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日不缺少暧阳,但刺骨的寒风表现得却更为慷慨。即使穿上厚重的棉服,也抵挡不住这寒风对你的侵扰,那还不太强劲的西风,让这身行头变得轻松、生涩而硬扎,只感觉身体的热量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渗透,身体不由自主的想蜷缩起来,我赶紧裹紧衣服陪着这寒风在阳光下小范围的慢跑起来,偶然看见街头小店门头那醒目的“麻辣涮锅”牌匾,顿时感到身上涌起一股热乎乎的渴望。
说到“涮锅”,众食客若在这冬日里邀三五个好友吃上“火锅”,热乎乎的既可御寒,又可大饱口腹,既可涮“晕”,也可涮“素”,烟火气十足,人情亦暖暖的。
诸如“鸳鸯火锅”类的大涮,众食客围而食之,推杯送盏,热热闹闹,群情激昂,倒是吃得舒畅,饮得酣畅,吹侃的欢畅,这阵式真有如“围攻堡垒”式的打一场攻坚战斗,嘿,轰轰烈烈的……
诸如“捞锅”类的小涮,众食客独霸一方,如诸侯割剧一般,礼尚往来,毕恭毕敬,各取其好,吃得端庄,喝得雅致,聊的也投机,嘿,你侬我侬的……
无论是“大涮’还是“小涮”,虽然都涮得热气腾腾,且这涮锅的吃法也充满了烟火气的味道,但最接烟火气的“涮”,当属老家那“土炉炖菜”了,老家人用方言讲,称之谓“吃炖钵炉子”。
依我看来,“吃炖钵炉子”应是最早的“土涮”了,这“土涮”相比与各饭店的洋气十足的“大涮,小涮”多了太多原始古老的味道,故称为“土涮”,虽谓之为“土涮”之法,但这“炖钵炉子”的吃法是否称得上所有“涮”的鼻祖,我们可不能妄下结论,但它确实类同于我们围坐在一起的“大涮”,只不过比起饭店的大涮,那铸铁做成的炉灶内,“噼哩啪啦”燃烧的干柴烈火就会带给你视觉上猛烈的冲击,肯定会震撼了你,因那“炖钵炉子”实实在在的为你展现出“何为轰轰烈烈且更具烟火气”的涮了……
“吃炖钵炉子”虽土,但它热烈的视觉感受,丰富的美食却是冬日里当地人待客的最高礼遇了。
这“炖钵炉子”的“炖”即为用火炖,“钵”则为铁锅,“炉子”即为“炉灶”,顾名思义就是“将盛满食材的铁锅放在炉子上用柴火烧而炖之。”
炉子外型如“鼎”,为生铁烧铸浇筑制作而成,炉身为圆形,下身矮而窄,上身高而宽,炉膛则整体呈漏斗形,大肚朝天,炉身顶部一圈均匀的分布三个“倒三角形”的缺口,缺口则为投放柴火的“灶口”,炉子底部为圈,呈喇叭形,突出的三足则稳稳的支撑这炉身。
铸铁的炉子在桌上摆好放稳后,将木炭或是木材架于炉内引燃,火烧起来了,铁锅内的汤就慢慢沸腾起来,各种事先炒得半生的食材放在锅内“咕噜咕噜”炖着,做好的各种“家常小菜”围着“炉子”摆满了一桌,备好的各种新鲜蔬菜也随时可以下锅,那咕噜咕噜的声音,即刻让整个客堂充满了生机,也催促一家人围炉而坐,炉火烧得通亮,火苗舔着铁锅锅沿,似乎也禁不住锅内美味的诱惑,时不时越过锅沿够着锅内的热汤冒出滋滋的响声,炉火也照得每个人的脸油亮油亮的,客堂里暖融融的,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推杯送盏,热热闹闹,温温馨馨。
家的味道,那炉火的印象,是否已驱离了这即将消殒的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