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明的头像

张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2
分享

许师傅

许师傅是一家工厂退休的八级钳工,长得浓眉大眼,方脸型,中等身材,说起话来声若洪钟。

我和许师傅住在同一个宿舍院,开始并不相识,是安装邮箱的事情才相互认识。我们这个近千户的宿舍院竣工之后,一直没有通邮,这是因为开发商没有为住户安装邮箱,来往信件也好,订阅报纸杂志也好,邮局一概不管。许师傅喜欢看晚报,但每天要走二里地到街头报摊去购买。我是因为常写些文章在报刊发表,编辑部邮寄样报、样刊需要一个邮箱地址。为此我曾写信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政府很重视,直接请市人大代表与我联系,调查未通邮的来龙去脉。最终,经过人大代表的全力协调,由邮局上门给每一位住户安装邮箱,还没有收住户一分钱。

从自家的邮箱里就可以拿到自己订阅的晚报,许师傅可高兴了。这期间,我和许师傅有过多次联系。

北京地铁十三号线建成通车后不久,在西直门通往大钟寺的高架桥下,生活着一个乞丐。乞丐大约六十来岁,东北口音。他在两个并立的桥桩之间的空隙处,用树枝和茅草编成围挡,又找来破布和烂棉花垫在冰冷的土地上,用以抵御夜晚的风寒。白天,他会外出乞讨,晚上便回到这个草窝过夜。从冬到夏,又从夏到冬。

因为我住在附近,每天外出上班或晚饭后遛弯时,都能够看到这个乞丐。他经常坐在水泥桥桩下沉思不语,却从不拦截过往行人讨要钱财或食品,不像某些省市的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附近的小乞丐会抱住行人的腿不撒手。

一天晚饭后,我在外面遛弯散步,看到许师傅提着一个装满白面馒头的塑料袋,走到桥桩下送给那个乞丐,乞丐拱手作揖,两个人还说了一会儿话。

许师傅回来的时候遇见了我,便说起这件事。这个乞丐自称他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几年前,儿子将他从东北农村老家接到北京玩几天,谁知竟走散了。老人没文化不识字,也没有手机,在北京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儿子的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也无法与东北老家的人联络,最终流落到咱们这儿,这一呆也有好几年了。我听了觉得有些蹊跷,难道他的孩子没有找他?报警了没有?许师傅说这就不清楚了,这个人挺可怜的,所以从家里拿些馒头给他。我思忖也许事情不像他自己说得这么简单,而且,国家民政部门有救助站,他为什么不去?可以通过救助站联系他的孩子和农村老家的人。但是,不管怎样,许师傅是个心细又善良的人。

有一天,我看电视新闻,其中提到一位老人走失后沦为乞丐的消息,电视记者还采访了许师傅。过了一段时间,我遇到许师傅询问情况,他告诉我,事情解决了。许师傅托朋友找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导演,把这个“乞丐”老人的经历从头到尾告诉了他。这位导演很有职业敏感,亲自带着新闻节目组的记者、主持人和工作人员来到地铁高架桥的桥桩下采访老人。节目一经播出,很快引起老人儿子的注意,他打电话到电视台新闻节目组询问情况,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让他与许师傅联系。那一天,许师傅带着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来到桥桩下请他们辨认,果然是他们走失的父亲,尽管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父子两人抱头痛哭,画面感人,许师傅也留下了眼泪。

自从父亲走失以后,儿子到处寻找和打听,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儿子又和东北老家人联系,得知父亲也没有回老家。几年过去,没有父亲的任何音讯,儿子以为父亲可能死了,因为走散的时候,父亲身上没有一分钱,更别说吃饭和找住处了,而且,北京的街道有那么多的机动车,会不会…… 没想到父亲的生命力如此顽强,靠乞讨和风餐露宿活到今天。

“快给许爷爷跪下磕头!”儿子拉着孙子的手一起跪在许师傅面前。“感谢救命恩人许爷爷!”许师傅连忙扶起父子俩,说:“找到亲人就好,一家人平平安安是最大的幸福。”

听到许师傅的叙述,我也被感动了。衷心祝福重新团聚的这一家人,同时也为自己当初的冷漠和自以为是而羞愧。

许师傅叫许建洲,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人,2021年6月病逝,享年八十七岁。

我们应该多宣传这样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