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学东的头像

张学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28
分享

风雨沧桑文昌宫

 

风雨沧桑文昌宫

  

 (作者:张学东,男,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高县作协第一届主席,高县文广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公开出版散文集《爱在家园》、《这方水土》、《且行且歌》、《风景在远方》。)

 

文昌宫,矗立在高县庆岭镇龙泉村符月路边上,离龙洞场口不远。因为建筑精美,遗存大部分完好,2011年文昌宫被公布为宜宾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符月路和南丝路在高县境内的历史遗痕时有重叠。比如,符月路在从庆岭经过龙洞到达南广河畔的大窝这条道上,昔时便蜿蜒一条青石板古道,出没隐伏在山岭丛草之间,夕阳余晖,苍茫寂寥。一棵挺拔茂密的香樟树,高矗在绵延无尽碧绿如毯的稻海深处。随着一阵“踢橐!踢橐!”由远而近的清脆的马蹄声,有人长吆吆地喊道:“文昌宫就要拢了!大家加把油哈!”

大香樟树下,蓬蓬树叶遮盖掩映着的就是南丝绸道上著名的“文昌宫”。据王氏族人手抄本传:文昌宫是王氏家族进川七代第七支后人王香斋独资修建的,而地基是七代第八支后人王弼斋兄弟二人无偿提供的。文昌宫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补修山门及石牌坊,前后历经三十年,可谓是耗费巨资、穷尽心力,终成王氏家族留给后人的一座精美的建筑宝库。

一百余年后的一个暑日,我前来拜谒文昌宫。依然是一棵葳蕤挺拔的香樟树在招引。碧绿的叶片随风招摇,而虬曲的枝干尽显沧桑。从侧边的小路蜿蜒进入一片葱茏的树荫, 只见一层层苔痕斑斑的青条石围砌成一片阔大雄伟的台基,修建在台基上的文昌宫,结构宏伟,雕梁画栋,挺拔在一片碧绿的稻海中间,更显巍峨壮观。

沿着一道石梯走上台基。我环望明朗的阳光下,两列山峰顺势绵延,夹峙中间一脉平坦的田畴,正禾苗青青,碧浪翻涌,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这真是一片丰美膏腴之地啊!难怪在这里孕育了兴旺发达的王氏家族,而他的一个子孙,也就是曾经享有良好声誉的王大善人王香斋,当他看到家族一天天繁荣兴盛起来时,是渴望“高中功名光宗耀祖”,还是警醒“饱暖思淫欲”,抑或是跳出“富不过三代”的铁律,总之,也就是这么一个风和日丽的时候吧,王香斋踌躇满志地站在四围稻香的高台上,决定修建文昌宫,倡导儒学,提振文风,培育后代士子,进而科举高中,光耀门庭。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六星即是: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被尊称为文昌帝君。先始,文昌帝君是慈祥孝亲的楷模,相传曾七十次化生人间,在世为士大夫,再后来执掌天朝桂籍文昌之事。据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至元明时期,因科举制度规模化、制度化,世间更是大行对文昌帝君的奉祀。“北有孔子,南有文昌”,除兴建孔庙奉祀外,南方各地相继修建文昌宫、文昌阁、文昌祠,到清代更甚。龙洞场的文昌宫便是其中的一例。

  据传,王大善人穷尽一生的财富,精心修筑这么一座规模庞大的文昌宫,前后历经三十年,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终成煌煌宫室,成为方圆百里学子们倾心仰望的士林圣地、科业灯塔。据王氏族谱资料记载,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将文昌宫建成百年伟业,王大善人专门聘请王氏家族第十一支的子孙王庭章作为修建文昌宫的监修,确保一分一厘,皆用在文昌宫的精心修建打造上。

 似乎是为了印证古代工匠对修建文昌宫建筑质量的严苛负责,当我把目光投向这座历经百年沧桑依然坚固矗立的苍古广厦时,只见侧壁青砖垒砌的墙体上,每一块青苔斑驳的青砖页面都显露出“文昌宫”依然清晰的字符。这是一句无声的誓言,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想当年,当一窑窑满载着王氏族人美好愿景的青砖黑瓦运抵龙泉村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时,王大善人仔细端详着每一块厚实的青砖,一向和善的目光里聚焦起的是一簇坚毅的火焰,那是对百年基业的执望和期盼。

 文昌宫昔日的晨钟暮鼓、书声琅琅,早已消隐在岁月深处。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缺齿漏风的高龄老人,缩腰弓背萎顿在这个仲夏的山村角落里,周围依然是稻禾青青,茂密的香樟树高擎着一地的阴凉。为了保护文昌宫,周围砌了一圈围墙。游人不能从正面的山门进入。当我从侧门进入文昌宫第一进四合大院时,触眼是院坝的荒草和四围褴褛的古木砖石建筑,无端感到一种凄凉和冷寂。

 文昌宫为二进四合院式会馆类建筑,主体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4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80平方米。总体由山门、石牌坊、奎星楼(戏楼)、厢楼、正殿、过厅、廊道、后殿构成。据资料介绍,后殿正樑墨书纪年“大清咸丰丙子年仲冬月吉旦”,清光绪八年补修山门及石牌坊。

昔日,王氏族人和学子们从山门进入文昌宫,迎面一座矗立的四柱三间五楼石牌坊。如今,巍巍骨架还在,只是涂抹了诸如“圣旨”“文昌宫”“掌文通”“司嗣籍”以及不复明辨的楹联,让人追怀当年王氏族人勒石记功的心迹情怀。据资料介绍,原明间四柱报鼓上均有栩栩如生之石狮,可惜全部损毁无存。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明间额坊下残存缠枝花雀替;鼓上花板内雕刻有戏剧情节的浮雕等。雕刻精美,透过时光厚积的风尘,仍熠熠闪光。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文昌宫作为王氏族人敬奉祖先的祠堂和教化育人的黉宫学府,以巍巍牌坊昭告族人子弟和进学士子:勤学苦练,光大门庭。可谓是苦心孤诣,用心良苦。

