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8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布拉格:铭记与遗忘

张兴华

睿智的尼采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当我游遍“欧洲最美丽城市”布拉格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之后,潜入济之科夫高地、维隆拉第富人区、沃尔索维斯花园区、爱沙尼亚街、格但斯克街等寻常巷陌,探寻宝贝女儿留学布拉格经历的人间烟火气时,不经意间的一个发现,不由产生了深深的感慨——金色布拉格铭记了卡夫卡,伏尔塔瓦河冲走了里尔克。

布拉格宠儿

真的,卡夫卡是布拉格的宠儿!在布拉格,到处飘飞着卡夫卡的影子。布拉格老城靠近伏尔塔瓦河的犹太人聚居区“约瑟夫城”,庄严的圣·尼古拉教堂身后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着卡夫卡的出生地,那是临街的一幢古旧的小房子。老城广场蜚声世界的巴黎大街,富丽堂皇的商场橱窗里,卡夫卡那双清澈纯真的大眼睛在向你问候。塞弗尔特大街飞驰而过的红色电车上,布满了卡夫卡凝望远方的广告。《审判》《变形记》《城堡》……布拉格的“香榭丽舍”瓦茨拉夫大街和广场的书店里,卡夫卡的著作最为抢眼。

走下查理大桥,在伏尔塔瓦河畔著名的黄金巷,有一爿巴洛克式的卡夫卡咖啡馆。品尝了独具特色的波希米亚黑咖啡,漫步到卡夫卡曾居住过的黄金巷22号,这里现在是卡夫卡博物馆。两个巨大的字母“K”展开作书籍的样貌,矗立在卡夫卡博物馆门前。霎时,浓浓的书香在巷子里弥散开来。当年,性格孤僻的银行小职员卡夫卡爱上了这里的幽静,每月花20克朗(捷克货币单位)租下了这栋房子作为自己的写作间。善于观察的卡夫卡勤奋笔耕,于是,《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就在风景如画的伏尔塔瓦河畔完成了。

不幸、抑郁和绝望,这是在卡夫卡短短的生命里,布拉格给他的作品标注的独特印记。卡夫卡虽然出生在布拉格,却不是这里的主要民族西斯拉夫-波希米亚人。弗兰茨·卡夫卡是犹太人,他的母语却是德语,而且几乎终生就在布拉格生活。鉴于捷克当时隶属于哈布斯堡皇室领衔的奥匈帝国,卡夫卡身边的捷克人把操德语的他当成来自奥地利的统治阶层,自然与他形同陌路,全然罔顾卡夫卡的银行小职员身份。可是,卡夫卡不是纯粹的德意志人,也不是捷克人,而是失去祖国的犹太人,加上奥匈帝国末期复杂的民族纠葛和阶级矛盾,导致卡夫卡笔下描绘的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内心充满痛苦、扭曲变形,惶恐、孤独、无助,时刻对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充满迷茫。

犹太人卡夫卡的国籍是奥匈帝国,“弗兰茨”这个名字打上了深深的德意志烙印。您一定看过电影《茜茜公主》吧,茜茜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就是奥匈帝国皇帝。从卡夫卡的母语和名字来看,卡夫卡的心理认同应该是奥地利人。由于罗马帝国当初把犹太人驱逐出地中海东岸的西亚黎凡特地区,造成了流落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特殊的“无祖国”属性。正如犹太人海涅是德国诗人、犹太人托洛茨基是苏联政治家、犹太人卓别林是英国喜剧演员、犹太人扎克伯格是美国企业家、犹太人泽连斯基是乌克兰总统一样,犹太人卡夫卡则是出生于布拉格的奥匈帝国的德语小说家,好拗口啊!虽然卡夫卡不是捷克人,但这并不妨碍近旁的波希米亚人、摩拉维亚人、斯洛伐克人对他的喜爱之情,卡夫卡的朋友约翰内斯·乌尔齐狄尔说过这样的话:“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这也正如他们热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一样,而查理四世的父系是德意志血统,他的母系是捷克血统。

生前,“身处闹市无人问”;身后,“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就是卡夫卡,他与创作了《尤利西斯》的乔伊斯、谱写了《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一道,被誉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被命名为“卡夫卡”,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名字是《海边的卡夫卡》。1991年,著名导演斯蒂文·索德伯格率领美国和法国电影工作者推出了传记巨片《卡夫卡》。在中国作家残雪、格非、余华等人的作品里,我们也能清晰地发现卡夫卡的影子。

