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奋飞
隆冬时节,地处乌蒙山余脉的大雁岭,山峦起伏,林湖相映,郁郁苍苍;茶岭叠翠,绵延环绕,气势壮美。虽然寒气凛冽,湿雾弥漫,但仍有一辆辆宜宾乃至外地游客的车辆,穿梭在宽敞整洁、线型优美的柏油路上,寻找着中国红茶第一庄园、雁鸣湖、林峰湖、野蒲桃沟、百花园等一处处景点,下车尽情游览。累了、饿了,就寻山林掩映处一户幽静雅致的农家小院,品一杯清香的早白尖茶,尝一顿地道的农家饭。
地处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南部山区崇山峻岭间的高县来复镇大屋村,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经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淬炼,现在蝶变成了宜宾城区的后花园,更因酒都夜宴等新兴娱乐项目的兴起,每到周末成千上万的城里人涌向大雁岭,成了川南一个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下午三点左右,当我们赶到大屋村党群活动室前宽阔整洁的场坝时,雾气尚未散尽,一轮温暖的冬阳斜照着从场坝前走过的一拨拨游人,一个个喜笑颜开,穿过以苍翠碧绿的茶树作行道树的旅游通道,向红茶庄园漫步而去,脸上充溢着闲适、悠闲、开心。
从正在召开防疫和产业发展双向培训的会议室里走出一个精瘦的农家汉子,脸上还洋溢着演讲后的红潮,向我们伸出了热情有力的双手。就在这时,在他身后,我看到了一张张矗立着的醒目标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等等。
这样红色高大的标牌,矗立在大屋村党群活动中心宽敞的场坝前,令走过的游人惊叹,忙碌的村人自豪,更令大屋村的当家人,村支书马六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马六生搓着双手,憨笑着向我们解释:“现在既要抓防疫,又要抓产业发展,一样松不得手哦!”他的实诚、勤勉,依然与十年前一个样。现在,他可是荣膺四川省2019年杰出村官称号的优秀村支书了。
电光火石般,我脑海里回忆起十年前马六生的形象。那时,他的神情多是焦愁的、苦楚的、落寞的。
于是,我提出了首先去看看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大雁岭北坡山峰。我内心认为,那里应该是马六生矢志改变大屋村贫困面貌的坐标原点。对我的提议,他会心一笑,爽朗地答应了。
十年前,因为采访报道,我们一行在马六生的带领下,一路爬坡上坎,翻山越岭,穿过荆棘丛生的荒坡,费尽艰辛才爬上北坡山岭的。记得当时,我在报社的一个同事在爬一个陡坡时,为了保护相机,还险些摔在了山沟里。现在,我们是开着车子,轻快地驶过林荫茶垄间的标美柏油路,进入了中国红茶第一庄园。
昔日的大雁岭北坡,旧貌换新颜,一幢幢现代化的生产厂房,一片片规整划一的碧翠茶园,供游人游览参观的廊道亭子,环境清幽、富有川南民居特色的民宿群落,无不让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早白尖茶叶公司在大雁岭精心打造的中国红茶第一庄园,不仅改变了大雁岭北坡荒凉的面貌,更彻底改变了大屋村人的命运。
站在大雁岭北坡,正好能遥望宜宾南部新城,近在咫尺,直线距离不过五、六公里。此时,马六生徘徊在一幢幢精美的民宿前,思潮翻滚,感慨万端。十年前,就是这个位置,马六生站在一片荒草淹没的几块蛮石上,落寞而伤感地俯瞰宜宾南岸城区,城市的繁华景象一览无余,映衬着他身后大屋村荒山野岭的景象。站久了,冷风侵面,他酸涩的两眼里滚出了几滴冰凉的泪珠,心底掠过一首苦浸浸的当地民谣:“风扫地,月照床,三石一鼎锅,四石一张床。”
当年的大屋村,虽然紧靠宜宾城区,但因山势陡峭,修建道路受技术、资金制约长期不能实现,造成交通闭塞、增收无门、经济落后,是全县挂上号的省级贫困村。村民到邻近的场街上卖山货买日用品,走烂泥巴路一个来回就要费上一天时间,姑娘不愿意嫁到大屋村来,光棍一串串。好多户农家为了更好地生存,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几乎举家外出打工,空留下一座座残败的农舍,让人目睹心寒
眼望都市盛景,却苦守一方贫困。当年的马六生,泪光里有凄楚,但有不屈的抗争,有改变贫穷面貌的满腔誓愿。终于,在多方协调整合资金680余万元,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修建长7.6公里、宽6米的大赵路后,他等来了一个有战略眼光,更有富民情怀的企业家,双方一拍即合,改变大屋村贫穷面貌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茶园面积5万亩,幅射带动10万亩,联结农户2.32万户,年加工能力2500吨,生产的“早白尖”茶叶为四川名牌产品,品牌价值达3.2亿元,是一家深深扎根农村、造福一方百姓的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张德勋在马六生和镇上领导的邀请下,一次次前往大雁岭考察,既为大屋村优越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同时又为大屋村人贫困的现状所叹息,更为马六生等镇村干部和村民渴望脱贫的精神和毅力所碰撞激励。
