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4
分享

圣彼得堡的嬗变

张兴华

泛舟涅瓦河,我的目光立刻被北岸一处高耸入云的有着光芒四射的金顶的建筑群所吸引。蓝天白云之间,金色的宝塔拔地而起,高擎着同样金光闪闪的十字架的塔尖直刺碧霄。炫目的阳光映射之下,万道瑞霭温柔地洒向湛蓝的涅瓦河水。大片大片的北欧苍松环抱着这座金碧辉煌的城堡,令人心中倏然涌出一个词汇“神圣”。

流金溢彩的要塞

这个“神圣”的建筑群是圣彼得堡的灵魂所在,名字叫做彼得保罗要塞。据导游介绍,彼得保罗要塞是由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亲自倡导兴建的,金色的宝塔是当年圣彼得堡的最高建筑,塔尖处高达122米!要知道,那时可还是处在18世纪的光景啊。

彼得保罗要塞是圣彼得堡最早的建筑群。话说18世纪初叶,强大的维京海盗国家瑞典称霸欧洲。那时的瑞典可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版图,它不仅拥有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丹麦,还囊括了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南岸的波兰的一部分,以及当代俄罗斯的西北地区。年轻的雄才大略的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带领一支考察队秘密游历西欧,目睹了西方的发达景况,学习了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军事韬略。回国后,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率领俄罗斯军队打败了北欧强国瑞典,硬是抢夺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大片土地,为俄罗斯打开了“朝向西方的窗口”。由彼得一世起,成为帝国的俄罗斯走向繁荣富强。彼得一世也被后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1703年,彼得大帝下令在波罗的海芬兰湾最深处的沼泽地上、土质膏腴的涅瓦河三角洲兴建俄罗斯帝国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彼得大帝深知宝贵土地的来之不易,在圣彼得堡奠基伊始,命人率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儿岛上构筑了坚固的彼得保罗要塞,派遣近卫军重兵把守,重点防范的当然是俄罗斯的北方强敌瑞典——正所谓“宝塔镇河妖”!

弃舟登岸,直奔金色的彼得保罗要塞。但见,要塞设有两道大门:第一道大门叫做伊万诺夫门,雄浑敦厚;走过一段宽阔的广场,第二道大门叫做彼得洛夫门,华美壮观。大门正中镶嵌着俄罗斯沙皇著名的双头鹰浮雕,象征着这个国家兼顾欧亚两大洲的特殊属性。在我看来,这双头鹰恰恰暴露了俄罗斯沙皇对占有土地的狂热的追逐。通过彼得洛夫门,就可以进入六棱体的要塞城堡了。环顾四周,围绕要塞的城墙高度为12米,有2.5-4米厚,沿涅瓦河岸边一面长达700米,想从外面进攻要塞相当不易。更何况,作为要塞的拱卫建筑,还附设了6个巨型碉堡,特鲁别茨科伊碉堡、纳雷什金碉堡……仿佛6只凶悍的北极熊,警惕地扫视着四面八方。其中3座碉堡面向蔚蓝的涅瓦河,3座碉堡面朝狭窄的海湾。这6座碉堡中共设置了300门大炮,每座碉堡配备50个炮位。真是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啊!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涅瓦河的纳雷什金碉堡,是以彼得大帝母亲家族的姓氏命名的。纳雷什金家族身份显赫、人才辈出,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从沙皇时代直到今天绵延不绝。上届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如今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一直与普京总统共掌朝纲。从18世纪初叶起,纳雷什金碉堡每天正午12点都向涅瓦河主航道上空发射一枚空包弹,为圣彼得堡全城的居民准确报时。这个惯例沿袭至今,作为观光客,我有幸聆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炮声。

命运各异的名人

彼得保罗要塞的中心是金光灿灿的彼得堡罗大教堂,教堂上方是高达122米的同样金光灿灿的钟楼。教堂正面是造币局,直到现在,全俄罗斯的金币、纪念币仍然在这里铸造。我注意到,在彼得堡罗大教堂旁边设置了一座小亭楼,装饰着漂亮的圆柱和航海女神的雕像。这里是保存彼得大帝使用过的一只小舢板的著名船屋。凝视着船屋,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彼得一世那雄伟的身躯,据说这家伙身高达到了2.04米!只见他得意洋洋地审视着崭新的国土,巨手一挥,将脚下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得名于圣子耶稣的著名门徒彼得,意为“圣徒彼得的城市”。但我认为,圣彼得堡又暗含了彼得大帝的名字,其扩张领土的野心和名垂青史的私心昭然若揭。因城市地处北欧,其命名方式选择了汉堡、萨尔茨堡、勃兰登堡、柯尼斯堡、哥德堡等日耳曼城市的结构。对于这座“北方威尼斯”,彼得大帝极其满意,顺势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俄罗斯海军就此诞生。1712年,彼得大帝将俄罗斯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此后200多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里的名字都叫圣彼得堡。

彼得堡罗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教堂的外观呈现出俄罗斯东正教固有的肃穆与庄严,其内部的装饰一言以蔽之——富丽堂皇!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基大教堂(天使大教堂)异曲同工,彼得堡罗大教堂内安放着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的白色大理石棺,一些贵胄大公、皇家公主也附葬在这里。每座石棺前都矗立着白色大理石墓碑。彼得大帝的棺椁静静地安卧在右侧远端的角落里,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子女和奴仆的遗骸,也于1998年从乌拉尔山麓的叶卡捷琳堡转运到这里安葬。

