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馨的头像

张馨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2/07
分享

《林家铺子》读后感 ——洪流下多重危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01班 张馨

读完茅盾先生的这个短篇,心里最初的感受竟是空的。细细想来,原因或许是,当多个悲剧事件叠加在一起时,你不知道该为谁而哭,主观直觉剩下的只有空乏。但是,当你把这些情绪整合在一起时,才能悟到几分那个时代的悲哀,我将其理解为,洪流下不同人物形象困顿于的重重危局。

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是日军侵华战争,从外部环境向内分析,进而有国民党的腐败官员不放过任何机会搜刮油水,再到小资产阶级对普通民众的掠夺。

在这样的境况下,故事矛盾可以简要概括为,对于政治集团而言,危局在于权力与战事;对于像林老板这样的民营工商业者而言,危局在于资产;而对于像朱三太、张寡妇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危局在于生存。

通过这样的分析你或许会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人吃人”结构,但是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并不会有很强烈的感受,因为文章以林先生一家的视角展开,他们只是剥削链的中间一环。林老板叹的气,林太太打的呃,林小姐哭的泪,让你不自觉为其悲伤感慨,而淡化了他们自身的利己主义。

然而接近故事结尾时,林老板带着女儿一走了之,留下林太太和寿生靠装傻卖惨守住家产,竟让人不由得想起《桃花扇》里的旧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时悲剧角色骤然发生了转换,债权人、警察、商会长、看热闹的人齐聚林家铺子前,新的台幕下,又流淌出新的血,

每个人都在缝隙里挣扎,但每个人都看不见太阳。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又去看了五九年拍摄的同名电影。电影取景于浙江乌镇,那里是茅盾的故乡,青砖白瓦,氤氲如斯。

但我心中一直忘不掉的镜头,却是结局张寡妇在人群翻涌中寻找自己的孩子,“带哭带嚷,头发分散”,她疯着跑过已经倒闭的林家铺子,衣襟粘着血,寻找着,那早已经死了的时代的光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