一次,张德勋在马六生的陪同下走村串户时,听到前面密林深处传来一阵孩娃的哭泣声,随即一个青年妇女抹着眼泪,提着一个口袋,匆匆跑了过来。
“杨厚付,你家咋的呢?” 马六生问行色匆匆而又满脸悲痛的妇女。
“家里缺钱恼火,我要去广州打工,娃儿缠着不让走,哭闹呢!”妇女抹一把眼泪,恨气急匆匆跑远了。无奈而痛楚的马六生告诉张总,她的娃儿才三岁多大,正是赖娘的时候啊。
这一幕深深刺激了张总。过后,他毅然决定建设大雁岭生态茶业基地,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庄园,以茶产业带动大屋村的发展,实现脱贫奔康。
早白尖茶叶公司上大雁岭来了。但让老百姓接受种植茶叶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早白尖茶叶公司尽管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茶苗、农药和化肥,同时承诺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收购鲜叶,但农户习惯了种植粮食,认为种植茶叶不保险、不靠谱,因此,有的农户在种植茶苗的田地中间偷偷种上了包谷,甚至有农户白天种茶苗,晚上就偷偷拔除了。公司发展受阻,一时人心浮动。
为了从思想上解决一些贫困户懒惰、等靠要和守旧的观念,马六生带着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作苦口婆心的开导工作。同时,为了彻底解除农户的疑虑,早白尖茶叶公司除了向村民实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外,还同步筹资3000万元在大雁岭建成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提前五年建厂光利息支出就多达1000多万元。
村民放心了,茶苗得以按期顺利栽种成功,仅仅三年时间,上万亩郁郁葱葱的茶海便绵延在云雾袅绕的大雁岭上。一棵棵青翠碧绿的茶树成了村民的摇钱树,2020年早白尖茶叶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大屋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640元,比2011年的2680元,增长9.19倍。每年村民参加早白尖茶叶公司的分红大会,象过年节一样欢快热闹。
从大雁岭北坡下来,马六生从沉思中恢复了精悍激情的状态,他要带我们去见早白尖茶叶公司老总张德勋,顺便把村里乡村振兴规划与公司作进一步对接。
在大雁岭早白尖茶叶公司总部,我们见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张德勋董事长,他身材敦实,满脸实诚,一眼看去是一个老农的形象,无怪乎他在乌蒙山区茶园摸爬滚打了四十年。他很忙,正与一家银行洽谈合作事宜。与老搭档马六生一见面,话题一下打开了。谈起大雁岭的乡村振兴发展,他信心满满地说道,随着快速通道宜庆路经过大屋村建成通车,从宜宾南部城区出发十分钟即可到达大屋村,山清水秀的大雁岭将成为宜宾的后花园、城市会客厅。
张总侃侃而谈,这个茶叶界的翘楚,改变大屋村贫困面貌的大功臣,毫无居功之态,有的只是对振兴大屋村经济的一片赤忱之心。他充满激情地说:早白尖茶叶公司在依托大雁岭上万亩生态示范茶园,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庄园基础上,将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建设早茶文旅群落、专家工作大院、宜宾早茶科普基地等新业态和森林木屋、迷宫茶园、观景台、荷兰风车等茶旅景观,实现以茶产业为主导,三产融合,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从公司总部出来,马六生对大屋村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两眼炯炯,红潮满面。他带着我们沿村里的环形标美路,一路经过云锋旅游、芸艺花卉等文旅公司精心打造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他告诉我们说,去年,大雁岭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周末,愈来愈多的城里人上大雁岭观光旅游。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二十多家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村民以土地、山林、平塘入股成立的大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公司,与早白尖茶叶公司联袂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一户林荫掩映、优雅别致的“茶园人家”小院前,马六生叫停下车,向经营农家乐的女主人杨厚付询问经营和防疫情况。原来,这个女人就是十年前含着悲痛抛下幼儿去广州打工的那个年轻女人。此时的杨厚付,喜笑颜开,她告诉我们说:自从早白尖茶叶公司入住大屋村,打造大雁岭景区后,她就再没有外出打工了,每年家里人在公司采摘茶叶能找三万元左右,而她家经营的农家乐,每年要赚十多万,日子过得舒坦啊!
