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26
分享

姑父钟情山水丹青

  张兴华

姑父杨庆文,敦厚寡言,随遇而安,自号“微笑一生”。辽西执教数十载,性行温良恭俭让。退休之后,寄情山水,从临摹名家丹青入手,于耕读之闲暇勤奋写生作画,虽年过古稀依然乐此不疲。

常言道:“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从“画绝”顾恺之到“画圣”吴道子,从大唐摩诘居士到北宋铁冠道人,从明代六如居士到清初八大山人,乃至近现代巨匠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吴冠中、傅抱石、韩美林、范曾……姑父是广“拜”名家,受益匪浅。

喏,眼前这幅壮阔山水画正是明代大家仇英的《剑阁图》啊!但见,“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苍莽高山直插浩渺霄汉,险峻栈道如游龙一般在群山中蜿蜒穿梭,壁立千仞,气势磅礴!山林中,星星点点的行人与马匹循着布满松柏的山腰踽踽而行;山坡下溪流淙淙,游人有骑马行走的、伫立休憩的、回首顾盼的、亲密交谈的……您还别说,描摹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时值残冬,剑阁巉岩积雪即将消融;阳光灿烂,益发映衬山峦之陡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通篇笔力遒劲,足可以假乱真,我等肉眼凡胎之辈还真看不出与原著的差别来。姑父憨厚地笑道:“临摹一下,聊作研习。”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王厚颂二首(其二)》中唱道:“夕阳尽处望清闲,想见千岩细菊斑。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姑父认为,临摹名家画作,既是向丹青高手学习的捷径,又是陶冶情操的极佳心路历程。一时间,他的画技突飞猛进,《早春旭日》《山水清音》《身在其中就是局》《大澳渔村》《山村秋景》《雁荡山小龙湫》……山水惟妙惟肖,令人赏心悦目。

其实,对于绿水青山,国人是怀着崇拜与敬畏并存的心理的。大自然的奧妙造化,在壮阔山水之中犹如神灵一般时隐时现,吸引了多少仁人志士青睐探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第一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就有卓尔不群的巨著《灵山》高踞文学圣殿。姑父在对历代名画充分临摹之后,经常流连于山水间勤奋写生,于是,田塍碧野、村居瓦舍、姑苏园林、亭台楼阁、舟桥渡口、峻岭奇石……尽皆进入他的山水丹青之中。姑父创作的山水画,不仅再现了五彩斑斓的大自然的美丽,而且蕴藏了他质朴的自然观与审美观,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沸腾的社会生活,烟火气很浓郁。

姑父田间写生作画,姑母低头挥锄除草,这是一幅多么和谐自然的人间诗画!此情此景,恰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所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正剥莲蓬。”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寄情山水,物我两忘。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何等洒脱的情怀!由姑父的画作,我不禁想起唐人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辛丑仲春,姑父与姑母来到松花江畔夏都“东方小巴黎”哈尔滨。我置备一桌佳肴美馔,与姑父举酒对酌。姑父缓缓道来:“我哪里有那《宿甘露寺僧舍》的豪放,只是特别欣赏东晋陶渊明的洒脱。你记忆力强,他那首写喝酒的诗是咋说的来着?”

我笑言:“是五柳先生的《饮酒(其五)》吧,全诗字字珠玑、意蕴深刻!”姑父微笑,把盏颔首。于是,我二人朗诵低吟起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