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花飘落,你翩然地去了,有如雪花与火花同时绽放,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琼瑶
12月4日,琼瑶,这位86岁高龄的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著名作家,在雪花飘落的季节,选择自己的方式离开了她所轰轰烈烈爱过的人间。
今日恰逢大雪节气,两天来萦绕在心头的一件事,就是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离世。作为文学爱好者,对于琼瑶的翩然而去,可以说是心有千千结。
琼瑶,雪的雅称。在这个祖国大地漫天飞雪的大雪时节,琼瑶以自己的方式,决定了人生最后一件大事,翩然如雪花归去。正像她在告别视频里所说:当雪花开始纷纷飘落,我心里轻轻的唱着歌。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生命里的雪季没错过。
我是12月3日由厦门飞来海南的,与院士一起参加由新华社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一切都很自然,一切都很顺利。4日下午3时许,在送院士到机场之后,独自一个人徘徊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之外,突然看到一个消息,说是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在淡水家中轻生离世。我简直不敢相信,琼瑶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那种阳光灿烂、笑容可掬的形象,怎么可能突然走了呢?但是又不得不相信,因为发出的媒体是著名的权威官媒——长安街知事公众号,他一向是以快、真、准著称的,我没有办法不相信。接下来就是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发出关于琼瑶在家里轻生离世的细节,包括她提前写好的遗书和录制的视频。
博鳌对面就是宝岛台湾,琼海琼瑶,淡水博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两天,我经常独自一人徜徉在博鳌的海边,面对大海心里充满无限的思绪。飒飒的东风吹起滔天的巨浪,重重地拍打着绵柔的沙滩,涛声阵阵此起彼伏,海浪一浪接过一浪,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琼瑶的离去带给我无尽的思绪。对于琼瑶,我向来是高山仰止,她的作品、她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我是无法评论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又不得不说上几句。我无意蹭此热度,也不愿对媒体曝光她个人生活乃至情史评头论足,更不忍对于她“最后的一件大事”的决定说三道四;而有评论说:鲁迅之后无风骨,金庸之后无武侠,琼瑶之后无言情。这我大抵是信了。
然而,我更关心的是,琼瑶之后,谁能扛起两岸文化交流的大旗?琼瑶生前,她的作品在两岸三地、在华人世界风靡全球,作品题材背景涵盖清史、民国史、抗战史,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琼瑶作品始终坚持两岸历史文化认同,从未割裂大陆与宝岛的文化传承。她本人也多次回访大陆参与文化交流,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名家。在她的出生地成都和原籍地衡阳等地寻访,或探亲或祭祖。我觉得从这一点上她是非常伟大的,她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陆、台湾人的根在大陆。由此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琼瑶的离去是中国文艺的重大损失、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大损失。
琼瑶对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一生经历了大时代的变迁,对两岸分离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琼瑶曾自述国家民族观念是在枪口下建立起来的,在日军侵华的烽火硝烟中,她早年目睹了家国沦亡、民族蒙难。因此,她生前一直在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人心相通而奔走。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琼瑶立即带着一份无法言喻的欣喜提出了申请,回到阔别39年的大陆。她认为,如果说她的“剪不断的乡愁”来自于离别,那么她的文字则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乡土,琼瑶一直在其中耕耘。从文化意义上讲,她从未真正“出走”。
此外,琼瑶还成立了“琼瑶文化基金”,旨在鼓励、资助青年学生原创文化作品,加深两岸学生文化交流。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与理解。琼瑶的一生,都在讲述两岸的家国故事。她用60年写作61部文学作品、51部改编电影及25部改编电视剧,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共鸣,成为海峡两岸乃至整个华人圈的集体文化记忆,可以说琼瑶的作品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包含着中国人的美学与情感,渗透了中国式的人生和人情味,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这几天,有几件事也很给力。譬如说,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赴台交流的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一行40人历时9天,特别是乒乓球星马龙为代表的“龙队”,在台湾刮起一阵中国“龙”风。当然,他们之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都拉近了大陆和台湾同胞的认同感、亲近感,深深诠释了两岸根深蒂固、血浓于水的浓浓同胞情,是任何势力无法阻挡和割裂的。
另外一个就是,这两天我在博鳌也见证了《九千里路云和月》发布仪式。众所周知,1989年6月电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台湾播出,这部由台湾资深媒体人“凌峰”用四年时间制作并主持的纪录片,是第一步以文化力量破冰两岸交流壁垒的文艺作品。35年后,凌峰的女儿王嘉宁,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传承者,女承父愿,寻着父亲走过的地方,发起《九千里路云和月》项目,并任项目的制作人、主持人。相信新的一代人沿着父辈的足迹继续前进,继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全世界讲好她自己眼中的中国故事。
因此可以说,琼瑶虽离世,但琼瑶精神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