马六生带着我们来到了雁鸣湖景点,这是早白尖茶叶公司倾力打造的核心景观,一座座圆润的山岭,环绕着层层叠叠的茶垄,雾岚袅绕,翠碧悦目,空气中浸润着淡淡的清香,徜徉其中,醒脑明目,心旷神怡。难怪城里人一拨拨赶来,称这里是康养圣地呢。
走上观景台,整个雁鸣湖景貌一览无余:远处山岭逶迤,林带青苍;近处茶园绵延,披绿拥翠。一座形似大雁的山岭,振翅欲飞于碧波荡漾的雁鸣湖畔。围绕雁鸣湖,早白尖茶叶公司精心打造了观光旅游设施,山环水绕,林木葱郁,碧波荡漾,游人一拨拨游走在环湖廊道和茶园间的观光小道上,年轻人则选择惊险刺激的滑草、高山漂流,儿童们在天蓝地阔的游乐园里尽情玩耍,放飞天真梦想。
马六生兴奋地告诉我,通过发展三产旅游,带动群众增收9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在他爽朗自信的笑声里,身背后的国家级“大雁岭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标牌熠熠夺目。
马六生指着更远处建制调整后合并到大屋村的安全村,那也是林木葱郁、山水相宜之地,他充满激情地说,在下一步乡村振兴规划中,将把那一片区域纳入三产融合发展的范围,建成后将接纳山下福溪工业园区上万人的周末休闲度假。
大屋村从十年前的极度贫困走向今天的富裕繁荣,其间的顽强拼搏和呕心沥血,足以让我相信,马六生的规划决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大雁,一定会奋飞,翱翔。
春风花万家
惊蛰过后 ,春风拂暖,万物复苏。放眼山岭沟壑,菜花儿黄,麦苗儿绿,桃红李白,争奇斗艳,一片万紫千红、春意盎然的无限风光。筠连春风村,这个隐藏在川滇交界崇山峻岭深处的偏僻山村,以春风作信使、以美丽为请辞,邀约刚从严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的人们,前来享受一场放飞心灵、融入自然的赏花盛宴。
春风村,曾经山高坡陡,乱石嶙峋,被称为土地“癌症”的石漠化穷山村,靠着它的当家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的村支书王家元,带领全村人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拼搏、苦干实干,以栽种李子果树为突破口,硬是石漠开花、瘠土生香,把春风村建设成为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典型。
赶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前往那个石头缝里开花结果的山旮旯村子。出筠连县城,沿川云中路前行五公里左右,随车流折下一条宽畅标美的油化路继续前行,穿过一道怪石嶙峋、漫坡荒瘠的山垭口,顿时眼前一亮,只见一座座斧削陡峭、满坡马牙石累列、呈现独特喀斯特地貌的山岭上,展露出洋洋洒洒、浩浩荡荡的李子花海,宛如茫茫雪原,铺天盖地,跌荡起伏,呈现一片浩瀚无边的壮阔之美!
我犹如一尾活泼的鱼儿游入花海,只见繁花浓荫深处,掩映着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农家小洋楼,房前屋后的院坝里停着三三两两的轿车。从轿车里钻出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下车,便在排山倒海扑面而来的一树树繁花前失声尖叫,迫不及待前呼后赶,踏上蜿蜒在果树下一条条洁净的小道,瞬间淹没在了花海之中。
我们心情舒畅,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上一条起伏蜿蜒在花海间的木栈道,与李花仙子们来个亲密接触。栈道悬空穿梭在一树树李花之间,游人步履轻盈,春情荡漾。四周花枝招展,旁逸斜出,宛如玉树琼枝,清香袭袭,把我们笼罩在一片雪白晶莹的世界里。身着艳丽衣衫的姑娘们斜倚栏杆,背衬茫茫花海,胸前横逸两三花枝,上面缀满雪球似的花朵,娇艳的脸庞与洁白的李花相互映衬,美丽张扬,青春洋溢。一张张打卡照片,朋友圈中一传十、十传百,呈几何等级的花海美景图迅速扩展开去,又惹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了。
我漫步在和暖的春风中,为眼前这片气势恢弘的花海而激动!但更让我惊讶的是,每一棵花势茂盛的李子树,竟然全是虬根铁干,宛如蟠龙,深深抓挠攀附在嶙峋怪石之间狭小瘠薄的土地上,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彰显着极端贫瘠环境下生命蓬勃昂扬的壮美!
