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 杜丽娘
情比柳丝长
死死生生只为梦一场
梦成真 人成双
牡丹亭下花如浪
1997年,由中国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改编的四集电视戏曲片《牡丹亭》在上海电视台播映,时年57岁的张洵澎40年后再度饰演剧中的女主角杜丽娘,男主角则由1953年和张洵澎同时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即大名鼎鼎的“昆大班”)的蔡正仁饰演。《牡丹亭》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大段经典传世名句,经张洵澎、蔡正仁深情演绎,将杜丽娘与柳梦梅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诠释得淋漓尽致。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全国电视戏曲优秀篇一等奖、全国电视“金鹰奖”。该片作为张洵澎的代表作,历经二十余载时光,依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颂。
时过境迁,今年已是83岁高龄的张洵澎在忙些什么?9月8日下午,在上海昆曲澎派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国宝级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张洵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迈入殿堂,成为“昆大班”一员
1941年,张洵澎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家住华山路幸福公寓,静安宾馆斜对面。新中国成立后,家门口梧桐树上挂着的大喇叭,正对着张洵澎家窗口,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郭兰英的《太阳出来照四方》和戚雅仙演唱的越剧《婚姻曲》。每当音乐响起,年幼的张洵澎不仅跟着唱,还站在床上,拿丝巾当水袖。家里一台留声机,越剧、滑稽戏样样都有。光华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父亲喜欢京剧,有机会也带张洵澎到剧场去看京戏;酷爱越剧的母亲喜欢袁雪芬、马樟花,也会带着年幼的张洵澎和比她大2岁的姐姐,坐着三轮车,去长江剧场(以前的“卡尔登大戏院”)或去瑞金剧场(以前的“金都大戏院”)看绍兴戏。
当时的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为周信芳,副院长为袁雪芬。袁雪芬将昆曲艺术比作越剧艺术的“奶妈”,为培养昆曲艺术的接班人,她多次呼吁:“一定要招收昆曲班!”1953年,华东戏曲研究院设立昆曲演员训练班(下称“训练班”),招收第一班昆曲学生,12岁的张洵澎有幸迈入昆曲殿堂,和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等同学成大名鼎鼎的“昆大班”。
初进戏校上专业课,先学唱《浣纱记》等“同场曲”。学生从《长生殿》《定情赐盒》启蒙后,再分行归路。昆曲有三小,即小旦(闺门旦)、小生、小丑。张洵澎被分在了闺门旦,得到京昆“传”字辈大师朱传茗的教诲。
1956年,南北昆曲大汇演,15岁的张洵澎在《牡丹亭・游园惊梦》中饰演杜丽娘
1956年,上海举办南北昆曲大汇演,此时,华东戏曲研究院已更名为上海戏曲学校,俞振飞担任该校校长。时年15岁、已有2年闺门旦基础的张洵澎当仁不让地成为杜丽娘一角,有幸登上了长江剧场的舞台。演出当天,偌大的舞台,满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都是昆曲迷。少女张洵澎没有胆怯,演出结束,全场喝彩声此起彼伏。
《牡丹亭•游园惊梦》成为张洵澎的启蒙戏,她也因此一炮而红!上海戏曲学校昆曲班后继有人了!大报小报,满眼都是张洵澎!
心慕手追,投拜言慧珠麾下
“京剧演员是一定要学习昆曲的!”1957年,梅兰芳先生的高足、著名京剧演员言慧珠到上海戏曲学校担任副校长,跟随“传”字辈名家朱传茗学习昆曲。
朱传茗属于科班男旦。而闺门旦的表演是要载歌载舞的,用旁腰是其一大亮点,充分显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婆娑之美。朱先生指点说:“言校长来了,小姐、太太、女人的美全在言慧珠身上。你们要学她的一颦一笑。”在旁的张洵澎心领神会、心慕手追。
家住华山路的张洵澎,和言慧珠既是师生,又是近邻。每天言慧珠乘三轮车到华山路1448号戏曲学校上班,必经张洵澎家门口,张洵澎得以经常求教于言慧珠。在汲取养分的同时,深得朱传茗、言慧珠两位大师的精髓。
得到“真传”,出演《牡丹亭》中的春香
1957年,上海戏校俞振飞、言慧珠请来上海京剧院最好的编剧大家苏学安,将俞言版(俞振飞、言慧珠)全本《牡丹亭》55折戏,改成10场戏。张洵澎的身高和高个子的言慧珠旗鼓相当。言慧珠饰演杜丽娘,张洵澎和她配戏,饰演丫鬟春香,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张洵澎说,动作是为表演服务的,都要带有感情色彩。言慧珠不仅人长了漂亮,她的表演也是中西结合。眉头一皱,鼻梁也带戏。
