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霞的头像

张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9
分享

天堂的钥匙

      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想起了地中海冬日的阳光。中午时分,太阳慵懒地斜靠在天边,在梵蒂冈的街头,树和人都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眯着眼睛,看着杯子里的红酒在阳光下闪烁着明媚的光泽。

这一刻的感觉如此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刚才在圣彼得大教堂看到的那个女人。

那是一位尊贵的女人,一袭黑裙,面着黑纱,在护卫队和随行人员以及两名紫衣高级神职人员的陪伴下,通过用木板和帷幔隔离的通道,直至祭坛前祷告。游人拥挤着,举起手里的手机相机,希望一睹并记录这难得一见的场面。

贵妇?皇室?政要?听不懂意大利语,不得而知。总之,这是女人中的极品,美丽、优雅、高贵。

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教廷所在地,是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的天堂。

耶稣大弟子圣彼得高大的塑像,伫立在教堂门前的左边,无数的游人和信徒在他身边进进出出。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

两把钥匙,一把金黄色,可以开启天堂的大门,一把银白色,可以开启人间的圣殿。也因此,梵蒂冈的标志是两把交叉在一起的钥匙。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恢弘庄重、富丽堂皇、美伦美奂,用大理石砌筑而成,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传统而神圣。

教堂内部尤为华美,白色大理石柱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拱形的殿顶和墙壁上是彩色的壁画,到处是栩栩如生的塑像和精致灵动的浮雕,都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圣经故事。

圣彼得大教堂由公元326年修建的圣伯多禄墓地开始,扩建为教堂,后毁于战乱。1506年开始奠基重建,于1626年11月18日正式落成。长达120年的重建,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布拉曼特、桑伽洛、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等,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云集罗马。

米开朗基罗在七十岁高龄,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设计了教堂的圆形穹顶。圆顶直径42.34米,两重结构、内部明亮,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气势恢宏,精美绝伦。

圆顶下面是教皇的祭坛,祭坛用贝尔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殿中央大圆穹顶下有四根螺旋形的铜柱支撑,前面是永远点燃的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圣彼得的坟墓。

圣彼得宝座,是贝尔尼尼在中世纪的木质座椅上加上青铜镀金面的青铜宝座,上方天使环绕,圣光璀璨,椅背上还有两位天使,手捧着钥匙和桂冠。

穹顶,华盖,宝座,是教堂的中心,也是不朽的艺术杰作。阳光从38米高的拱顶透进来,洒落在这庄重与华美之地,这恍惚的瞬间,或许每个人都在想:天堂在哪里?

在排队安检的时候,前面是一家意大利人,夫妇俩带着三个孩子,一对幼小的儿女在一边嬉闹着,最小的女儿尚不会走路。大女儿玩累了,父亲就把小女儿抱在怀里,大女儿可以躺进婴儿车里休息一会。

小女孩趴在父亲的肩头,忽闪着黑水晶般明亮的眼睛,用探寻的目光看着我的黑头发和黄皮肤。小人儿浅金色的卷发,白胖胖的小脸,高鼻梁小嘴巴,活脱脱的小美女。我伸出手指勾勾她的小手,她裂开小嘴笑了一笑,扭身回到父亲的怀抱里,然后又回过头来,向我伸出她的小手。

婴儿的笑灿如花开,我相信,在这一刻,所有的神灵,都含着深深的笑意。

在梵蒂冈博物馆,收藏有米开朗基罗在24岁创作的雕塑《圣母哀痛》。雕像中,圣母玛利亚怀抱着死去的耶稣,庄肃而神圣。圣母宁静柔美,而耶稣好像婴儿熟睡般安详。作品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被誉为最美的大理石雕像。

年轻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寄托了爱与信仰,这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署名的作品。只是,几百年之后,这座最美的雕像被一个疯子损坏,锤子敲坏了圣母的头部和手臂,终成遗憾。

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幅作品,是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巨型穹顶画——《创世纪》,气势恢宏、内容丰富,整幅画511平方米,9个场面343个人物,是米开朗基罗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历时4年多的时间完成的。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画面是:天外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亚当也伸出长臂和手指,灵魂如电流一般传递,这一指连接着灵与肉、生命和轮回。这是一个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时刻,是人拥有神灵智慧的时刻,也是人类觉醒的时刻。

西斯廷礼拜堂原本只是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外表简单朴素的一个地方,用于举行重要的比如教皇选举等宗教仪式。在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问世之后而名扬天下。

在西斯廷礼拜堂,满满是抬头仰视的静静欣赏的游人,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艺术之美,让人震撼炫目,惊叹于眼前的气势磅礴的立体感和重量感。他的绘画,一如他的雕刻,雄厚有力,且力度非凡,充满生命的律动和精神的昂扬。

对人类的爱、对美的信仰,体现在这世上任何哲学、宗教、思想,任何的建筑、雕塑、艺术,是灵魂之所在,也是人类得以绵延,历史得以进步,文明得以发展的最本真的力量。

沿着教堂外侧的边缘,攀爬了500多个旋转而窄暗的台阶,终于登上了圣彼得大教堂圆顶外面的瞭望台。在这里,可以俯瞰壮观的圣彼得广场以及罗马城区。

广场中央高高的方尖碑是公元40年从埃及的太阳城运来的,加上柱础和碑上的十字架,高达41米,重达327吨,代表太阳和永恒,数千年屹立,像一把宝剑直冲云霄。

广场南北两边被两排巨大的大理石圆柱构成的半圆形柱廊环抱着,长廊的顶部有142个巨型雕像,神态各异,美妙绝伦,唯一的一条道路向东延伸至罗马城区。

当目光越过柱廊,看向正前方的道路,你不得不感慨,广场和道路连在一起,正是一把钥匙的形状!这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广场!

贝尔尼尼,是十七世纪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他用一生的时间,将绘画、雕塑和建筑融为一体,无数的作品,至今熠熠生辉。

贝尔尼尼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风华绝代的青铜华盖和宝座,设计了壮观华美的圣彼得广场,又在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工程完工之后,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进行了内外的装修,把圣彼得大教堂打造的更为奢华壮丽。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成就了西斯廷礼拜堂的辉煌,那么,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就是贝尔尼尼永恒的艺术生命的体现。

收回所有的思絮,最后我的目光停在梵蒂冈黑色小方石铺就的地面上,这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地面。几百年来,无数的脚和鞋从上面走过,一天又一天的晨晖和夕阳从上面掠过,石块和石块之间长出了葱绿的小草,黑色的石头愈加平滑幽静。

而此刻,让我们听一曲海顿的《暖阳里的大提琴》,在这温暖典雅的音乐里,在时间的爱里,一点点沉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