临近中午,我们走进了开办农家乐的老党员刘远恒家。老两口年近七十,却精神矍铄,动作麻利,满脸堆笑,生活的幸福如盛开的李花,荡漾在春光明媚的农家院子里。听老两口轮番抢话说道:靠着他们家二十多亩李子,把两个儿子盘成了大学生,大儿在成都郫县教书,二儿在县上招商局工作。生活富足了,但老两口闲不住,更主要是撂不下二十多亩李子林,还有牵记远道而来的游客该有个歇处,所以现在仍然经管莳弄果林,开办农家乐。
老两口说话不拉手中的厨活,很快,一桌热气腾腾的地道农家饭便摆上了席面。老两口言犹未尽,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陪我们拉起家常。
经历艰难困苦淬炼后获得的幸福才更值得回味。刘远恒陷入沉思中说道:春风村以前的小地名叫“猫儿湾”,全村原来5000多亩山地,地表上裸露着坚硬的马牙石,奇形怪状,嶙峋密布,硕大怪石之间的罅缝里,只有猫儿才能挤钻进去,所以得了“猫儿湾”这个尴尬痛苦的名字。“有女不嫁猫儿湾,那里只有乱石山,土地贫瘠路难走,一天到晚吃一餐。”这首民谣是当年“猫儿湾”的真实写照。
刘远恒从痛苦的回忆中突然振奋精神说,改变这一境况的是后来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村支书王家元。王家元为了吃一顿饱饭,15岁就离开村子,走南闯北,先后当过筠连县川剧团学员,跑过山西,漂过北京,靠打工、经商攒下了几十万元积蓄,成为大家眼中的能人。
多年后,当王家元“衣锦还乡”,回“猫儿湾”老家过年时,眼见山村依然萋萋荒凉,土墙老屋更加破烂衰败。触动心底贫困的伤疤,带动家乡父老走上富裕生活的路子,便成了王家元与一户户穷亲戚拉家常时暗暗下定的决心。而老乡们也把希望的目光,盯凝在了这个外出闯世界的能人身上。2004年11月9日,春风村举行村委换届选举,王家元以95%的高票当选为村主任。王家元刚一上任,就立下军令状:“三年任期内修不通出山公路,我就走人!”为修路前后花掉了家里十多万元积蓄,经过3个多月奋战,终于在陡峭的岩石上凿出了一条碎石路。2005年年初,山外的越野车第一次开进春风村,乡亲们流泪了。
路通了,可是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在哪里?春风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被土壤专家称为土地患上了“癌症”。专家指出:春风村地质条件特殊,发展产业得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虽然不适宜种庄稼,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因为石灰石具有很强的聚热功能,白天日照强时,石头吸收了大量的热能,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促使李子树糖分聚集,生长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甜可口。
专家的话,村民们却充满了疑虑。“种粮食不会饿饭,李子卖不出去能当饭吃么?”对穷怕了的村民而言,让他们栽李子树不是件易事。于是,王家元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栽种李子。
此时,陪着我们摆龙门阵的老党员刘远恒,竟然就是春风村当年带头栽种李子的第一人。他回忆起当初栽种李子的情景,还仿佛历历在目。那时,石头缝里土壤太薄,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一背一背地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栽了李子苗,全家人又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浇灌。几年过去,老刘家的李子已经从最初的一亩多发展到如今的二十多亩。去年,仅李子收入一项就达10多万元,刘远恒也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李子大王”。
农户们从刘远恒身上看到了水果种植带来的效益,探索种植李子的劲头越来越大,跟着学、比着干,一年接一年,一户带一户,一片连一片,李子种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今,春风村已是户户种李子,家家建庭院。
锦绣如画的乡村美景替代了当初的穷山恶水,每到春天花海烂漫和夏天李子飘香,远近游客蜂拥而至。目睹此境,见多识广的王家元想到当时成都郊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正在蓬勃兴起的“农家乐”,他一拍脑袋瓜子,感觉“春风村”真正“翻梢”的时机降临了,可突破口在哪家呢?
那段时间,王家元成天在村中溜达,目光打量着一家家农户。终于,他又瞄上了外出开过馆子的刘远恒家。时隔多年,刘远恒的老伴谈起开办春风村有史以来第一家农家乐的情景,背衬雪白花海的这个农家老大娘还满脸羞郝地说:“最初王支书来动员我们办农家乐,我们还觉得好笑。我们农村人卖粮食、卖蔬果,还从没卖过饭呢。”
在王家元的反复鼓动下,“刘家花园”开张了,第一天就摆了6桌席,总收入500多元。在“刘家花园”的带动下,“胡家李园”、“陶然居农庄”、“快乐农家”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也星罗棋布地掩映在花海深处。
春风人以花为媒,连年举办起了“李花节”,吸引远近客人纷至沓来,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目前,春风村成规模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了18户,每年农家乐实现收入60多万元。如今的春风村,漫山花海,户户新楼,春风人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转身,人均收入近3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2020年8月,春风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离开刘远恒家,我站在山后峰岭上的观景亭俯瞰远眺,泱泱花海、幢幢新楼,尽收眼底,一片春风花万家的蓬勃景象。山里山外,许许多多人赶着春风而来,观览壮美的花海景色,感受人间的创业奇迹。花如海,人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