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卫春的头像

张卫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03
分享

寻找春天

寻找春天

 

年后回老家,农村的太阳眷顾晒暖阳的村民,多数留守村中的男女老少聚在一处,谈论家长里短,八卦张王李赵。只有一位,平素不喜好闲言碎语的,按照辈分我该叫爷爷的张老汉,却赶着驴车早早把农家肥送到地里,村口遇到,攀谈几句,二爷问了我们的情况,我夸赞老人勤快,老人说,春天不赶人,人赶着找春,才能算个庄户人。

我无意中听到这样一句十分朴实却又深含哲理的话,为之一动:“春不赶人,人要赶春”对于哪一个不该有春风般教益呢?

我知道,我们老家所在的村子,位于山谷里,地阴,春来得迟,山外的田地都已入种,我们村的多数田地都还没法开犁,种得早不仅不可能早早发芽,而且有遇到春霜冻死芽苗的可能,所以一般庄稼人都不急着开始春播。再说现在不再是过去只靠人畜种地的时代,人们有了国家给的各种补贴,也不太在意多种几亩地的那点收成,何况山坡上的那些地早已退耕还林还草,不让耕种,可种的田地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所以留守家中的老人们都不急着赶春。正因如此在别人都闲着掰长弄短恋着热阳湾的时候,二爷却冒着料峭春风早早运送农家肥,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另类。

这是愚不可及的顽固做法吗?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好庄户没有农闲日。确实,村中过去那些最勤快的人,一年四季忙着有关田地的活儿。这些人即使在春节完全消闲的时候,要不是整理绳械农具,要不是给牲畜切草备料;雨雪天也总是能找到一点活,不让手闲着。用庄户人的话说,就是闲着难受。其实这样的一年四季天天忙,就是农闲时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和农忙时的抢种抢收的张弛搭配。对于这样的勤快人,闲时也不图舒服懒散,忙时也不会慌乱,是村里活得比较从容的人。

用赶春形容这样的庄稼人,不是把他们诗意化,而是他们把诗意形象化。每到春节过后,大江南北、塞外岭南、黑土朔漠的农人,早早赶春的何止千万?正是勤劳朴实的他们,在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之前的裸土地上,描绘着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春景,等到人们忽然觉得该出郊外踏青赏春之时,他们把春景依然遍洒大地。

教书二十五年来,面对小溪流水般欢快的孩子们,常常觉得,与大自然疏远了,对真正的春的感觉淡漠了。有一天,我开学提前到校园,在一个僻静拐角的暖阳处,一位小女生把几棵刚刚冒头的小草,用树叶遮盖起来,我知道那是对生命的一种精心呵护。在楼门的出口,一个女生暖暖地叮嘱一位男生,好好学习,我们一起加油,让他们看看,我们也是有骨气的人。听话的男生眼里闪现着坚执的憧憬,那位女生眼里流露的是两汪纯净明澈。

这样的眼神,为什么很少能在课堂上看得见?我们作为教师,名义上做的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实际上,是否用尽心事倾注一腔热情呵护过这些稚嫩小草?是否在孩子们的心底点燃信念的火炬?是否早早在孩子们这片还未苏醒的大地上勤快地赶春、寻春、育春?孩子们心中的那棵小草,也可能只是一棵小草,也可能是需要更多呵护关爱的自己,甚或那就是普天下所有需要关注、关心、关爱的生命?而我们呢,在抱怨薪水低入不敷出的时候,在指责社会不能实现公平的时候,群聚在一起谈论房子车子的时候,在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在背后批评孩子缺乏集体意识、公德意识的时候,在挖苦有些孩子只顾自己心无怜悯的时候,在大骂有的孩子早早陷入恋爱之中的时候,在埋怨孩子缺乏理想、没有动力、意志不刚的时候,我们伸出手给那些急需要温暖的小草盖过什么?我们张开嘴给一颗颗渴盼鼓励的心树立了什么?我们给那些明知自己在一步步滑向边缘,溜出健康生活的孩子伸出过有力的援手没有?

