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兴华的头像

张兴华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0/15
分享

我欲骑鲸跋浪归

张兴华

每临东方魔都上海,一定要到瑰丽外滩,非为黄浦江十里洋场或对岸陆家嘴的一般意义上的“打卡”,而是虔诚地来到古朴的陈毅广场,在敬爱的老元戎的雕像前肃然起敬,顺便也沾些诗文灵气。

据我所知,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之中,能以诗文与毛泽东主席相唱和并获得好评的,一位是陈毅元帅,一位是叶剑英元帅。而以其文韬武略齐备、人格纯粹高洁,并且逆风而上、南昌起义,朱陈转兵、直奔井冈,一身伤病、统率孤军,梅岭星火、苦撑江南,陈粟刘邓、淮海建功,主政外交、不辱使命,“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令人油然而生敬慕之情者,则非陈毅元帅莫属!

在中学读书时,父亲送我的一本装帧朴素的《陈毅诗词选集》,“千万险滩皆稳渡,水头如剑破夔门”,映射出一个伟岸无私的高尚灵魂,伴随我淡泊宁静、从容不迫地行走在漫漫人生康庄大道上。

都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其实,因为身负重伤而被迫留在江南根据地与敌人周旋的陈毅,又何尝不是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呢。当时,博古、周恩来、李德带领红军主力长征西去,留守江南的部分红军部队,大都是老弱病残,他们的危险处境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展现得淋漓尽致。1935年底,中央红军抵达陕北,获得新的转机,而陈毅带领的江南留守部队却险象环生。1936年夏,赣南粤北的油山地区遭遇罕见的大雪封山,红军游击队粮秣尽断,而山外就是步步为营的国民党军队,万般无奈,陈毅只好带领指战员们挖野菜、摘野果、剥竹笋勉强充饥。赣南地下党组织当地老俵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想方设法丢在山坳里、石缝中、溪流边,让红军游击队渡过难关。读到这里,您一定还记得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和宋大爹为游击队送盐巴的镜头吧?冬子就是将盐巴用溪水化开,溶解到夹袄里面,才躲开了敌军的盘查。然后,他和宋大爹用柴锅煎熬、焙干,将雪白的盐巴送到游击队员手中!

当饥肠辘辘的陈老总在油山的秘密据点里吃上从崇山峻岭之间“捡”来的白米饭时,不由热泪盈眶、豪气干云!于感慨万端之际,陈毅挥笔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赣南游击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军民鱼水情,人民子弟兵!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更大的危险向陈老总袭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毅率领的红军部队被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团团围困在梅山。此刻,陈毅腿上的伤口化脓,缺衣少药,生命垂危,行动异常艰难。凶残的敌人每天在崇山峻岭中搜寻负伤的陈毅和他的部队,陈老总处于命悬一线的危险境地。他挥毫写就的《梅岭三章》,就是当时凶险局面最好的明证。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其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声情并茂地朗诵陈毅的《梅岭三章》之后,激情澎湃地大赞陈毅同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我则在下面暗暗叹息,其实,这不就是陈老总的“绝命诗”嘛!好在天佑忠良,在《梅岭三章》的小序里,乐观豁达的陈老总自述道:“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3首留衣底。旋围解。”

大学时代,读书在中文系。酷爱研学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峰回路转的中共党史的我,愈加崇拜“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的儒将陈毅元帅。在大学图书馆里的一次阅读中得知,1960年代中期,陈毅元帅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访问巴基斯坦,代表中国对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的巴基斯坦表示强力支持,重申中国的严正立场:“如果印度军队攻打巴基斯坦,中国军队就可以抄印度的后路去德里(印度当时的首都,新德里是后来所建新都)!”其睿智的谈吐、英武的形象,将新中国这猛醒的“东方雄师”美名传扬到国际舞台。《梅岭星火》《陈毅出山》《黄桥决战》《陈毅市长》等文艺作品塑造的儒将陈毅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尤其是陈毅元帅那气势磅礴的诗词,将我这个中文系的大学生带入了一个“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的壮美境界之中。大学四年间,为鼓舞自己刻苦学习的斗志,我经常挂在嘴边的是陈毅描写红军长征的诗句“大军西去气如虹”!请看:“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比陆游的《示儿》潇洒一倍;“教尔做人不做人,教尔不苟竟狗苟”(《示郝鹏举》)——比弥衡的《击鼓骂曹》痛快十倍;“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东征初抵高淳》)——比金庸的《笑傲江湖》倜傥百倍;“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赠同志》)——比雪莱的《西风歌》豁达千倍;“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比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睿智万倍……“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那时,我更把陈毅元帅的《赣南游击词》放在宿舍枕边,几乎每晚就寝之前都要读上一遍。

有通透练达的农谚道:“成熟的谷穗都是沉甸甸的。”伟大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指出:“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陈毅元帅更是雄浑而豪迈地歌唱:“看涤瑕荡垢土重光,全无敌!”由此“陈毅”而至彼“沉毅”,“陈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为青年时代的我的人生楷模,“沉毅”(明德厚学、沉毅笃行)则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仲春时节,独坐窗前,忽然读到一则轶事。

