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写这篇文章或许并不符合时宜,甚至会招来某些人的置疑和谩骂。但是,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以,我准备好挨骂。
曾几何时,部分媒体和文人咋咋呼呼将昭通老城称为“昭通古城”,但这个“古”与山西平遥的古大不相同,与大理古城的“古”亦相差十万八千里。至于近年来恢复或兴建的楼宇、会馆等与真正的古亦不相干,充其量是些仿明清时期的现代建筑!何况,高耸在二环西路旁的“乌蒙古镇”是百分百的现代建筑,与古何干?势若将青砖青瓦的建筑一股脑儿称为古建筑,似乎难逃掩耳盗铃之嫌。当然,将现代青瓦青砖建筑称之为“古镇”、“古街”者比比皆是,人们不必唾骂昭通人之荒诞,但应引起昭通人之反思——城市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老街或老城的称谓难道会影响发展旅游?
非矣!坐落于昆明市五华区的“昆明老街”蜚声海内,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接踵摩肩。昆明老街的历史、人文、大院文化、名人遗迹(如:同庆丰)、名人(如:“钱王”王炽)等影响力均超过昭通老城。“昆明老街”未因称老街而影响繁荣和品味!
城市的老与古应尊重客观实际,不能盲目地将现代或近几十年的建筑硬往“古”上推,称老城或老街难道真有那么可怕?老街和老城的繁荣靠的是内涵!
昭通城历史上最值得津津乐道的是民国至抗战那段历史,“小昆明”的荣耀源于这一时期。龙云、卢汉都是民国时推动昭通发展向好的关键人物,讲好龙卢故事是讲好昭通历史的重要一环,是昭通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昭通老城区的云兴街与龙、卢二公及家庭息息相关,“小昆明”彰显龙卢二公对桑梓的关心和厚爱。当然,对龙卢二公的评价或许各执一词,但龙云主政云南期间支持滇军抗战之丰功伟绩不容遗忘,其力主兴建的滇缅公路保障抗战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支持中国人民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功不可没。
眼下,昭通旅游虽有山川之美在召唤,有“县县通”高速路网之便捷,有三大电站(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背书,有扎西会址献礼,但昭通旅游尤其是昭阳区旅游文化匮乏,原因在于未能深入发掘昭通辉煌灿烂的民国暨抗战史,人们对龙云的了解止步于龙氏家祠、电影《龙云和蒋介石》和小说《龙卢演义》。但是,有多少昭通人知道滇军“禹王山阻击战”之惨烈和重大意义,有多少人知道震惊世界的台儿庄战役有滇军将士英勇捐躯,有多少人知道抗击日寇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是昭通炎山人卢汉?
因此,昭通老城旅游要想兴旺,须客观发掘昭通辉煌灿烂的民国史,讲好龙云和卢汉的故事,讲好龙云主政云南造福云南人民和卢汉带领国民革命军第60军抗战的历史,方能丰富昭通特别是昭阳区旅游文化之内涵。当然,龙云系旧时代的“云南王”,卢汉亦有南屏街镇压革命的污点,但是,龙卢二公深明大义并推动云南和平解放功大于过,他们已得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认可,只要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的功过是非,就能把握好宣传的分寸,就能助推昭通老城旅游向好而生,让昭通老城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切实增强老城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昭通城的蝶变系党和政府的关心,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系内昆铁路、渝昆高速等基础设施的拉动,系昭通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使然!
昭通老城区究竟定位为“昭通古城”还是“昭通老城”恰当,考验的是昭通人的智慧和胸襟,核心在于有关方面是否实事求是?
昭通老城,称老亦争辉,称古系妄自菲薄,盼大家回归理性,做到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