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荣平的头像

张荣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8
分享

龙骨水车

水车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丰收的保证,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农民生产粮食就更离不开水了。古时候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许多提水灌溉的机械。南方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广泛的农用水车之一。

龙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提水机械。曹魏时,经过改制的龙骨水车用于灌溉,三国的马钧加以完善后,一直流传至今。翻龙骨水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龙骨水车是木制的,由四个部分构成:车轴、水戽、撑架、车杠。水戽是由木板和龙骨组成,水戽起到刮水的作用,龙骨起到连接的作用,它们卧于矩形长槽中。踩水时人伏在车杆上,双脚在脚踏上有节奏地使劲踩动车轴,就像现在踏自行车一样踩动,龙骨就由下而上将水戽里的水输到岸上并灌入农田。踩水车要四人或六人合作,有的地方还有九人合作的,步调必须一致,否则稍不留神就会踩空,成为“吊死虫”,脚也会也会被转动的脚踏打伤,要休息好几天才能下地干活呢。

灌溉时,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时,木板就沿着水槽刮水向上升,升到长槽上端时将水送入预先挖好的水渠,水就顺着水渠源源不断地流入农田。排涝时,方法和灌溉差不多,只不过方向相反而已。

唐宋时农田灌溉、排涝及运河供水,龙骨水车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特别是南方大兴围田产粮之后,对低水头提水机械的需求就更加普遍了,这也是龙骨水车在南方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方农村还有许多地方在使用龙骨水车。我们家乡就一直在使用这种龙骨水车。我们家乡使用的是脚踏驱动的九人水车,我们称这种水车叫“九人轴”。工作时九人同时用劲踩踏,水车就会转动起来,然后由龙骨带动水戽将水提到高处,接着通过水渠灌入农田,效率还是蛮高的,就是踩水车的人比较辛苦。

这种水车工作时,就是九个熟练工同时在水车踏板上交替着踩,简直就如平地漫步:

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抽烟,有的还哼起了小曲。试想在这么愉悦与悠闲的氛围中就完成了劳动任务,这是多么开心,多么潇洒的事啊!

看到大人们在嬉戏中就完成了劳动任务,孩子们怎能抵御这种诱惑呢?

暑假到了,我就约了几个小伙伴,趁大人们休息的时候,偷偷爬山上龙骨水车想学着大人们踩水。谁知,刚爬上去,水车就“胡咯胡咯”乱打转,接着就听“哎呀、哎呀”的叫喊声和“扑通、扑通”人掉到水里的声音,好在小伙伴们从就都学会了玩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一会儿,小伙伴们就都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岸上,反正是夏天,衣服湿了无所谓,一会儿就干了。

队长听说后火速赶到水车旁,把我们训了一顿,接着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踩水的方法:踩水时,九个人必须步调一致,按着节奏,不看脚下,就看正前方,像平时走路一样,只有这样每一脚就都能踩到转动的踏板上了。

队长边说边做起了示范,我们九个小伙伴竖着耳朵听着队长的讲解,时不时地模仿队长的动作来几下,练了一会儿,觉得挺简单,就趁大人们休息时上了水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一上水车,脚就不听话,总是空一脚,踩一脚的,总是差那么一点,不是快,就是慢,还经常两只脚踩空,好几回我都被生生地吊在了横杆上,难受死了,其他八个小伙伴的遭遇和我差不多,没几个回合,就都败下阵来了,坐在田埂上揉小脚丫。

伙伴的小腿都被踩板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两个小伙伴的额角上还碰出了两个疱,河里的却水一滴也没有被我们踩到水渠里来,但我们小伙伴们没有一个喊疼的,都嚷嚷着:“下次再来,我就不信了!”

“孩子们,碰疼了吧,还想玩吗?”队长看着我们笑嘻嘻地问。

“不怕,想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天的刻苦磨练,小伙伴们终于能步调一致了,脚再也不会受伤了,身体再也不会被吊在空中了,踩起水来可神气了,不知不觉唱起了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水车》歌:“我踩着水车,你傻笑地看着,我们等着太阳下山。门口的白河拉长了的影子,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

现在农村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抽水站、抽水机、灌溉河沟渠等一应俱全,灌溉农田再也用不着水车了,它的身影偶尔会出现在博物馆或游览景区处,引来无数参观者的啧啧称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