杜伊诺浪子

布拉格遗忘了里尔克,这也是真的。我走遍了布拉格的大街小巷,却没有发现有关里尔克的蛛丝马迹。要知道,里尔克也是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布拉格的大名鼎鼎的德语诗人啊,他在德语世界的地位是与席勒、海涅并驾齐驱的!他的诗歌《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给当年读大学中文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且慢,这是什么?Restaurace Rainer Maria Rilke!在伏尔塔瓦河西岸布拉格城堡附近一条幽僻的小街上,我竟然找到了一家里尔克餐馆!没错,莱纳·玛利亚·里尔克,这正是他的全名。这家里尔克餐馆,经营的是波希米亚和意大利两种风格的肴馔。走进餐馆,但见,室内洋溢着绚丽的洛可可格调,墙上镶嵌着里尔克各个时期的照片,门口悬挂着里尔克的大幅头像。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落座,点上著名的捷克黑啤和淡啤各一杯,配合意大利地中海烤牛排和红葡萄果冻,心情大悦。然而,我失望地发现,当我对餐馆的经营者或年轻的食客提到里尔克时,他们对这个名字大都感到陌生,表现出茫然的神情。

里尔克在捷克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缘何?盖因布拉格留给他的记忆只有痛苦。里尔克在弱冠之年以后就离开了波希米亚,成为浪迹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法国、瑞士等国的欧洲行吟诗人。

在诗人的孩提时代,里尔克的德裔父母就劳燕分飞,其幼小的心灵伤痕累累。为了悼念夭折的女儿(里尔克的姐姐),母亲把他当成女孩来抚养,并在其名字里添加了“玛利亚”这个阴性词汇。虽然母子关系不睦,但里尔克对母亲还是充满了依赖。这一浓重的“俄狄浦斯情结”,是里尔克后来深深地爱上年长他15岁的俄罗斯贵妇莎乐美的重要因素。

1897年,里尔克在德国慕尼黑邂逅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对这个美丽的已婚女人一见钟情。激动不已的里尔克共为莎乐美写了100首情诗,这个手抄本的封面是他龙飞凤舞的亲笔签名《为你祝福》。莎乐美扮演了里尔克的情人、母亲、精神导师等多种角色,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作者的父亲)、雕塑家奥古斯塔·罗丹,都是在莎乐美的引荐下结识的。“在他无助、困惑的时候,她变成了他贴心的知己、慈祥的母亲。”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的犹太人弗洛伊德,在1937年悼念莎乐美的文章里如是说。

和相恋多年的莎乐美分手后,贯注里尔克生命的就是《杜伊诺哀歌》了。伯爵夫人玛利亚·冯·图勒恩-泰克西斯是里尔克的忠实读者,她盛情邀请里尔克游览意大利的杜伊诺城堡。在亚得里亚海滨山清水秀的杜伊诺城堡,里尔克激情勃发,聚精会神地创作《杜伊诺哀歌》。此后,里尔克又在朋友的资助下辗转来到瑞士的慕佐城堡潜心创作。杜伊诺与慕佐,历经10年而成经典之作《杜伊诺哀歌》!杰出的成就使里尔克与叶芝、艾略特比肩,他们一起荣膺“欧洲现代三大诗人”桂冠。

离开布拉格之后,里尔克的人生是玫瑰色的,即使诗人的逝世也与玫瑰有关。1926年年底,在欧洲山国瑞士,里尔克为一位埃及美妇人摘取玫瑰花,手指被玫瑰针刺感染诱发白血病,溘然长逝。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麓小镇维斯普,长眠的里尔克静静地欣赏着生前为自己所作的精彩墓志铭:“玫瑰/哦,纯粹的矛盾啊/在如此众多的眼睑下/独自超然地安眠/也是一种喜悦。”

“诗仙”李白祖籍四川,出生于大唐西域重镇碎叶城,就是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这并不妨碍李白浪迹天涯的中国诗人身份;出生于布拉格的德语诗人里尔克与李白的情况何其相似,他不属于布拉格。

      德语作家卡夫卡、诗人里尔克,为布拉格的“神秘”七色光平添了最为重要的紫色。然而,一个被布拉格隆重纪念,一个被布拉格淡漠遗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