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海进入澳门,目光立即被街边的路标攫取——但见,一组墨绿的镶嵌着箭头的指示牌,醒目地用中、葡、英三种金色文字为路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心头倏然一暖,感慨于澳门特区政府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
澳门幅员逼仄,据当地友人说还没有上海浦东机场大。我立即作了比较,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及路氹城(填海人工岛)组成,陆地面积33.3平方公里;而东海之滨的庞然大物浦东机场占地就达37.8平方公里!果然,此言不虚。
然而,就是在这个偏居赤县神州南端一隅的狭小空间里,数百年来,却演绎了无数的人间传奇。
汤显祖与贾梅士
“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为何吟咏起这首诗呢?盖因此刻我已经来到了澳门的著名地标大三巴牌坊面前。
“大三巴”?是的。抬头仰望,眼前这面在丘陵之上高高矗立的饱经沧桑的巴洛克残垣,是葡萄牙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当年来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圣保罗教堂的前壁。也许是我们的火神祝融不允许异教登陆的缘故吧,这座教堂竟然多次遭遇火灾焚毁!后经几度翻修、重建,到如今,唯独留存了圣保罗教堂的前壁展示给世人。于是,巴洛克教堂无可奈何地变成了中国传统的牌坊建筑!当初,这座教堂供奉的是圣母玛丽亚,先后拥有“天主之母”、圣保禄、圣保罗等多个名字,最后演变成澳人口语中的译音“三巴”!澳人戏谑地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观光客,为澳门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这里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打卡地”。
我忽然笑出了声!这大三巴牌坊倒是引领了中西建筑完美结合的潮流呢!在我的家乡“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哈尔滨,有一大片著名的“中华巴洛克”街区,童年的我就住在其中的一座洋房里,格瓦斯、红肠、大列巴、沙伊克、红菜汤……给我留下了温馨甜美的记忆。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如今想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与澳门大三巴牌坊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会想起“花面蛮姬”。这首诗出自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之手,题目是《听香山译者(之二)》。话说万历十九年(1591年),仕途坎坷的汤显祖遭贬谪为广东徐闻典吏,落寞之余来到澳门游历散心。在这里,他见到了被华人叫做“番鬼”的葡萄牙殖民者,并写下了《香澳逢贾胡》等五首诗。在汤显祖的旷世名作《牡丹亭》中,多次提到令他终生难忘的澳门。您还别说,在我看来,杜丽娘的叛逆性格里倒真有些伊比利亚半岛“花面蛮姬”的野性呢!
在大三巴牌坊后身的山坡下,有一座古木参天的白鸽巢公园。棕榈榕树掩映之间,一尊异国情调浓郁的铜像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辨别着底座上的碑文——路易·德·卡蒙斯,葡萄牙诗人、剧作家。哦,我猛省!当年在大学读中文系时,外国文学教授曾带我学习过卡蒙斯的著作《卢济塔尼亚之歌》。这部著名史诗被后人叫做《葡国魂》,在葡萄牙人眼里,卡蒙斯堪比莎士比亚,拥有“葡萄牙国父”的美誉!
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我们的戏剧大师汤显祖游览澳门的时候,卡蒙斯正在白鸽巢的石洞中里创作《卢济塔尼亚之歌》!东西方文坛的两大巨擘,在澳门,有了一个神奇地交集!
也许是入乡随俗的缘故吧,澳人把卡蒙斯的名字翻译为极其中国化的“贾梅士”。现在,白鸽巢公园的别名就是“贾梅士公园”。
利玛窦与徐光启
秋阳杲杲,温柔地爱抚我的脊背,暖暖的。金风送爽,轻轻护送着我走下台阶,拐入大三巴前面一条狭长的斜巷。一座古朴的院落渐次显现出来,大门上方高悬着椭圆形的天蓝色牌匾,上面几个洁白的端庄大字令我心头一震——“利玛窦中学”!
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优秀使者利玛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利玛窦!
可以这样说,利玛窦这个名字,存贮于我的记忆深处由来已久啦。最初知道他,还是在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当时,我的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古文,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甘薯疏序》。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怀着深深的敬意详细介绍利玛窦的生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82年(万历十年),年轻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玛蒂奥·里奇应罗马教皇派遣来到中国传教。在那年热浪滚滚的盛夏,漂洋过海历尽艰辛的玛蒂奥·里奇乘船抵达澳门。
在澳门期间,大三巴一带就是玛蒂奥·里奇落脚并活动的主要地区。和蔼善良、聪颖好学的玛蒂奥·里奇怀着一颗博爱悲悯之心刻苦学习汉语,以期加快了解神秘而伟大的东方“丝绸之国”。极富科学精神与神学异禀的玛蒂奥·里奇进步神速,这为他日后编纂流芳百世的《葡汉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学习东方文化的不断深入,玛蒂奥·里奇对中华文明愈来愈叹为观止。为了表达对炎黄文化的尊敬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玛蒂奥·里奇依据自己名字意大利语的发音,结合华人的命名习惯,精心选择了“利玛窦”这一后来妇孺皆知的汉语名字。
后来,利玛窦与明代万历朝进士、科学家徐光启成为好友。两人惺惺相惜,不仅在文学上唱和砥砺,而且在科学上切磋精进。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徐光启干脆皈依了天主教,为自己取了教名保禄(保罗)。徐光启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致力于推动朝廷崇尚科技的研究和著述。利玛窦在徐光启的引荐下觐见万历皇帝,其后在明朝做官多年;勤奋好学的徐光启则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还将中国的文化瑰宝《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介绍给西方世界。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庚近花甲的利玛窦病逝于北京。按惯例,应将利玛窦归葬澳门圣保罗教堂,对利玛窦极其欣赏的万历皇帝破例恩准,将其安葬于北京西郊的滕公栅栏。如今,陪伴在利玛窦身旁两侧的,一位是汤若望,一位是南怀瑾!
2010年,在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之际,为表彰利玛窦促进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丰功伟绩,澳门特区政府在澳门地标大三巴近旁为其铸造了纪念铜像。
我面前的这所利玛窦中学,是澳门有口皆碑的非牟利私立教会学校,独具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在人类社群中协助每个人得到完整的培育,使他们为众生及社会服务。
我以为,这所中学以利玛窦的名字命名,意蕴深刻!
不知不觉中,红日西沉,我已经来到了氹仔岛。买了几只澳门特产玛琪朵蛋挞,一边细细品咂,一边眺望着湛蓝的大海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