养过鱼,并且这两个池塘在我姥姥家附近,是我去姥姥家和回我们家的必经之路,在这两个池塘边,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抓鱼的热闹情景。

说完了池塘和林场,现在重点来说说我们村子西门口外的那条小河。这条小河和225省道旁边的那个河是相通的,这条小河为我们村架设自来水管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不但是我们村村办企业工业用水的保障,还是我们这个村和上游几个村工业废水的主要排污通道。

我们村在这个小河的旁边建了两个大纸场,就地取材,每年附近几个村的麦秸杆下来以后,直接被送到这两个大纸场,加工成糙纸以后销往全国各地。这两个大纸场在那些年相当红火,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所以,我们这个村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村庄,有钱好办事,大队部才有能力为村民办一些实事,实事之一就是建水塔,铺设自来水管道,让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用上自来水以后,我的兴奋大概超越了家里所有的人,因为再也不用轧水了,再也不用跟那个小轧井打交道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等我明白了这个自来水管是用什么样的代价换得的以后,我深深地为我当时的兴奋与高兴感到遗憾。

我们村两个大纸厂大量的工业用水,长年累月的向小河索取,向地下河流索取,小河和地下水的水位急剧下降,最大的表现就是池塘干了。

没有地下水的支撑,村里的三个池塘迅速变成了死坑,逐渐被村民们当作倾倒垃圾的处所。池塘荒废了;林场也荒废了,成了村民们修房盖屋取沙用土的场所;村里的小河几年功夫变成了臭水沟,鲜花没有了,绿植没有了,孩子们失去了玩耍的天堂。人口不断增加,村庄在急剧膨胀,村民们在池塘上、耕地上修路建厂盖民居,村民们住的吃的用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副繁华的现代化的新农村模样。只是,逢年过节再回老家,童年记忆里那个美好的村庄已经不见了,随之不见的还有记忆里那香甜的香蕉梨,沙甜沙甜的黄色的大西红柿,还有面甜面甜的大甜瓜,这些品种的瓜果菜蔬已经随着小河、池塘、林场的消失也消失了。

没有小河水和池塘水滋润的村庄是干枯的,缺了一份灵秀与丰润,每逢大风天气,沙土弥漫,尘土飞扬,风停后,村庄的房顶上、树梢上到处悬挂着黑的白的红的绿的抑或黄的塑料袋、废纸片。村庄,就这样灰头土脸的裸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

记忆中的村庄、老家,就这样离我越来越远,越来越远,那些伴随着小轧井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童年生活也越来越远,可能再过上十年二十年,小轧井这种机械会完完全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时消失的还有人们对于池塘、小河、林场等等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