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亚斌的头像

张亚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27
分享

也听穿林打叶声

每逢急雨,我便联想到苏东坡沙湖遇雨的场景。那是一种意境,人皆可遇之,亦可求之,而不可尽得之。

沙湖,今之所指无定论,而我更愿意接受白潭湖即是沙湖的说法。我特地选择一个雨天,打车到白潭湖,想要用心聆听《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千年回唱。

在黄冈市中心医院门前下车后,沿西慢行。雨不大,我任由雨丝淅沥。眼前的白潭湖,湖面极其开阔,湖水清澄明澈,如一汪白潭,以翠玉镶边。新楼环立于潭周,银桥悬架于湖心,绿丛轻摇于水岸,白鸟振翅于风中。风吹过,水的氤氲、鱼的气息和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令人特别舒适。这大概就是负氧离子的味道吧?

千年之前的沙湖,一片贫瘠,苏东坡于落魄潦倒之中,择一地而耕之。而今,行走在宽敞平直的柏油路面,穿插于优雅别致的环湖小道,扫视初具雏形的水岸新城,我不自觉地进行了对比。也许,脚下的土地依然是那片土地,空气的味道依然是那个味道,但是,人,可有如今这份自在和惬意?物,可有如今这么美丽和富饶?苏东坡若生在当下,又会吟诵出怎样的千古绝唱?

雨渐渐大了起来,我快步走进一处树林中。雨水穿林打叶,近听如清泉滴答,远听如江河灌落,一远一近,层次分明。不知是风的作用,还是雨的作用,几片腐叶在我眼前飘零,落于草木之中。而那些草木,在雨水的冲洗下,挺立出一片傲娇的绿色,比平时更绿、更鲜、更亮。我仿佛听到了生命的欢叫,难道,这是苏东坡笔下的“吟啸”声?

苏东坡不仅给黄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也给黄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沙湖遇雨,他“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种豪情,显然与他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风雨有关。不经历生命中的“穿林打叶”,何来这份豁达与从容?他的一生,大多数时候,如一叶孤舟,在激烈的漩涡中摇荡,但他的笔下,只有豪放,没有流放,只有吟啸,从无呻吟。

于穿林打叶之中,我听到了风声、雨声,还有汽车的疾行声、机器的轰鸣声,那是发展的声音,是黄冈的“吟啸”。

近十年,黄冈加快崛起,但跳出黄冈看黄冈,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市委提出,要增强破冰突围的志气、勇气、胆气、锐气、豪气,破精神懈怠之冰、路径依赖之冰、观念陈旧之冰、方法局限之冰、思想保守之冰、固步自封之冰。这“五气”,就是“吟啸”的底气;这“六破”,就是“破茧”的声音。

“吟啸”是胆,“徐行”是魂。“徐行”不是慢行,而是干在实处、行在当下、久久为功。白潭湖这片区域,从最初前瞻性规划为城东新区,到后来发展为白潭湖片区,再到现在正式命名为临空经济区,无不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的睿智和从容,彰显着七百五十万黄冈儿女的接力奋斗。

如今的白潭湖,正成为新城的心脏。三十多条主次干道,打通了新城的经脉,日益多起来的车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同新鲜的血液,在水岸的大小经脉中奔流。二十多座桥梁,有的如银色的指环,深情地扣在大地;有的如鲲鹏展翅,搏击着广阔的蓝天。水鸟依依,还原着曾经的古朴;塔吊梭巡,加速着现代化的进程;河湖互通,勾勒出“生态优先”的画卷;草木葱荣,描绘出“绿色发展”的蓝图。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大别山金融中心、顺丰四大中心……,见证着“鄂东明珠、水岸都市”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魄、大情怀。

湖对面,便是鄂州花湖机场,系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今年年底将校飞,明年正式投入使用,黄冈临空经济区必将厚积薄发、借“机”腾飞!

我在想,为什么不是八百年、九百年,而是一千年,白潭湖才与古时的沙湖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思索,这缘于当今的我们,迈入了新时代;当今的黄冈,发出了新时代的“吟啸”;当今的黄冈人,激情拥抱着新时代。一切变化,是时代在变化;一切不同,是时代不同。

雨越下越大,我没有苏东坡那份淡定,既然备了伞,终究还是把伞撑了起来。有资源,就要利用资源,有保障,就要强化保障,这难道不也是一份从容?远处隐约有雷声传来,我也做不到苏东坡笔下的“谁怕”,准备返回。尊重自然规律,保持对规矩的必要敬畏,是“徐行”的前提。

下一次再来听雨,白潭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迈着“吟啸”的步伐,迎接好“山头斜照”,黄冈的每一天,都会七彩斑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