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这天,老汤肩扛背驮大包小提留的赶回了家。
当花花绿绿一大堆礼物在堂屋里摆满一地,全家人都吃惊的盯着老汤,千里之遥,归途中还要多次赶车换乘,他孤身一人是如何把这恁多东西给鼓捣回来的?
购置这多礼物,花去了他整整一个月的打工钱,老汤觉得值。年只有一个,每次在家就呆个三天两早晨,买点土特产送给亲戚朋友,略表下心意了。
老爷子的,丈母娘的,弟弟妹妹们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老汤一一分点清楚,转过天来,挨户登门送。
给长辈们的礼物,老汤亲自去送。一年到头在外飘着,难见一面,更别提膝前尽孝的话了,回到家的头等大事是必须去看望一下老人。老人们一如既往的热情,关心的问这问那,倍感暖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在他们眼里儿子再大也是孩子。临了,老人们还忘不了说几句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在外挣钱多不容易之类的话。他们节俭了一辈子,对儿女们的大手大脚责怪几句,话里话外却隐含着满满的关怀。
过年嘛,就该是个团圆热闹的日子。大家一年到头的忙忙碌碌,没机会走动谋面,这人情久而久之就会淡了。趁着过年,把感情聚一聚拢一拢,当大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外打工多年,老汤为人处事方面攒了不少经验,深懂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长辈的过年礼送了,弟妹们的不用老汤亲自去送了。妹妹的礼物,老汤吩咐儿子去送。儿子上大三,放假一直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识人间烟火似的。对老爸分派的任务,儿子一脸不耐烦,嘟囔一句:“送什么送,姑姑姑父都是医生,收入丰厚,谁稀罕这点破东西!”
“瞎说什么!”老汤吼一句,“要不要,是她的事。送不送,可是咱的礼数。再说这是特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懂不懂。”
儿子提溜着礼物怏怏不快走了,临出门甩一句:“哼,现在有钱啥稀罕玩意买不到!”
老汤装没听见。老汤和妹妹的关系大顶,这是他一直坚持在外打工给闹的。妹妹对老汤打工这档事反应激烈,言外之意是嫌他撇家舍业出去挣那俩钱忒丢人。凭劳动挣钱养家糊口,咋就见不得人了?老汤不以为然。想想当年的艰难光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保证弟妹们上起学,未成年的他还不是毅然辍学打工帮父母撑起这个家的。几十年过来,老汤已经习惯过这种以打工养家的生活了。
给弟弟的礼,老汤把它交给读初中的小女儿,嘱咐她给小叔送去。老汤的弟弟今年竞选上了村干部,年纪轻轻当上父母官,也算长出息了,家族的荣耀啊。
女儿不像她哥哥那样多事,满口答应一声,爽快提着礼物哼着小曲踢踢踏踏跑出家门。
年货分派完,老汤终于能歇歇放松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了。
没一盏茶的功夫,儿子蹀躞脸郎当腮提着一个精美礼盒返回来。他顺手把手里东西往地下随意一扔,不满地冲老汤叨叨,“我说不去吗,你偏要去送。”
儿子没头没脑的一句埋怨,把老汤弄得一脸蒙。
“嘁!丢人。”儿子把冷脸一不仍,说。
“丢人?”老汤一头雾水,“不就送个礼物嘛,丢啥人了?”
儿子把拿回来的东西踢到老汤脚跟前,不屑地回道:“咱送的礼品,我姑姑瞧都不瞧一眼。人家拿出一件,让我给您捎回来了。”儿子顿顿,撇撇嘴:“呶,劳驾请您仔细瞧瞧这值多少钱。”
老汤弯腰拾起礼盒,翻来调去的瞅,包装精美,档次不低,但老汤没见过,当然也就猜不出价格了。
“海参,野生的。值三四千块钱噢。”
老汤拿着礼盒的手抖了一下,然后轻轻把它放在桌子上,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一声不吭。
这时,女儿也一蹦一跳的回来了,手里仍拎着她走时带的礼物。老汤诧异的问:“咋又拿回来了?你小叔家没人?”
女儿脆生生回答:“小叔在家。礼物不收。”
“为啥?”老汤一脸不解的问。
“小叔说他现在是村干部了,不能随便收人家礼。”
“啥?咱可是自家人!”老汤有点来气。
“了解情况的,是自家人。那不知道内情的人也不少,许多双眼睛盯着,小叔刚上来,是怕犯错误。”女儿边回话,边从衣服兜里摸出一张卡片晃着,“小叔给我一张购物卡,您要不?不要我可收着了,正好买身新衣服穿唻。”
老汤盯着一脸得意的女儿,一屁股重重蹲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费力扒神的一顿忙活,到头来却落得个里外不得好,老汤郁闷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