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5
分享

天下鲜卑出嘎仙

张兴华

驱车离开加格达奇,在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迤逦徐行。穿过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再往西奔驰大约25公里,但见,奇松密林深处,陡峭的花岗岩石山壁立眼前。在距地面20多米高处,灌木掩映的略呈三角形的硕大洞口吸引了我的目光。

旅伴告诉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嘎仙洞,是曾在中国历史上大书一笔的鲜卑人的发祥地。兴致盎然!徒步进洞,里面冷气森森,竟然一眼望不到洞顶;石洞幽深无比,投石进去听不到落地的声音!一切浑然天成。说这里可藏千军万马,一点也不夸张。

论起鲜卑,马上联想到气势恢弘、波谲云诡的《天龙八部》,脑海里浮现出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慕容复。此人出身显赫的鲜卑皇族世家,满腹经纶、英伟倜傥,更有家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独门功夫,一时天下称颂“北乔峰、南慕容”。可惜,慕容复和他老爸一样,怀揣“复兴大燕”的春秋大梦,不仅辜负了曼妙可人的王语嫣的满腔深情,而且一味飞蛾扑火、螳臂当车,终成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跳梁小丑!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不禁想起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金庸老先生比梁羽生和古龙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精研历史并融会贯通,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结合,从而构筑了别具一格的文学艺术宝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句诗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部武侠小说的书名首字,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就说这“大燕”吧,还真有那么一段史实。颓靡的东晋司马氏皇族,全然丧失了乃祖三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西晋司马炎的雄风,偏安江南,我国北方和西南由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逐鹿,纷纷建立了诸多小国,史称“五胡乱华”或“五胡十六国”。其中,鲜卑人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其子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以及慕容德(慕容垂弟)建立的南燕,加上短命的西燕和北燕,这“五燕”就是慕容复津津乐道的“大燕”。

慕容垂的外甥拓跋珪极其崇拜魏武帝曹操,借战乱之机独树一帜,在山西大同自称魏王。经过不断征伐,建立了北魏政权,是为道武帝。再后,拓跋珪的孙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部攻灭北凉,“五胡十六国”时代终结,“诸燕”也就灰飞烟灭了。慕容鲜卑在“诸燕”灭亡后,以散居的形式融合到汉族和拓跋鲜卑之中。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领袖,拓跋焘与南朝对峙,开创了“南北朝”时代,自然洋洋得意,也想仿照曹孟德来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于是,派中书侍郎李敞衣锦还乡,回到族群故地大鲜卑山嘎仙洞祭祖,感谢祖先神灵庇佑,让鲜卑拓跋氏创下宏伟大业。李敞率众长途跋涉从中原来到嘎仙洞,将201字的祭祖祝文刊刻于石壁之上,“归以谢施,推以配天”,期冀“子子孙孙,福禄永延”。

这大鲜卑山就是当今的大兴安岭,是鲜卑人最初的聚居地。据考证,鲜卑与乌桓,是东胡族的两个分支。早在三国时期,曹操经过苦战消灭了乌桓。鲜卑则不断南迁,发展壮大。有史料记载,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前面提到的慕容氏、拓跋氏,加上宇文氏、秃发氏等部,都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

驰名中外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将“胡”汉融为一体,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魏书·序纪》干脆这样讲,拓跋氏为轩辕黄帝后裔,而“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景仰璀璨的华夏文化的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下诏改拓跋氏为元氏,以继华夏正统自居。自此,他的名字就叫元宏了。

鲜卑人袭汉制、学汉礼、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而汉人,在孝文帝改革以前,其服装无论男女都是上衣下裙,无论农耕与征战,宽袍大袖都十分不便。虽然有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只是在河北、山西昙花一现,未能成习。孝文帝改革后,汉族男子也像鲜卑人一样穿上了裤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在当今文明社会中,似乎只有苏格兰男人还在怀旧的时候偶尔穿穿格子裙吧?

到了大一统的隋唐时期,拓跋鲜卑完全被汉化。有趣的是,隋、唐两个统一王朝的创立者杨、李两家,都是鲜卑化的汉人——隋文帝杨坚之妻是独孤皇后,唐国公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氏(杨坚应该是李渊的姨父,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本是一对表兄弟),其妻窦皇后的母亲是宇文氏,唐太宗李世民之妻是长孙皇后,而他们的先祖又多是鲜卑诸王朝北魏、北齐、北周的高官显贵。与大唐功臣秦琼同为唐太宗门神的猛将尉迟恭、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都是杰出的汉化了的鲜卑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就了唐代诗人元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让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流芳百世。

虽然作为独立民族,鲜卑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繁衍演变的两支后人契丹和蒙兀室韦(蒙古),在五代乃至两宋时期,继续在赤县神州扮演着重要角色。契丹人勇武强悍,颇具鲜卑遗风,您在《天龙八部》中早已一睹萧峰的风采了吧?契丹人建立的大辽雄踞北方,闻名遐迩,以至于在俄语中至今还以“契丹”来称呼中国。慑于契丹的兵威,屡遭劫掠的北宋与大金只好联合夹击,几经鏖战,这才消灭了大辽王朝。国破家亡的契丹人的主体部分迅速被大金(女真族)和大宋(汉族)同化,湮没于北方民族之林。剩余的契丹人则分化成更小的两支,一支在大辽皇族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向西一路狂奔至中亚细亚建立西辽王朝,从此只能屈居于辽阔的大草原一隅,以后逐渐与当地人通婚融合,成为中亚诸“斯坦”的一分子。另外一支人数极少,以达斡尔部落形式退居大兴安岭。就是这族群寥落的达斡尔,竟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大书特书了一笔。清初之际,沙俄匪酋瓦西里·波雅科夫带领哥萨克骑兵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闯入精奇里江(今结雅河)达斡尔族居住区,立即遭到英勇无畏的达斡尔部族的坚决回击,迫使哥萨克匪徒狼狈逃窜。继而,另一沙俄匪首领哈巴罗夫率领大军再次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当他们突进到桂古达尔达斡尔族联防城时,疯狂威胁当地居民向俄罗斯沙皇缴纳“毛皮贡赋”。达斡尔部族首领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我们向中国的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要我们交贡,除非我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场激战,达斡尔人以牺牲数百人的代价,再次驱逐了沙俄侵略者。1684年,达斡尔全族参加了反抗沙俄侵略的著名的“雅克萨之役”。我们熟知的电影《傲蕾·一兰》就是一部记录达斡尔部落与俄寇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我们再来说说蒙古人。众所周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了横跨亚欧的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帝国,但这些“巴图鲁”们只会冲锋陷阵,不懂治国方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终至帝国四分五裂。现在,我们只有在当今蒙古人的那达慕大会上,才能依稀窥视到当年鲜卑人的影子了。

叱咤风云的鲜卑人彻底消失了吗?且听我慢慢道来。“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记得这首歌吗?据考证,如今的鄂伦春人正是当初没有离开大兴安岭的鲜卑人的一支。“草原上的花朵,为什么红艳艳?翻身的锡伯人民,为什么笑开颜?雨露滋润大地,太阳光芒万丈,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把咱们心窝照亮……”记得这首歌吗?据史载,大清王朝看中了锡伯人的勇武剽悍,硬性将其分为两大群落,令他们分别在黑龙江和新疆两地戍边。锡伯人是鲜卑人的另一直系后裔。祈愿古代鲜卑人的活化石——我们的鄂伦春和锡伯兄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愈加幸福安康!

“天下鲜卑出嘎仙!”出离嘎仙洞,面对莽莽大兴安岭,我默念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