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平东的头像

张平东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05
分享

被撂荒的土地

 

看到那一片片被撂荒的土地,我无法淡定——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在惯的山坡不嫌陡”。长大后,我明白这是人们对养育自己的那方土地的无限深情和眷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那时候,农民无比珍视土地,以至于寸土必争。还记得,村里有两户人家为了争夺巴掌大的一小段土坎,多次挥舞着锄头和镰刀械斗,结下难解的世仇。至于那些田相通埂相连的,强势的一方总会想方设法越界并侵占对方的田地。忠厚老实的庄稼人也难免为多种两株玉米或几株南瓜苗,偷偷将笔直的地界修改得波浪起伏。若是对方忍无可忍上门理论,他或她就把眼睛鼓得像铜铃一般大,手指着对方的脑门或叉着腰放鞭炮般叫嚷:“占了,咋的?有本事你就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结果,那些本性善良或家庭男孩子少抑或家族小的人家必然退步,这叫“好汉不吃眼前亏”。眼巴巴地、无可奈何地看着笔直的田埂或地界年复一年地变化着,从小小的月牙慢慢的变成一张弓,恃强者每年能多收上几背篼玉米或几十个老南瓜。

这样的现象虽为陋习,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那时的农民异常珍惜和在乎土地。

而今,部分农民对土地却“满不在乎”,耕地蒿草丛生,相当一些中青年农民不愿、不懂、不能耕田种地,锄头长啥样他不知道、小麦和菲菜他分辨不清,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他不明白,一些人宁可流落在城市街头当乞丐也不愿回乡种地谋发展。无独有偶,新型城镇化必然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和脱离开土地,城郊农民对土地倒十分重视,往往为争一寸土地兄弟姐妹“六亲不认”,原因是多争得一寸土地就能多得一份补偿款,这倒也算不上传统意义的珍爱土地,充其量是一种新生的市井陋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相去甚远!

众所周之,农民是一个无固定工作年限的职业,即使八十岁只要身体健康都仍在田间力所能及地劳作。对那些主要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的村庄,田间劳作的主力军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辛勤耕耘着土地,虽不富足,却是乡土中国最美丽的画卷,那一缕缕炊烟是地地道道的乡愁!

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是广大农民的群像,虽然其情其景令人辛酸,但却道出农民的坚忍和美德。而今,政策好了,一些人沾了政策红利实现“黄梁美梦”,不用奋斗就住进高楼,且不断享受各种各样的帮扶,迅速丢掉农民的质朴成天下棋打牌或酗酒赌博,既不到工厂或工地打工,更不愿重拾犁铧耕田种地。

看着那成片荒芜的土地,我不禁感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弥足珍贵。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发展的红利再多,政策再好,部分农民不再珍惜土地,不会、不想艰苦奋斗,绝对不是社会的福音!抑或演化成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当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和重视!

有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坐享其成者如无高度自律,政策制定如不科学和与时俱进,捡到西瓜丢了芝麻的寓言或许真的会出实。

我多么希望看到那一片片蒿草丛生的土地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