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明的头像

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8
分享

手表的故事

       作者:张明

今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和孩子,绝不会想到四十多年前,人们戴手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那时候,人们常把“三转一响”挂在嘴上,作为家庭生活水平现代化的标志。

“三转”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因为这些物件工作时都处在旋转的运动状态,人们便形容它们是“转”。

“一响”是指半导体收音机。过去的收音机都是电子管,体型庞大笨重,而且必须连接交流电线,还有固定的电源插座,无法移动。半导体是后来的科技新产品,体积小、重量轻,用电池供电,可以随意移动,携带方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收入不高、物质生活贫乏,“三转一响”又因为价格昂贵,不是谁都可以享有的,因而它们又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是否富裕的一个尺度和标准。当然,除了“三转一响”以外,还有更高级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等,是那时候中国的高干、高知和演艺界明星等高精尖家庭所拥有,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想都别想。

我第一次戴上手表,是上世纪的一九七四年。那时候,我十九岁,入伍在部队已经四年,还是一名士兵。

部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除了武器装备,生活用品同样是乏善可陈。军队中,特别是士兵,每月只有几元钱的津贴费,除了购买牙膏、肥皂、洗衣粉、卫生纸和信封、信纸、邮票等等,就所剩无几。指望享有“三转一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了。当然,对于自行车和缝纫机,作为连队的士兵也没有必要购买,但是,手表对他们来说还是需要的,起码可以知道几点上岗,几点值班,几点集合,几点开会,几点开饭等等,按照现在的说法,手表是掌握时间的“刚需”。

在连队或者机关,连排以上干部是可以戴手表的。因为干部长期在部队工作和生活,而且经济收入也较高。另外,作为部队的基层指挥官,掌握时间就更显得重要,他们往往是袖子一撸,手腕上的手表亮光闪闪的,显得很神气。除了戴手表,干部们还可以穿自己买的涤纶衬衣、尼龙袜子和“三接头”皮鞋。这种“三接头”的黑色牛皮鞋是部队发的,只属于干部,而士兵没有,至少我们入伍那个年代的士兵没有。

士兵能不能戴手表?当时军队的三大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和内务条令)没有明确规定,连队也没有具体规定,但却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起码新兵不能戴手表,也不能穿涤纶衬衣、皮鞋和尼龙袜子,否则,大家会有意见,甚至能影响入团入党。同志们会说你追求物质享受,不具备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顶“帽子”就大了。这是那个年代的正统思潮与是非判断标准,却是对每一个新兵真正的“压力山大”。况且,那个年代的手表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一只上海牌全钢防震手表的价格为一百二十元,是刚入伍一年士兵六元津贴费的二十倍,也是行政二十三级的排级干部每月工资五十四元的两倍多。

我的记忆中,有些老兵买了手表,而且还穿皮鞋。老兵嘛,准备复员回家了,谁还认真地去管他们?那时候,部队规定入伍第四年才可以回家探亲。北京兵大部分在探亲时,父母为他们买了手表,回部队后也有几个人戴出来。一九七四年十月我探亲时,妈妈问我要不要买手表?我的回答是买不买都行。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入党(同年一起入伍的北京兵都还没有入党),即便买了手表也不好戴,但我又禁不住漂亮手表的诱惑。爸爸妈妈当然了解我的心思,他们商量后决定给我买一只瑞士产梅花牌全钢防震防磁手表,人民币价格二百九十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目啊!手表买了,我特别开心,但回到部队后可不敢戴,生怕影响不好,便悄悄地把手表用手绢包好,放在自己手提包里的最下层。

连队宿舍有一间库房专门存放士兵的手提包和木箱,每周开放一次,每次二至三个小时,士兵们利用这点时间赶紧存放或替换自己的物品。每周开放时,我都会来到库房,打开手提包,用手摸一摸被手绢包着的手表,不敢打开看,生怕被别人看到。可时间一长,我又担心手表会不会被别人拿走?就又取出来放到自己的包袱皮内和换洗衣服混在一起,每天晚上枕在头下,听着手表滴滴答答行走的声音,别提多开心了。

现在看来,这样做也许很虚伪不实事求是,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和部队的环境,一个小战士的心思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毕竟年轻人需要成长和成熟。

与我在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话务员女兵告诉我当初她戴第一块手表的经历。刚入伍时,她的母亲把自己新买的一只瑞士产的罗马牌坤表给了她。这只手表小巧精致,晶莹闪亮,话务连的女兵也是人见人爱。每逢星期天去昆明城逛街,只要她不去,其他女兵会向她借手表戴,一来要计算归队的时间,二来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毕竟罗马坤表不是谁都可以轻易买到的。又因为借手表戴的女兵太多,大家开始排队等待,轮到自己戴这块表,有时候需要等两三个月的时间,可毕竟戴上了朝思暮想的漂亮手表,等待再长的时间也值得啊!

改革开放后,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三转一响”的“富裕”标准早已成为过去。就拿手表来说,过去的手表都是机械表,每天需要人工上弦,才能保证正常运转。不像后来发展的全自动手表、电子手表、光能手表、多功能手表等等,仅是我自己就有七八只不同式样的手表,而且手表的花样不断翻新,科技成分增加,价格也基本稳定或下降,甚至小学生都戴手表,成为很普通的计时工具。记得我女儿上小学、中学时就换过好几只电子手表。特别是在手机发明和普及之后,计时功能已被手机替代,戴手表的人逐渐减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手表会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作为奢侈品的贵重手表仍然方兴未艾,但那只是成为一些人炫耀身份的象征而已,与大众化的计时工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就像“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芒”一样,我和同龄人戴手表的经历,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国家改革开放、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钟表工业只是国家整体工业的一小部分,眼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向全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再有几十年或一百年的时间,就一定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