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鹏
岁月留给我的记忆有很多,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得说是校园变化了。
1978年,我开始上小学。那时在农村是没有幼儿园、学前班的,到了一定年龄直接入学。学校建在村外,只有四间平房,三间充当教室,一间作办公室。教室内没有课桌,两个砖垛上搭一块长木板就是课桌,供3-4人合用。由于村子小、人口少,整个学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共才30 余名学生。特殊的年代催生出特别的现象,复式教学在那时一度盛行。学校仅有两名老师,个个是全才,个个是“总统”,经常是一个人独自操纵着2-3个年级的“生死大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体育等等,所有科目全都包了,简直比“万金油”还万金油。学校旁边有一处打麦场,这便是我们的“操场”。上体育课时,老师带着我们在“操场”上来回一直跑,不知跑了多少圈,不断扬起的尘土使得不大的校园迷失在了原本湛蓝湛蓝的天空下。就这样,我们学会了稍息、立正,学会了广播体操。跑步声、口令声、琅琅读书声、鸟虫鸣叫声相互夹杂着、不时地在学校的上空缭绕、迂回….
1983年,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了北关中学,也就是现在的肥乡区第一中学前身,在这里,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八十年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的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作为全县最高学府,没有了复式教学,老师们不再是全才,而是一个个科班出身、知识渊博的“专才”,虽然也存在个别老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但也都是师范毕业的高材生。让人欣喜的是,学校有专用的操场,有400米的标准跑道,有篮球场、乒乓球台,活动场地着实大了许多,我颇为满足。第一次接触到了篮球、排球,第一次有老师弹着琴教我们唱歌,第一次体验运动会,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做物理、化学实验......若干个第一次,都着实让我开怀了挺长一段时间,成为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路风雨一路歌,日子在涓涓细流中匆匆逝去。念大学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了。满怀着对校园的美好期许,我背上行囊,远离父母亲,向着心中的圣地奔去。
我就读的大学位于千里之外的山城——张家口。进入校园后,一幢幢高大而精美的建筑以及如画般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有种如愿以偿的喜悦。常常在太阳已下、月亮未起的时候,在翠柳下、跑道旁,和要好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曾经的青涩梦想、中学时代的嬉笑怒骂以及高考的酸甜苦辣,畅想未来,规划人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学校拥有着许多先进仪器设备,各类实验室、实验器材一应俱全,众多的社团活动室让人眼花缭乱,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经常让我流连忘返,如饥似渴地尽情从中汲取着营养。三年的大学生涯,丰富了我的学识,提升了我的素养,培养了我的能力,使我身心受益,做好了投身祖国建设的充分准备。
美好的时光总是消逝得很快。转眼间,我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感受着自家和邻居们的旧宅换新貌、日日着新装,舒展的眉梢向人昭示着美满的生活,对学校的记忆日渐模糊。直到我的孩子该上学了,我才再一次关注起了学校的变化。实验小学漂亮的教学楼、橡胶跑道、儿童娱乐器材,让我惊讶;新建的第一中学,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食堂餐厅气派无比,高标准学生宿舍楼,典雅别致的图书馆,标准化的体育场,整个校园置身于繁花翠柳之中。一个不经意的的转身,我好像看到了其他学校更为万象一新的美好景象。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意思是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各类再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见证了国人对知识的渴求,也圆了许多无缘校园人魂牵梦绕的梦。
今日的肥乡,天蓝、水清、花红、草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一个生态、富裕、美丽新区正在逐渐形成;今日之祖国,正用她的非凡成就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今年,伟大祖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滴,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70年,是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70年,是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的70年。7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太多历史性的变迁,无数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生,在历史画卷上绘出了不朽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