“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抗日战争时期,以叶挺、项英为首的新四军受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致命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陈毅和刘少奇一道受命于危难之中,于“皖南事变”后迅速重建新四军,并在短短的时间里发展壮大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威名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我党我军上下一致赞誉新四军军长、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宛如当年的民族英雄武穆岳鹏举再生!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字鹏举,是我国宋代的民族英雄。而此时,陈毅身边却出了个也以“岳飞”自诩的人物——郝鹏举。抗日战争时期,本为国军将领的郝鹏举率部叛国投敌,于1944年被任命为伪“淮海省”省长,以南京汪精卫政权“第八方面军总司令”的身份驻守徐州。抗战胜利后,首鼠两端的郝鹏举摇身一变,又被蒋介石委任为新编第六路军司令,成为反共急先锋。在陈毅所率华野的强大压力下,为保存实力,郝鹏举率部“起义”,所部两万余人被中共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明察秋毫的陈毅多次对郝鹏举晓以大义,希望他能痛改前非,继续走向光明。郝鹏举阳奉阴违、反复无常,于莱芜战役前夕,再次撕掉伪装,公然叛变,复投蒋介石,被委任为鲁南绥靖区司令长官兼第四十二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受到欺骗的陈毅将军勃然大怒,率领大军一举将郝部两万余人全歼,活捉郝鹏举!陈老总当面训斥郝鹏举之后,挥毫写下《示郝鹏举》一诗,怒斥郝鹏举道:“教尔做人不做人,教尔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尔就擒,仍自教尔分人狗!”

假如这时的郝鹏举能够痛改前非,陈老总依然希望改造他。孰料,郝鹏举本性丑恶、劣习难改,在看押改造期间,竟然利用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伺机逃遁!其结局是——被我华东野战军战士果断击毙!汉奸郝鹏举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对于姓氏,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最善于运用反义。毛主席曾慨叹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将军“吴(无)忠有忠”,政委吴德“吴(无)德有德”!而“三姓家奴”一般的汉奸郝鹏举啊!你枉占了一个“郝”(好)姓,更应以“鹏举”之名玷污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的英灵而赧颜!郝鹏举,你其实应该改名为“孬奸佞”!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时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的陈老总激动地说。是的,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与五百多万华东、华中人民支前大军的杰出贡献密不可分。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广大民工运输物资、抢修公路、战场救护、运送伤员,用人力肩挑、车推、驴驮、木船运等落后的运输方式艰难完成支前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陈老总深情地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可贵,疼痛可减退?”

“十里辉煌延市火,数峰聚散陇头云。”在《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一诗中,陈老总对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缘何?这里隐藏着一段令人揪心的往事。

淮南“黄花塘事件”中,资格老、能力强、文笔好、口才佳,又有黄桥决战等打开华中局面的军事建树的陈毅,遭到同僚饶漱石的嫉妒和排挤,此人借整风运动之机大肆打击甚至诬陷陈毅。一时间,很多新四军指战员受到巧言令色的饶漱石的蒙蔽,对陈毅产生了误解,纷纷对他敬而远之。当时,陈老总苦不堪言,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那里真是“鬼都不上门”。这还了得!如此“内讧”事关新四军的安危!远在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得知情况,立即来电要陈毅去延安参加整风和党的“七大”筹备工作。同时,毛泽东要求陈毅“七大”后仍回华中去,并传达党的“七大”会议精神。陈毅经历千难万险到达延安后,向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毛泽东倾诉了满腹委屈。明察秋毫的毛泽东主席对陈毅作了耐心的劝导,并对饶漱石打击孤立陈毅的问题明确了态度:“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无论是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昭雪前尘、重见天日的陈老总吟诗抒怀:“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夜阑倍觉寒光满,欲向天河射斗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决定将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调到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这当中,包括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高岗、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邓子恢(第一书记林彪因病休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第一书记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史称“五马进京”。高岗出任新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主持国家“经济内阁”,其显赫的地位一度可与党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日而语,被称为“一马当先”。中共一大代表、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董必武老前辈对五位干将寄予厚望,幽默而充满关爱地称赞他们是“千里驹”!然而,“五马进京”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始料不及的“高饶事件”,“五马”之中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高岗、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饶漱石落马,直接促成了全国各大区的彻底撤销。

毛泽东主席语重心长地对陈毅元帅说:“忍耐固然重要,但是,有些不正确的忍耐,这是对党不负责任啊!陈毅同志,‘高饶事件’让同志们也明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多年以来感同身受的陈毅元帅即兴创作了组诗《感事书怀》,在其中的第四首《七古·手莫伸》中,振聋发聩的警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横空出世!老元戎声若洪钟地为夫人张茜朗诵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无独有偶,新中国成立后,多年奋战在外交战线成绩卓著的陈毅元帅,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当中更是蒙受不白之冤。身经百战、饱经风霜,气韵高洁如伍子胥、屈原、岳飞、史可法一般的耿介老帅,坚信阴霾定会散去,光明就在前边。陈老总依然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光明磊落、气贯长虹。“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陈毅元帅以“幽兰”自喻,遥望苍穹,慨然命笔:“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乌云又怎能遮住太阳?当公正的历史将几个跳梁小丑押解上审判台时,陈毅元帅仰天大笑,欣然命笔,再次书写自己多年前创作的壮美诗句:“二十年来是与非, 一生系得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当学陈毅元帅一样做事,意志坚强、勇于担当;当如陈毅元帅一般做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欣逢盛世,伟大的祖国适值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我辈更应效法诚挚豪放的陈毅元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做到“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