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7
分享

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张兴华

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在祖国东北边陲,黑龙江省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在天鹅颀长美丽的项下,哈尔滨宛若一颗璀璨的珍珠。“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松花江恰似一条舞动的彩练,为“珍珠城”增添了妩媚和神奇。“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音乐城”“冰城”“丁香之城”……人们用诸多的美誉称颂着北国名都——哈尔滨。

曼妙多姿的欧陆风情

公元1097年以前,满族的先民女真人就在这里构筑了“阿勒锦”渔村,女真语“阿勒锦”是“荣誉”的意思。到元代,蒙古人转音为“哈儿滨”。到了清代,“哈尔滨”的称呼定型。而哈尔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方都市,与俄罗斯修筑中东铁路密不可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干线,将哈尔滨提升到东北北部(北满)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从此,大批俄罗斯人、犹太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法兰西人……源源不断涌入哈尔滨。俄国“十月革命”,更是将数不胜数的白俄(抗拒红色苏维埃的帝俄贵族或平民)推入哈尔滨。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哈尔滨居住着来自中国各省和世界各地的人们。50年代的中苏“蜜月”,又让哈尔滨街头到处飘曳着“布拉吉”(俄式连衣裙),商场里销售着“格瓦斯”(俄式饮料),工厂里轰鸣着“马神机”(俄制机器),田野里奔忙着“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改革开放带来滚滚春潮,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解冻”,新一代俄罗斯人又来到他们热爱的哈尔滨,在这个城市呈现出星罗棋布的态势。各族人民长期和谐相处,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拓进取的“哈尔滨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尔滨是一座真正的国际性城市。

中西民族与文化的激烈碰撞,让哈尔滨以其多元奇特和曼妙多姿吸引着无数游客的视线,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诚不为过。笔者在大学时代的导师曾有这样的论述:“它的厚重荒蛮的历史,它在百年间的迅速崛起,它的人居的广泛流民性,它的文化的世界性,它的饮食与欧美相碰撞的多样性,它的紫丁香的抒情性,它的建筑与音乐的超前性,它的肤色的全面性,它的语种的丰富性,还有俄罗斯的复活节冬浴以及今天强身健体的冬泳,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芬芳唇齿的俄式大餐

在中国,若想品尝纯正的西餐,还是到哈尔滨来吧。在西餐之中,法国大菜和俄式大餐是东欧和西欧的两大极品。也许是哈尔滨受俄罗斯影响更多一些的缘故吧,相比之下,这里的人们更喜欢俄罗斯的食品。

俄罗斯的餐饮可谓历史悠久,并且,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帝俄时代和七十多年的苏联时期,俄式大餐已经兼收并蓄了许多民族的佳肴美馔。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幸运的我们既能吃到伊尔库茨克的奶油山鸡脯,也能品尝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奶汁鲍鱼;既能大嚼高加索的里脊扒,也能对纯正俄罗斯风味的烤乳猪情有独钟。品一品香喷喷的莫斯科罐闷牛尾,呷一口乌克兰蕃茄土豆红菜“苏波”汤,尝尝金灿灿的炸板虾,往口中放两只法国蛋,就着咸口的“沙伊克”,将锅盖一般的大黑“列巴”掰一块,浸泡到用俄罗斯腹地喀山茶炊煮沸并加糖的浓酽的红茶里,再来一节历史悠久口感独特的“里道斯”红肠……这时,别忘了喝点酒来助兴。我的建议是,吞一口俄国的伏特加,这时,你会在恍然间体会到遥远的伏尔加河带来的醇郁芳香的享受。接着,再品味一下格鲁吉亚的红葡萄酒吧,这来自斯大林、谢瓦尔德纳泽和萨卡什维利故乡的佳酿,世界公认的评价是:同法兰西的波尔多红葡萄酒一样纯正绵长!而后,伴随着经典影片《静静的顿河》的主题曲,在弥漫着浓郁的哥萨克氤氲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充溢了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搜寻我的记忆储备,到友谊宫、马迭尔、华梅、欧罗巴、波特曼、龙门大厦,都可品尝到上等的西餐。在亚洲最有特色的步行街中央大街上,马迭尔、华梅两大西餐厅的外卖窗口总是排起长龙,这里制作的各式面包让中外游客满载而归。