关于尼古拉二世之死,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

1717年,彼得保罗要塞成为俄罗斯的巴士底狱。在靠近涅瓦河的要塞城墙下,有一条长长的隧道。走过阴暗潮湿的隧道,就来到了“死亡之门”涅瓦门。通常,俄罗斯的政治犯被军警用汽艇押解到涅瓦门,再被投入设在特鲁别茨科伊碉堡里的监狱。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历克塞是第一批政治犯之一,他被控密谋推翻自己的父亲,结局是被处死。这里还曾关押过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拉季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以及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好熟悉的名字啊!是的,他就是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的哥哥。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因涉嫌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彼得保罗要塞的监狱里被绞死,年仅21岁!真是无独有偶,1918年,早已退位的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子女和奴仆,被关押在亚欧交界的乌拉尔山区叶卡捷琳堡。忽然一纸命令传来,这些身份高贵的囚犯被一阵乱枪结束了生命。理由是为防止暴乱的捷克军团占领叶卡捷琳堡并劫持末代沙皇!

恍惚之中,我的思绪来到了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用剑诛杀昭仁公主,又砍伤了长平公主,然后自缢于煤山。闯王入宫后,叮嘱善待长平公主,叹曰:“上太忍!”

眼花缭乱的名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罗斯和德国分属两大敌对阵营。本来,俄罗斯沙皇家族就有浓厚的德国血统,两国开战,沙皇的身份和立场备受争议。此话怎讲?听我慢慢道来。

俄罗斯君主的日耳曼血统由来已久。初步统一的基辅罗斯大约与我国唐朝末年同期,统治者是来自日德兰半岛的维京海盗瓦良格人建立的留里克王朝。而后来的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自从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二世死后,罗曼诺夫家族的男性族谱断绝。皇位几经辗转,到彼得三世当上沙皇时,已经变成德国人上位了。彼得三世的父亲来自德意志荷尔施泰因·哥托普家族,母亲来自俄罗斯罗曼诺夫家族。彼得三世的皇后是德意志安哈尔特·采耳波斯特公国的公主,就是后来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沙皇保罗一世,一个纯粹的普鲁士军官!罗曼诺夫王朝比留里克王朝更加日耳曼-德意志化!

如果说彼得三世尚存二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那么,保罗一世则是作为俄罗斯沙皇的第一代德意志人。让我们沿着保罗一世的世系往下排,看看会得到怎样的结论?第二代:沙皇尼古拉一世,其皇后为普鲁士公主夏洛蒂。第三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其皇后为德意志黑森-莱茵公国的公主玛丽亚。第四代: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其皇后为丹麦公主达格玛(母亲是德意志黑森-卡塞尔公国的公主)。第五代: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其皇后为德意志黑森-莱茵公国的公主亚历桑德拉。结论之一:以上五代沙皇都是德意志人!

那么多外国名字!看累了吧?下面我来简述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身世。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拥有共同的高祖父,那就是沙皇保罗一世。尼古拉二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是保罗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的祖母玛丽公主是保罗一世的外孙女。结论之二:显而易见,威廉二世与尼古拉二世是一对表兄弟!威廉二世是尼古拉二世的表哥,两人关系亲密。就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德国首都柏林跃居国际名都地位。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为了避免战争,威廉二世多次同尼古拉二世商讨和平解决方案。无奈,失去皇太子的奥匈帝国一定要宣战。德奥同根同源,战火无情地燃烧了起来。

因为圣彼得堡的“堡”源自德语发音,为避嫌起见,沙皇尼古拉二世把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格勒”是斯拉夫语“城市”的意思,与日耳曼语的“堡”同义。在其他斯拉夫国家,“格勒”也翻译成“格莱德”或“格拉德”,如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著名的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等。

即使圣彼得堡改成俄罗斯化的名字,也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俄罗斯。1917年,先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帝制。而后,彼得保罗要塞成为布尔什维克的司令部。按照列宁的指令,在要塞的旗杆上高高升起一盏明灯为号,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掀起“十月革命”的狂飙。1918年3月,列宁将红色苏俄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回故都莫斯科。如果你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就会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苏联建立后的1924年,列宁逝世。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彼得格勒又被改名为列宁格勒。受此影响,斯大林格勒、加里宁格勒、高尔基格勒、伏龙芝等充满特色的红色城市名字层出不穷。

《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围困》《列宁格勒》《拯救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会战》……如此之多的电影记录了一段惨烈悲壮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军对列宁格勒久攻不克、无计可施,将城市足足围困了872天!据史料记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的鏖战。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伟大的苏联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2000人死于饥饿和酷寒,20000多人在德军的空袭与炮击中丧生,3200多幢建筑被毁灭!列宁格勒变成了可怕的瓦砾与白骨交织的废墟!经过拿破仑、希特勒带来的两次残酷战争洗礼的战斗民族无比坚韧乐观,他们在战后迅速重建美好家园,以极大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把这里的名胜古迹一点一滴地恢复如昔,再造了一个彼得大帝时期的圣彼得堡!

苏联于1991年解体后,经过全民公决,列宁格勒又叫回了最初的名字圣彼得堡。多么耐人寻味的轮回!这是简单的复辟吗?显然不是。但这又是人民的选择,记得伟人讲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离彼得保罗要塞,隔涅瓦河眺望冬宫广场高高矗立的亚历山大凯旋柱,感慨万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