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兆仁的头像

张兆仁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1/06
分享

鸡笼屋的主人

       我家的大门口是一条大街——张家街。过街对面是一个方圆十几米的空地。空地的东边是新爷爷的房子,进深很长,空地的西边是林爹爹的房子,进深也很长。空地的底边也有两座房子,不过靠东的大些,杨老板的,而靠西的小些,很小些,独间,如一个鸡笼垛在仓库旁。

       鸡笼屋的主人是个老婆婆,姓曹,不仅没有儿女,就连丈夫也早早的走了。据说她丈夫还是北伐军的一个官,没等胜利就死了。曹婆婆是我的本家,奶奶辈,比我的奶奶小,我就喊她为幺婆婆。

       幺婆婆虽然是孤老,可梳洗得很干净,穿得很整齐。每天清晨,就下河把衣服清好了,晾在门前。晾衣服的架子是自己做的,三根不粗不细的一人多高的竹竿用绳子在上端系紧,将下端分开,垛在地上,就成了一个站架,这样的架子做两个,一边放一个,上面横一根竹竿,就成了。

       星期日的上午,太阳翻过新爷爷的院墙,贴在林爹爹的墙壁上,亮亮的,暖暖的。幺婆婆搬把椅子,坐在林爹爹墙壁旁的太阳里,一针一线的做鞋子。椅子旁边的鞋篓子里已做好一只,小小的尖尖脚,黑黑的,如织布的梭子一半头。我在她屋里搬了个小椅子,坐在她对面。

                   “跟我婆婆的一样!”我说。

                   “我比你婆婆的小!”幺婆婆看着我说。

       我信,因为据说她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屋里至今还有两个像腰鼓的青花瓷凳子,但比腰鼓大多了,石板街大多数屋里我都进去玩过,凳子不是木头做的就是竹子做的,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凳子。不过,听说娘家没有什么人了。

                   “幺婆婆,您怎么不去队里捡棉花?”

                   “我不是队里的人。”

                    “您没入社?”

                    “没入。”

                   “您怎么不入呀?”我惊讶起来.

                   “我没田。”

                    “您的田呢?”

      幺婆婆抬起头望了望天上,头顶上,一对燕子飞去飞来。

                    “田都被你的幺爹爹卖了!”

                    “卖了?钱呢?”

                    “全给得他的部队了。”

       那夜,我睡在床上想,要是那个幺爹爹不死,当了大官,幺婆婆现在一定住在大城市。如果那个幺爹爹不去当兵,田就不会卖,她就和我的婆婆一样,天天在队里挣工分。

       幺婆婆是个很自爱的人,从不和人吵架,从不串门,也很少有人到她家里来坐,因为大家都在队里忙。虽然丈夫死得早,虽然没儿没女,但从来没有人在她背后说闲话。她从外面捡回枯树枝,坐在后门口砍成一节节的,码在檐口下。称一斤豌豆剥成瓣子,晒干沃出蓝霉,与红辣椒、蒜子和在一起,这就是她的家常菜。本家的人们这个给一个老南瓜,那个给几条嫩黄瓜……她总是谢了又谢,说:“我又帮不了你们什么忙!”

        她的针线活做得特别好,袜底上的花呀蝶呀绣得栩栩如生,她成天坐在屋里绣,却没看见她穿,问她,说是帮别人绣的。她还会纺线,常常坐在一部陈旧的纺线车前,呜的呜的纺。别人送来几斤弹好的棉花,她用一根芭王苗子缠上棉花,拿个小板子压在上面几滚,就成了一根棉条。
       我无事了,就坐在青花瓷的凳子上,看她纺线。我的婆婆也很会纺线,但不会唱歌,可是幺婆婆喜欢一边纺线一边唱歌。她最爱唱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老酒菊花香。满满洒来我不饮,无夫饮酒不成双……”声音甜甜的脆脆的,可是听了心里酸酸的。虽然鸡笼屋没有窗子,屋子里光线较暗,但幺婆婆那苗条的身材还是清清楚楚的,即使脑后绾了个圆溜溜的髻,也模糊不了当年的眉清目秀。

       这条街的孩子都喜欢到这个空场子里玩,跳房子、赶羊羊、滚铁环、跳绳、藏猫。有一次,林果子藏到她的房屋里(卧室),我们到处找,幺婆婆坐在门口做鞋帮子,望着我们微微地笑。我们明白了,跑进她的房屋里抓住了林果子,喊笑中,不小心把幺婆婆的米坛子撞滚了,米撒了一地。幺婆婆见我们呆在屋里,进来一看,笑着说:“去玩吧,我来弄。”

        一天,我放学回来,看见好多人往幺婆婆家跑。出什么事了?她家从来没到过怎么多人。我跑进去看,我婆婆正坐在那里哭,说:“我的姊妹呀,我遭孽的姊妹呀,你怎么不吭一声就走了……”本家的几个婆婆婶娘都在喊喊的哭,把我的泪也哭出来了。鸡笼屋的小桌子上点了一盏豆油灯,小小的火苗昏黄的飘着,桌子前面的地上放了一个小铁锅,里面烧着纸钱,飞溅的纸灰落在衣服上,是那么的苍白。人们在床上的席舖草里翻出了一个包,手绢包的,打开一看,都是毛毛角角,大部分已旧,一清,百把零,人们看见那一叠集集攒攒的钱,看见早已备好的棺材,哭声更响了,就连叔叔伯伯们的脸上也挂满泪水。

       这一夜,我们都没有睡着。第二天,请了一套锣鼓家叶,把幺婆婆送上山了。回来的路上,我回头望了望,张家垭上的鞭炮声还隐隐约约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