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问我,你什么都顺,要财产有财产,要家庭有家庭,在职位有职位,要级别有级别,要职称有职称,要名声有名声,孩子虽然不能说他得到的有怎么高,但也顺顺当当。
我常对儿子讲“三大”,而忌“三小”,即是:要大器,别小气;要有大智慧,别玩小心眼;要得大实惠,别捡小便宜。
人的生活轨迹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很大程度与我同情弱者有关。我从不欺负小商小贩服务员,每次遇到差一不二的事,我从不计较,甚至还会大方那一点,可得到的是谦恭的感谢,我认为那是这些人的真诚表露,因为他们都太不容易了,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很容易满足或是满意。可我发现往往大领导大款大经营者大人物大家闺秀,他们却喜欢在这些人那里发威或刁难人,不知是种什么心理,可能是他们能在这些人身上体现自己的优越?或是价值?还有就是很多时候,我都是扮演吃亏的角色,比如谁张罗的活动,可需要出钱或在结账时,总是有人会突然消失,或者与吧台发生冲突,要么就是跟人家赖账,这样的人往往还是那些让外人觉得是有钱人或是有名望的人。我最怕的是丢人现眼,也就会去出手相“救”。还有就是我经常给人家垫钱,什么升学呀,喜事白事,临时救急一类,借给人家后,就不好意思跟人家再去讨要,其实很多人肯定是自己忘记了,可我不愿意提醒,那关乎人家的自尊,这样总是自己吃亏,人又不见得会念你个好。可别人帮过自己的事,却始终始终记得,即使都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前人家帮过我的事,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我都记得去报答人家给我的恩情。我总是以“吃亏是福”来说明自己的人品。
我对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了他的“三观”。现在的人谁不都在追求孩子的中考高考有好的成绩,让孩子拼命学习,希望考个好大学。我儿子上学时,每天我对他说的话,不是什么鼓励他学习,我最多说的话是:注意安全。因为只要人活着,该有的什么都有了,安全是第一位的。当孩子学习有差距时,我常说的话是:人不可能都是第一,第一只有一个。你爸没有做到第一,凭什么非得要求你必须做到第一?这个世界每个领域能做到第一的,只有一个;而名列前茅的 ,又有几个?
我教育儿子,让他做个平凡的人。
平字更多用到的是平衡,凡也是用于平常、平庸,这就是中国人常教育的《中庸之道》,都要说西方国家不是这么个教育,其实无论是萨特、还是弗洛伊德所讲的理论也是中庸之道的平衡观念。我觉得这种平衡均来自于生活的品质,品质不是用高低和大小来衡量,而是用生活的好孬来说明,好孬也等于优秀或是平凡。
要用平衡来讲,我儿子也不会考上什么好的学校,他享尽了福,托儿所幼儿园,都是他爷爷接送,闲暇时,爷爷还会骑车带他到老干部部去玩。小学一到三年级在铁二校上学,由爷爷奶奶管,三到六年级在铁一校上学,由他姥姥姥爷管,而这两所小学都是在爷家姥家门口,出了校门,就到了家里,即使那样,老人们还是要到校门口去接,回到家里吃喝都由老人负责。初中在铁六中上学,中午吃饭由他二姨管他,二姨在白日市场,离学校也只有一条马路相隔,每天中午二姨二姨夫都给他掂对着几样菜饭,那时他的个子矮,希望他吃得多,长得快。上高中在铁中,那时他妈在车站多经工作,办公地点是在车站货场大楼,距铁中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多经办食堂,经理说也不差孩子这口饭,所以孩子天天中午到他妈班上去吃午餐;因为有晚自习,原来晚饭还须他妈准备,他去他妈那里吃过晚饭后,他妈才能回家。后来,经理看到了,让食堂雇的人在中午就把孩子晚饭也给准备出来,这就省了他妈费事。
儿子上学期间可以用每三年算一个阶段,上大专正好也三年,当然了,他是在我工作所在的铁路学校念书。说他幸运,我校是2008年升的高职院校,他第二年参加高考,考了326分,而大专录取线是312分。石化学院院长是我哥们,说让我儿子报他们学校,好分配,不像我校刚升高时候,那时铁路明确不要高职生。他的建议我拒绝了,而是坚持要孩子报我校,原因只有一个,我能照顾到他,他的学习情况我是知道的,有好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而我儿子不是这种人,所以我要负责他这三年的学习。在我这里我看到了他的每一个进步,学习尚佳,还入了党。不可否认,这里肯定有同事照顾的成份。就业可算是决定儿子未来的大事,最幸运的是就在儿子毕业的前一年,铁路需要大批的高职生,那是进入21世纪以后,铁路破天荒的开了这个口子,就是在这一年他与沈阳铁路局签了协议,也就是说,还未到我考虑他未来就业的问题时,他已经不用再愁自己的“饭碗”了。
我曾“舔不知耻”地说过,学校升高职是为我儿子升的,因为我儿子的就业,铁路才要的高职生。
一句戏言而已,别去当真。
但这么多的幸运,这么多的幸福都落到一处,我还会玩笑自己,说:自己人品好。
不然,哪来的那些幸运的“大雨点”,偏偏就“砸”在了咱们身上?
幸运之于我们大多数人,是种奢侈,知足即可。我们都是平凡人,只要个人能努力工作,能养家糊口,足矣。
我最羡慕的是我二姐,人家儿女双全,虽然女儿在沈阳工作,离家很近,可儿子就在自己身边,已经结婚单立门户,离家却近,老人要是“想你时,你在眼前”(《传奇》歌词),老人们还能帮助儿女照顾他们下一代,那可是无私奉献呀,还不计报酬和代价,尽享无怨无悔的“天伦之乐”。
我认为他们孩子会比那些自认为父母争了脸面,考上名牌大学而现在无所事是的孩子要强。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每天面对着自己“空巢”所呈现出的尴尬,不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儿女们只有在自己的儿女长大成人后,才会理解父母的甘苦,那时的他们已经步入中老年,老人或已故去,或已暮年,所谓的孝敬,只是一纸(不是真钱,即是冥币)空谈。
人要“实际”,应该说我所在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在的录取分数足以说明一切,一个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边线几年都在“二本”分数以上,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李克强总理在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篇章幅做出重视职业教育的论述,孩子们都明白应该“先解决面包”问题,而不是吃大餐。有了工作,才会有机会去吃大餐。
我曾为学生讲座中阐述了个人成长的四个观点,即: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心境决定环境,施展决定发展。别的观点且不去说,单一说心境是什么呢?就了是觉悟,觉悟用字面解释,拆字后理解成看见我心。
人要实际,要脚踏实地,而不是想到自己能飞得有多高多快,重要是考虑自己如何平稳着陆。大家看到了大人物的落马,应该有所领悟吧,什么“轰轰烈烈”“风生水起”“叱咤风云““乾坤蹈转“,到头来却都是”风中是个雨做的云“罢了。
我从没说过我儿子怎么好,也没要求他怎么优秀,虽然他的发展进步我还是很满意的,有四点要求是他应该具备的,就是有一份安隐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笔足以能养家糊口的工资,还有就是有一处能够遮风弊雨的住房。
这四个条件就是他安生立命的标准。实际上,这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