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增华的头像

张增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8
分享

行走柿树乡

初冬时节,行走在柿树乡广袤的原野上,阳光和熙,清风拂面。阳光下,大片大片的双晚稻翻滚着金色的波浪,似乎相互点头致意;一块块早播的油菜,绿意蓬勃;还有一些袒露出黑黝黝的胸膛的田地上,旋耕机正在翻耕,耙平,为种植冬小麦做准备。向阳的斜坡下,几朵迟开的雏菊悠然忘了季节,微风中摇曳生姿,粲然微笑;几只花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在树丛间打闹,随即一窝蜂似的掠过稻田。目光所及之处,一片宁静、淡然;村庄田园仿佛移动的风景画,人在画中游,移步换景,景色便不同。

行走柿树,走进一个古意盎然的土地。传说此地距古县衙四十里,乡人呼之为四十岗;岗上葳蕤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柿树,树形如伞盖,撑起一片天空;为附近乡亲辨识方位的标志。每到中秋后,树的枝丫上缀满了火红柿子,似燃烧的灯笼,红艳艳的,煞是好看。四十岗、柿树岗。岗赋树名,树赐岗以神韵;从此四十岗变为柿树岗,闻名庐西乡村。防虎山、龙潭寺、黄花敦、唐五房圩都是柿树乡有名的人文景点。每一处都有一段历史典故,每一处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据《庐西文物》记载。黄花墩是商周时期古人类居所。防虎山兄妹打虎的故事在本地口口相传,皖西北游击师就曾在防虎山区活动,他们打土豪。分田地,驰骋纵横,深受群众拥戴。巍峨大气的唐五房圩让人忆起唐定奎叱咤风云的人生履历,他跟着刘铭传收复台湾,保家卫国;功成名就后他在老家建圩立堡,建走马转心楼;楼阁恢弘大气,木雕精美绝伦,风铃叮当作响。白墙灰瓦纪念他曾经的煌煌功绩——破江阴,攻无锡,下常州,收台湾;那株来自宝岛的梓树迎风屹立,枝丫轻响,似在诉说,又似发出深沉的叹息。柿树乡黄花村更是开农村包产到户之先河;1978年秋,在村里老油坊的昏黄的白炽灯下,共产党员们在时任区委书记汤茂林带领下,庄重地按下了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

机缘巧合,在柿树乡乡村振兴馆也有一棵红艳艳的柿树雕塑,它迎门而立,果实累累,十分好看。馆里展览着水车、稻箩、木犁、耙等各色农具;庐西乡村几十年的变迁一目了然。一幅巨大的二十四节气图,标注着四季农时安排;让人怀念那些辛苦劳作的日子。另一幅耕田图给人以深刻印象。那牛低着头,牛轭上系着的绳索绷直如线,几乎嵌入皮肉里,身后翻开的泥土隐隐冒着热气。我刹那间明白了这幅耕牛图的含义——数千年来,祖先们耕牛一般与命运死磕,他们在土地上耕种稼穑,流血流汗,繁衍生息。馆里还展示着一张张精美的柿树美好乡村挂图 ;展示柜里摆放着柿树乡有名的特产,蒿子粑粑,唐五房圩酱干,稻虾米,龙须挂面,本地酿造的老酒,一件件展品让参观者目不暇接,激起同行朋友的购买欲,他一会问价格,一会儿问生产年限,与工作人员开始讨价还价。来自安庆的作家程老师尤其对晒在院子里的通红的山芋感兴趣;非要买几斤,服务员大姐慷慨地递过来一个纸袋子,要她自己挑,不要钱,众人一片哗然。

行走柿树,行走在浩荡的乡村振兴洪流中。如果说乡村振兴馆记述了庐西农村发展史;恬园民宿则开启了柿树乡发展的新模式。恬园民宿设计独特,民宿有长方形、船舱形房屋,免费的Wf服务;让人眼前一亮。民宿中心的两居室、三居室、会议室、餐厅整洁干净,通透明亮,适合家庭聚会,小型会议。民宿馆的运动场上,三五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正在打篮球,奔跑如飞,暄暄嚷嚷,好不热闹。烹饪馆内一家人忙着做饭——丈夫洗菜,孩子烧火,妈妈在灶台上翻炒,一家人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孩子笑靥如花,朗朗的笑声传递着幸福、快乐的休闲时光。一位系着围裙的服务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恬园民宿——春游樱花相伴,枕着花香入梦;夏日碧荷青青,荷塘边可烧烤、可野炊;秋来挖芋头,摘豆子,冬天来可以荸荠,尝大菜;恬园能让人过上梦想中的日子。

冬日的周楼产业园是一个安静的去处。一面缓坡上是一个占地百余亩的果园,果园里栽种着一排排黄桃、碧根果,冬桃、日本甜柿。缓坡的下侧一方水塘澄碧如玉,近岸边数株芦苇迎风而立,洁白的苇花飘成一面旗帜;一方水跳半入水中;数尾小鱼在水面上来回穿梭,忽上忽下,倏尔远去,鱼的青脊清晰可见。水塘的另一侧伫立着几家人家,都是二层、三层自建小楼。户户门前的晒物架上悬挂着腌渍的腊肉、咸鸭、咸鹅,发出阵阵热烘烘的肉香。一条黑狗快意奔跑,撩得鸡飞鹅叫;在一户门前,一位中年男子推着一辆推车,车上端坐着一位老太太,大概是他母亲,母子俩笑意盈盈回应着路人打招呼。与农家相隔不远处的菜地里,一位大嫂正在浇水。一行人都夸她的菜长得好,她听了很受用,得意宣扬的她的劳动成果。四月青、小青菜、黄心乌、菠菜、芫荽、红萝卜。那位大嫂最后补充一句“农家菜,纯绿色,无污染。”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笑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梦想的好日子早已是柿树村民的寻常。遥想冬雪飘飘的日子,家人围坐,红泥火炉里炖着三五块腊肉,青菜豆腐在汤里翻滚,热气腾腾的日子仿佛犹在目前。

你听说过种地不用土,草莓长在半空里的景象吗?在周楼村产业园大棚里,一排排升降式钢架上草莓长得正欢,有的已经在开花;有的已经挂出如豆般的果实。原来这些草莓是以椰糠为基质,采用自动升降系统和立体栽培;通过管道渗透高科技配比的营养液,放入蜜蜂等昆虫传粉,以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草莓长得更好、更甜。一路陪同的周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学祥喜滋滋说春节时段正是草莓销售的最佳时机。仅一个产业园,村集体收入超过两百多万;产业园里黄桃摘了有苦菊、有冬桃;大棚里草莓收完,再种木耳菜、冰草等。果园、大棚、鱼塘,周楼村走出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乡村振兴之路。村里有企业,集体有收入,村民就业有门路,村民口袋有钱,日子有奔头,周楼村的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值得点赞。

冬日行走柿树,看红日东升,炊烟袅袅;溪流绕屋,红叶璀璨;鸡鸣犬吠之声相接相应,与村民们愉快说笑,我心神放松,自由自在。真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

柿树行走,不虚此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