昔日,学子们虔敬地穿过牌坊,推开两扇厚实端庄的木门,便进入阔气的大门过厅。一根根大青石立柱,虽风化锈蚀,苔迹斑驳,但不改魁伟之态,挺立着百年沧桑。据资料介绍,文昌宫最精美的建筑部分是奎星楼。奎星楼原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楼分三层,除底楼过厅外,第二层是戏楼,第三层为魁星楼,楼顶为重檐歇山顶,左右两侧为裙楼。据王氏后人介绍,魁星楼是文革期间拆除的,让人痛惜的是,在拆除魁星楼时,损毁了一尊用直径一米多的金丝楠木整体雕刻而成的魁星菩萨,雕刻精美。如果留存至今,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文物。

遥想当年,风华绝代的魁星楼巍巍挺立在这两山夹一槽的原野平坝上,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招引四方学子前来登堂入室啊!

魁星楼精湛的建筑和雕刻技艺已不复留存,让人惋叹。今人仅从第二层戏楼残存的部分雕刻木饰件便可一窥魁星楼当年的精美绝伦。戏楼是旧时供演戏用的楼式建筑,除了歌馆酒肆有面向大众的戏楼外,达官显贵的豪华府邸、大型宗祠庙宇等都建有自己的私家戏楼。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地方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是当年风光占尽的场上人生的无言诉说,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

 龙洞文昌宫的戏楼面阔8.5米,进深6.5米,前檐下有四个镂空雕饰灯笼型垂花,以花牙子连接。让人惋惜的是垂花被盗走一个。木柱上部有镂空雕如意纹撑拱,额坊上有缠枝花纹彩绘,台口枋有三国戏剧故事描金浮雕。天花板上原有彩绘花鸟和人物图,今已模糊不清了。戏台楼板损毁严重,普遍裂缝、腐朽。从院坝遥望戏台,眼里再无丝竹悠扬、长袖挥舞的盛景,只有穿壁而入的幽咽冷风,挥腾起戏台上经年蔓积的尘灰,在阳光下袅绕飞舞,如一段过往,缥缈、消隐,不知所来所终,空余深邃的天宇一角。

 此时,面向戏楼的是空阔冷寂的前院院坝,青苔斑驳,杂生荒草。院坝左右褴褛着两排寥落的厢房,一楼一底,面阔五间,前后与戏楼、裙楼、正殿相连,为布瓦顶穿斗结构建筑,楼下残存精美木雕,彩绘垂花、撑拱、雀替,往日繁华胜景依稀可见。厢房楼上为观众楼,楼下一间间的屋舍,我想就该是昔日学子们悬梁刺股秉烛苦读的学馆吧。

 据同行的罗先生介绍,他当年就在这厢房改建成的教室里读完了小学、初中,外出读完高中又回乡在这里当民办教师。看罗先生在庭院中一步一徘徊、寻找曾经教学甘苦的模样,是一阵阵琅琅的书声,又从悠远的记忆深处清亮地回响么?

 百年辉煌沧桑,文昌宫作为学子拜谒文昌帝君渴求科举高中光宗耀祖的圣地,更是为地方乡邻培养士子学人的黉宫学馆,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相长,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培养出了多少俊杰翘楚呢?听罗君介绍,从文昌宫设立龙泉小学以来,从这里培养走出的学生,至今有多人担纲县级以上重要部门负责人,更多的是教师、校长、企业家等,广泛活跃在县内外的各个领域。

 最让文昌宫增辉添彩的,是从它古朴而简陋的校舍里,培养出了我国著名的考古专家高大伦。也许是文昌宫精美的建筑艺术对出生于龙洞场从小在此学习的高大伦的耳濡目染吧,成年后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的高大伦矢志于考古事业,曾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于2003年至2018年期间,领衔组织对震惊中外的三星堆文物遗迹进行考古发掘,成就卓然。现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百年前站在文昌宫山门前踌躇满志的王香斋,如果得知百年后从这里走出了一个誉满神州的考古学人,一定会含笑于九泉之下的。

 文昌宫精美的建筑还在铺排延续。与戏楼南北对应的是文昌宫正殿,这应该是往昔王氏族人祭祀先祖、处理族内大事的主要场所。正殿为封火墙布瓦抬梁式木石机构建筑,正脊饰镂雕。让人震撼的是前檐柱和金柱全用通高七米以上的大青石正方体石柱,巍峨雄伟,可见当初的大气堂皇,赫赫威仪。前后檐柱的柱础为正方体青石,四面雕花鸟纹。金柱的柱础为鼓型,浮雕云龙纹石刻。前后檐杆上均有镂空雕,花鸟人物纹撑拱。殿前沿为走廊,廊顶为鹤顶型椽卷棚,廊柱间驼峰和穿枋内有非常精美的木雕彩绘图案。

 从正殿穿过过厅,便进入后院厢房和两个八角型天井。天井属于布瓦顶穿斗结构,精巧别致,透出一角蓝天和摇曳的香樟树叶,让人羡慕起古人优雅的审美情趣。从天井进入后殿,只见残存的木柱脊梁、空荡冷寂的厅堂,让人在一地青苔中遥想追溯文昌宫百年前的辉煌。

 老墙外,从紧邻文昌宫新修建的龙泉小学传来一阵琅琅的读书声,让人欣喜。文昌宫犹在,文脉还将延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