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明的头像

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9
分享

用心中笔墨点染生活画卷

作者:张明

“人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幼苗到参天大树; 人生也是一字字写出来的,从几句话到一部书。”

不久前,我的散文集《写意人生》出版发行。这两句话是我写的,并印在书的封面。

我从小喜欢阅读。上小学时学校评“三好生”,轮到我只是“一好”,即学习好。而“纪律好”和“劳动好”从来都是离我远远的,可见不是全面发展,“缺胳膊短腿”。本以为学习文化知识肯定有用,却又偏偏赶上了“十年动乱”,学习和阅读也失去了目的和方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时代大潮裹挟着,上中学,当兵,当工人,当警察。

我开始动笔写文章,已经是四十岁以后了。那时,我在公安机关做预审工作,接触了大量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并且对他们的作案手段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盗窃案的规律和特点,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我试着给报社投稿,想以自己的办案经验,用来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家中被盗致使财产遭受损失。谁知报纸立即刊登了。于是,我就继续不断地写稿,报纸也不断地刊发,尽管都是些“豆腐块”,却依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第一次写七千字的纪实文章《金钱启示录》,刊登在一家省级法制类刊物上。从此,我开始了漫长的业余写作道路。一边办案,一边写作,自己的笔触也慢慢伸向大千世界的许多角落。

最开始我写案件的发生经过,后来对只描述案例感到不满足,觉得应该更深入地去挖掘人性,发现和探讨违法犯罪者的心路历程。一个原本正常的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身的原因以外,往往还掺杂着复杂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我写出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自己和警醒世人,或许会对有缺陷的家庭和不够完善的社会机制,提供一些治理上的参考和帮助。

有情而抒,有感而发。每每将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的真实感悟诉诸笔端时,好像自己就是一个过滤器,与他们一起经历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共同体验人生的艰辛和坎坷。我觉得,写作很像绘画。首先要有“主题”。你想写什么,想把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传递给社会,这就是你要表达的主题。其次是“线条生动”。你要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必须要有打动读者的情节和语言。第三是“色彩鲜艳”。既要给读者展现一个色彩斑斓的物质世界,也要给你所描写的人物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四是“层次分明”。不能“一锅粥”、“一团黑”,不管文章里人物有多少,事件又有多少,来龙去脉要清清楚楚,符合逻辑。最后是“留白”。多用减法,不能占满篇幅,要留下一定的空间,交由读者去回味、想象和发挥。正如伟人所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我们写文章,也是用心中的笔墨来抒写和点染生活的画卷。

2006年8月,我被聘为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会刊《家园》编辑部主任,又进入了一边办杂志、一边写作的生活状态,而且一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二十几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并出版了探案文学集《报案的女人》。写了短篇小说《女儿树》《献血报名会》《活着真好》《金鼎的故事》等,还写了大量的散文。正如书中序言里所说,收入这本散文集的部分文章写作时间跨度在十年以上,许多都在中央和地方报纸和杂志刊登过。散文《呵护母亲》曾获得《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征文一等奖,系列散文《女儿篇》曾获得中国妇女出版社“最感动心灵的故事”征文一等奖,散文《汤池小镇》收入2012年《中国散文大系》第一辑,散文《与“老炮”过招》收入《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至2019)散文卷》,散文《中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公开发表后,由《解放军报》内参《战略参考》2013年第六期全文转载。这些文章多数都收入了《写意人生》散文集里。

当然,每名作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观点也难免存在偏颇、疏漏和瑕疵,许多问题更是见仁见智,山外有山。我知道自己的笔法还比较笨拙,言辞还不够华美,思想也缺乏一定的深度,就如同“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一样。好在以后的路还长,“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读者才是真正的老师,我在这里恭候各位赐教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