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中会遇到很多温暖,从娘胎出来的那一瞬间,就能感受到人世间的光与热,亲人们欢迎小生灵的温暖,会在小生命感受人间的第一缕目光中,既好奇而又那么亲切,温暖的种子会在孩子们出世的那一刻,在纯洁的内心里生根发芽……
作为一个幼儿,在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用力吸吮那甜美的乳汁,那是母亲对自己怀胎十月后的肉体,继续供给养分的情怀,虽然孩子们出世后,脐带已经断了,但孩子们与父母的一世情缘,已经深深在那温暖的内心里相连,骨肉相连的是温情,是人世间的暖意,每个孩子就会在这样温暖的境况下,茁壮成长。
于是,你会看到在那寒冷的冬季里,父母都会有意识的把孩子们的衣服往上提一提,出门时看孩子们穿的暧不暧,帽子是否戴好了,有没有身体露在外面容易着凉,与孩子们在一起时,也会用自己的身体拥抱孩子们,狠不得把自己全部的热量送给子女,这真是人间最好的温暖。
记得小时候,看到风雨中的一对母子,母亲撑着一把不太大的伞,风吹在母子的脸上,雨不经意打在母亲的身上,很感人的一个细节就是,那个母亲几乎把整个伞移在孩子身上,看到雨滴不到孩子的身上,即使是自己早已成了“落汤鸡”,都会给孩子说没事没事,那母亲快乐的样子真是是人间最好的画面,雨虽然滴在自己的身上,但孩子的身上是温暖的,自己的心里更是温暖的,这就是中华民族天下所有父母那温暖的心……
作为一个孩童后,我在老家西张村里每天享受与小伙伴们的快乐时光,不论是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还是比自己小的孩子,我都会用温暖的眼光与内心同大家交往,一同在生我们、养我们的热土地上成长,谁家偶尔做些好吃的,都会抢着给小伙伴说,当然共同分享那是肯定的,因为共同享受的温暖才是最快乐的、最纯真的……
时常还会记忆中如果自己手中有几块糖,就会认真计算有几个小伙伴来共同分享,分的平均那是必须的,有时均衡到一块糖果都会咬成几块,去分给小朋友们,每个小朋友不分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从来不会去介意被咬出的糖块大小是否一样,更不会在意那被咬着分的糖块上,还沾着小朋友们的口水,都肯定会接过分到的糖,一口就塞到了自己的嘴里,当自己的“哈喇子”与小伙伴的口水交织在一起时,还会听到每个小伙伴们吧唧嘴的声音,这是共享的快乐、共享的温暖,这美妙的节奏里充满着人世间最好的岁月里……
作为一个少年,我们有自己天生的勇敢,有无邪的调皮,更有自己那份善良的心,虽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的生活相对还是比较贫困,很明显的一个就是大家平时也很难吃到肉,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好好享受一顿过年时煮的大骨头肉,每家每户的炊烟升起时,在寒冷的冬季村庄里,到处都能闻到每家飘出的肉香,更能感受人世间那醇香的温暖……
即使是那个时期,我们在西张村里依然是那么快乐、那么温暖的,常常会看到伙伴们穿梭于村子里的角角落落,看着土地里的瓜果飘香,看着苹果园里枝满果子,哈喇子就会随着季节的轮动而心存温暖,偶尔馋的口水忍不住时,也会看到几个小朋友约到一起,去悄悄“光顾”那果园,当青涩的果子摘上几个后,提心吊胆似的听着果园主人在哪个方向吆喝时,放在背心扎着裤子里的几个青苹果已然不是果子了,而是岁月时调皮的温暖。
当然每个果园主人其实他们吆喝不是在意孩子们“偷吃”几个果子,而是担心孩子们爬在果树上不小心时会有危险,我现在常常回忆那时与小伙伴们的调皮时光时,更能理解老乡们对我们那些孩子的温暖关怀!