上周临放假的晚上,我打开电脑和白板,准备给孩子们放映一部电影,找了很多,因为里面太多的儿童不宜只好关掉重选。选的时候,孩子们就像待哺的鸟雀,叽叽喳喳嚷着要看动画、武侠、枪战、怀旧、青春等等影片。我最后给他们选了韩国的《坏电影》。说实话,这部影片,不是孩子们需要的。那阴暗的背景,那龌龊的画面,那无聊的语言,那肮脏的生活形态,那没有完整情节的故事,连我都不愿看到底。最后只好半途而废,只看了一半。看到孩子们茫然的眼神,我感觉对孩子们伤害的有点过分,就问孩子们:“你们感觉怎么样呢?”想通过影片用心良苦的教益挽回一点颜面。可多数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似乎在我解释后若有所思,似有所悟。思没思,悟没悟,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但我想说的更多的是,影片把社会中青少年最阴暗的生活不加修式地展现出来,意图唤醒孩子们把即将伸出或已经伸出正常生活范围的脚拉回来;意图让每天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懂得,当失去这些令他们厌倦的“幸福”时,他们可能面临的是什么;意图让已经挣扎在污浊不堪的社会阴暗角落中的孩子们幡然悔悟,回头上岸。尽管这样的教益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有益的,就像影片中反复劝告孩子们,一定要看完这部影片。但毋庸讳言,孩子们对难能可贵的一次观看影片的机会痛失在这样的“拙劣”剧情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戚戚,只是不敢多言。而我明知道孩子们不情愿地顺遂了一次或许根本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却仍然要堂而皇之地告诫他们要懂得珍惜现在。我知道这给孩子们带来了远比影片政治教化正面作用大得多的对老师产生的心理阴影。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把太过深沉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不良产品,强行推销给对现在和未来充满春景的幼小心灵,犹如给需要浇水灌溉的稚嫩花秧撒了一把盐,给叽叽喳喳待哺的幼雀喂了一根棘刺。

在一年级读书的孩子,这一周有一个手工或者画画儿的作业,孩子认真地催促一定要好好完成,而且以近乎央求的口气请我帮他,以完成想让老师表扬并得到展示的心愿。起初我觉得这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是不合适的,可孩子自己动手做了不少,除了弄残一张画纸,污浊一张花纸外,别无所获。这时的孩子明显有点心急,不愿再听大人的唠叨,他的心里除了自己的愿望,根本没有别的能力智慧什么的东东。我也知道,学校展出的低年级学生的作品,绝大多数出自家长之手,甚至有美术老师在私下的补课班帮助孩子完成的作品。孩子想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心愿落空后,就极力让大人帮助全力完成,自己一时陷入一个心理困境:替孩子完成吧,这是自欺欺人;让孩子自己完成吧,等于让孩子满心渴望的一次机会丧失。我和妻子以前帮孩子完成其它作业时,为一点点小毛病大加指责孩子,有时激起很大的矛盾冲突,也始终没有放弃让他自己完成。现在究竟该如何?执意让孩子完成,显然,明天早晨上校时,只会是都不愉快;自己加班替他画了一幅,心又十分不顺。可看着孩子睡梦中那张甜甜的脸,那蜷缩在被子里的弱小的身体,只好顺遂他的所愿。不过,那张画究竟能不能让孩子脸上、心上漾满春意,我还不得而知,但为了孩子满怀的得到表扬的对“春”的憧憬,我加一个夜班,给尚不具备画图或独立完成手工作品的孩子心中的“春”添一笔画意,未尝不是一次赶春、寻春的所为,尽管这样的赶春有揠苗助长之嫌。

每年有不少国人专程到江南赶春、赏春,为的是或心中,或精神、或思想、或文化的那幅春景。也有很多人专程到富士山观看樱花烂漫的现场直播,为的也有或这或那的春景。这些人都是赶春、寻春者。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奔忙于生计的人们,他们眼里、心里少有春天的美景,即使面对春花烂漫,也浑然不觉;但他们对自己家庭的未来和孩子的前景,所付出的心血,赶得可是最让人踏实而如意的春景。

难怪,村里二爷没等我问,就一一述说他的孩子们令他满心欢喜的现状,对仍然不懈进取、有所追求、给他描绘过未来的孩子的前程,更是话里溢满幸福。

这样的赶春寻春者,春天无时无刻不在眼前。我们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