异国情调的建筑艺术

在俄罗斯和法兰西文化的共同浸润下,加上对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哈尔滨的建筑呈现出浓郁的异国情调。

徜徉于哈尔滨街头,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1899年建成的圣·尼古拉教堂,坐落在哈尔滨市中心,俗称“喇嘛台”,当年是哈尔滨作为“东方莫斯科”的象征性建筑。迎着朝阳,浑厚的钟声响起时,那几个五彩缤纷的“洋葱头”屋顶是那么庄严、神秘。在这里,多少虔诚的基督徒得到过心灵的慰藉!令人痛惜的是,圣·尼古拉教堂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摧毁!不过,在原址,依然有模型和老照片,可让我们缅怀它往昔的风采。距松花江不远的圣·索菲亚教堂,也是一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那在中央部位高耸的“洋葱头”穹顶,同红绿相间的古老砖墙彼此衬托,把巴尔干半岛的拜占庭风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今,以圣·索菲亚教堂为中心,开辟建设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这里同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天安门一样,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圣·索菲亚教堂已经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了,在中国“熄灯一小时”活动中,中央电视台报道哈尔滨时就选择了它。此外,位于哈尔滨士课街的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东大直街的圣母守护教堂、哈尔滨游乐园内的圣母升天教堂,都是俄罗斯东正教堂的经典之作。

与圣·尼古拉教堂旧址毗邻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当年叫做莫斯科商场,充盈着法兰西建筑风格;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美术馆、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等,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中央大街上的教育书店(当年的松浦洋行)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众多的教堂,加上遍布哈尔滨大街小巷的俄罗斯、法兰西风格的建筑,将哈尔滨装点得分外洋气。如果您时间仓促的话,那就选择中央大街(中国最有特色的步行街)和果戈里大街(以《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的作者、乌克兰著名作家果戈里名字命名)好啦,那里是哈尔滨欧式建筑的博览会。

尽管哈尔滨如此洋气,而它的普通话程度又居全国之冠,远远超越了离北京较近的沈阳与长春——基于此,哈尔滨成为中国新闻、文艺人才的摇篮。由于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并靠近当时的苏联的缘故,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选都时,曾有将哈尔滨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设想。为了召开全国政协会议,甚至将很多民主人士从南方经大连运送到了哈尔滨。于是,哈尔滨又多了一个俄罗斯风格的雅号 “哈尔滨格勒”。

音乐冰雪的交响音画

在不太遥远的当年,哈尔滨人就有口福品尝五大洲的精美食品,有眼福欣赏到在欧美上演的各种戏剧和当时最先进的无声电影,有耳福聆听只有在维也纳才能听到的交响乐。多年来的积淀,将哈尔滨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城。

张暴默演唱的一首《鼓浪屿之波》,让世人了解了“台海明珠”鹭岛厦门;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更令“天鹅项下的珍珠”哈尔滨闻名遐迩。哈尔滨的夏天风光旖旎,沐浴在松花江美丽涟漪中的太阳岛蜚声海内外。从1961年发轫至今,哈尔滨每年都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中国,有三个以城市命名的音乐会,那就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夏季的哈尔滨洋溢在一片音乐的海洋里。数十年来,无数音乐人才从哈尔滨起飞,乘着歌声的翅膀翱翔于祖国各地乃至五洲四海!

冬季的哈尔滨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每当夜幕降临,分别在松花江南北两岸的“冰雪大世界”和兆麟公园举办的大型冰雕艺术展览,霓虹彩幻,气势恢宏,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吸引着八方游客,把人们带入一个充满遐思的童话世界。哈尔滨的冰雪艺术在全球最为高超,连在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加拿大魁北克、日本北海道、丹麦的奥胡斯都经常派来友谊的使者,与哈尔滨同行进行冰雪艺术交流。近年来,每一个冬天在太阳岛上还举办“雪博会”,洁白精美的雪雕将太阳岛装点得如同巨大的伊甸园。今冬“雪博会”的主题是《法兰西风情》,《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圣女贞德》《思想者》《凯旋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冷刺骨的松花江中冬泳,在哈尔滨不仅是比赛项目,更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时尚。

瑰丽多姿的哈尔滨,盛夏的音乐与隆冬的冰雪创作了雄浑天成的交响音画。

       朋友,欢迎您来哈尔滨!我来当导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