生长在农村,不感受那热土上的风土人情,不体会那份最真的人世间温暖,就愧对自己的人生了,我们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在农村成长那段时间,有自己的快乐与温暖……
每个人的人生温暖不经意就会与美食相结合,这也难怪,因为民以食为天吧,所以快乐与温暖一旦与烟火气相融合到一起,真就是不需要语言去形容的了。
那时很明显的一份温暖与快乐,就是谁家结婚办喜事时,那就是我们小伙伴快乐的时刻了,都会在放学的第一时间里,到那家结婚办喜事的人家院子里去,会东瞧瞧西看看,看他们家喜事上的美食都有哪些品种,有没有自己没有见过的,自己吃过没吃过再不多说、多想,只要看到了那些美食就好像已经是在自己的嘴里了,所以美食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那香味就也不得了,那时我会常常注意别人家做的一道糖炒玉米果的美食,其实就是玉米面膨胀后的一种酥果,再把糖炒后放到一起,虽然很简单,但我都会看到别人家为喜事的美食,同样是吃在了自己的口中,我想这就是人世间温暖的烟火气共享吧。
那时,我会在看到别人家的美食后,就马上回到自己的家里,让母亲给我也做,还会眉飞色舞给大人们描绘别人家是如何做这种美食的,所以我想这是为啥自己成年后也是一名美食家,也能做各种美食的原因吧,不论是传统的菜肴还是自己创意的美食,自己想做就能上手,这得益于在童年时就感受人间那浓浓的烟火味道与温暖吧。
那时小时在老家村子里,谁家结婚的晚上,还会请全村里给搭礼的人家,其实那时搭礼也很轻,无非是扯一块喜庆的布料或者三五块钱的礼钱,真正体现着礼轻情意重,有时农忙时,大人们不能晚上去人家享受喜事上的美食时,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就耐不住自己的嘴馋了,会不约而同在晚上同一个点,早早到结婚的那家,只看到一张张八仙桌上,都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长长的木条凳子上有时坐俩个,有时人多还是挤好几个小伙伴,大家在眉飞色舞中,在吧唧嘴中等待一道道美食盘子上桌了,往往是下一个盘子还没有上桌,前面的一个盘子已经被我们小伙伴们吃光了,现在想那时的美食也很简单,毕竟那时农村的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富足,但已经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回忆了,最好的美食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人世间温暖包裹中留下最香的……
很好玩的记忆里,有一次为了享受这样的美食,在即使晚上上晚自习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抵不过美食与岁月温暖的“诱惑”,不用任何商量就去晚上吃去了,第二天一上课就被班主任老师一个个提溜到教室台前,当众给同学们亮相了,后面我才知道本来那个晚上是没有晚自习的,老师知道后有意安排晚自己,考验了一下我们这些小同学们面对美食的考验,以至于老师当时笑着批评我们的样子,现在想还是那么的温暖,呵呵……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大概从十岁后就开始给父母帮忙干农活,重活累活父母是万万舍不得让我们干的,生怕累坏了我们正在成长的小身板,但是比如在给棉花枝找虫子、掐一些长得“慌乱”的枝叶,在麦田里、在玉米行里除草等小活,我们小伙伴们是肯定都会的,虽然不一定能干活的质量好,但速度是不能输给其他小伙伴们的,往往是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邻居家的小伙伴的身影,生怕他们干活在地里超过我们,这样比速度的结果,有可能是在除草的同时,不留心就把好的麦苗给伤了,呵呵……
真正农忙时的温暖,不仅仅是天气的炎热了,更是在那高温天气中心里的温暖,因为收庄稼时大多时最天气热时,天气不热庄稼也难得有个好的收成,日照的温暖是催生农作的最好的条件。即使是在那么炎热的条件下,只要感受到村子里各家各户相互帮助的情景,这份温暖已经变成我们每个孩子们内心清凉的暖意。于是,你就会看到收麦子时齐刷刷的镰刀,在麦浪中一排排的向前涌,身边的麦秆整齐排列在身后,大家相互帮助着,割完这家的麦子,再割下一家的麦子,在雨季来临前把颗粒归仓。我入伍离开老家山东后,也都会常常想那时用镰刀割麦的温暖画面。
离开老家近三十年了,平时工作忙碌也只是在时间宽松时回老家看望父母,但对老家的温暖不变,那份记忆中的岁月之暖永远……
今年五月,我的老爸因病过世了,在出殡的那一天下午,我在老爸的墓穴前,依然感受着那麦浪,麦穗已经开始慢慢注浆,麦花飘香香到我的心里面,我看着手拿铁锨的每个乡亲,他们再为我的老爸送人间的最后一程,每个人都很庄重、很虔诚的给墓穴上放生一掀热土,看他们的面容已经都略显苍老,但还是那么亲切与温暖,这就是岁月的力量,这就是岁月之温暖!
人生就是这样,岁月之暖将照耀我继续前行,将温暖同样给予人世间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