俞言版《牡丹亭》在上海、北京演出,大获成功。10场戏结束,已是深夜11点多,剧场门口的人们摩肩接踵,附近餐馆的夜宵也因此人满为患。朱传茗点评张洵澎的表演:“你演过杜丽娘,所以演丫鬟春香也非常活泼,反响很好。”
1958年,俞振飞、言慧珠随上海京剧院赴西欧访问演出,带了上海戏曲学校张洵澎等8人赴京。因俞振飞、言慧珠两位校长为出访西欧而选排《百花赠剑》,张洵澎有幸为两位校长配以侍女江花佑一角。此戏请程砚秋大师来指导。排至四分之三时,程砚秋先生因患心脏病,不幸去世。言慧珠根据程砚秋大师意图,出色地完成了这出戏的排演。“我见过‘真佛’了。”张洵澎荣幸地说。
同年,俞振飞、言慧珠带着张洵澎、岳美缇到北京怀仁堂演《游园惊梦》。演出结束,张洵澎准备去卸妆时,只见大家在后台很开心地在拍手,原来,是梅兰芳大师来了。他直奔张洵澎,并在她头上轻轻拍道:“小朋友(用上海话说的),你演得很好,昆曲有后、有希望了!我非常高兴!但是,我给你提一个建议,你在游园的时候,雨丝风片,这个时候不要用春香的眼神,而是要含着有神。”这句话,让张洵澎受用了一辈子。
进军荧屏,《牡丹亭》成为代表作
到英国探亲,张洵澎看到最好的皇家芭蕾舞蹈。她表演的思路,很多是从芭蕾艺术中汲取营养。住在爱人蔡国强(篮球神投手)所在的江湾体育场体工大队时,她一直看武术队。不断学习武术的节奏、眼神、劲头,并将之用到自己的行当里。
艺术需要传承。1958年,在进戏曲学校四年后,俞振飞、言慧珠把全本《牡丹亭》手把手地传承给了张洵澎和蔡正仁。
1997年,张洵澎57岁了。这年,她参拍了由上海电视台张佩利导演的四集电视戏曲片《牡丹亭》,再度饰演女主角杜丽娘。这部张洵澎41年前就演绎过的戏,她没有懈怠,一如既往地投入。经费紧张,有人给张洵澎建议,请电影《武则天》的化妆师毛戈平,张洵澎不同意。经导演同意,请了戏剧学校老师来指导。原来在台上的妆,眼部抹黑色的,请来的老师说电视荧屏不能抹黑色的,要抹宝蓝色。四集电视剧中张洵澎的闺门旦杜丽娘的表演,追求的是真情实感,青春可人、美丽动人、风骨迷人。这个“风骨迷人”,属于精神层面的高尚艺品。
拍摄《惊梦》时,如何在心里表现杜丽娘的思春之情?开始的时候是双手磨桌、指尖磨桌、水袖磨桌和腰颈磨桌。“春天到了,她的眸子透过小窗看到了春天,该用下巴壳去跟春天对话了。下巴里也要有戏!丽娘向望窗外成双作对的蝴蝶和蜜蜂,眼睛跟着流动,不可乱动,最后定格在羞涩……”
拍摄过程艰苦,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化妆,接着又是补妆,下午2点布好景继续拍摄。拍摄《寻梦》,忘了时间,一直拍到第2天凌晨4点多。她戴着十几斤重的头套,不分昼夜,连续鏖战22天,终于完成了四集电视戏曲片《牡丹亭》的拍摄。拍摄完毕,请袁雪芬等专家来看片,蔡正仁“嫉妒”地说:“张导,你把张洵澎拍得那么漂亮,像好莱坞明星。”
从全本《牡丹亭》开始,张洵澎和蔡正仁配戏,到之后关汉卿的《拜月亭》等,一直搭档至今。
教学相长,星光不负赶路人
“一个好演员,一定要去教学生。前提是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教师自己也会有所提高。”回忆起1978年戏曲学校开始恢复招生,她第一个被老校长周玑璋请回学校任教的情景,张洵澎感慨万千。20年教学生涯,张洵澎既是艺术家,又是教育家。她呕心沥血的付出,得到了学生莫大的回报。她的学生,不是团长,就是院长;不是院长,就是总裁。譬如上海戏剧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曲团团长谷好好。还有来自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的学生。她还培养出了不少梅花奖得主。最典型的要数上海昆曲澎派艺术中心主任赵津羽了。赵津羽12岁在武夷中学开始学昆曲,后来被张洵澎老师的艺术深深吸引,1999年拜入张洵澎老师门下后,她将昆曲艺术视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事业。星光不负赶路人。如今,赵津羽已成为国家二级演员、职业昆曲推广人、昆曲澎派闺门旦传人,接下来将要举办两场个人昆曲表演专场。上海昆曲澎派艺术中心已成为澎派教学基地,更多的学生从这里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荣誉等身,桃李满天下。张洵澎依然忙碌。每天睁开眼睛,一大堆事接踵而至:有的学生要办专场,有的要加工排练。张洵澎说:“对我的学生,我不是祝贺他们演出成功,而是要他们演出精彩。每次演出都要像第一次出演一样,让观众感受到新鲜感、时代感。”
对待荣誉,张洵澎看得很淡。她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c张洵澎云淡风轻。
从12岁进入昆曲演员训练班,15岁饰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张洵澎的艺术生涯已有71载。七十余载长长的艺术人生,对杜丽娘一角魂牵梦萦,爱得一往情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中国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这,也是今年83岁高龄的国家一级演员、国宝级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张洵澎艺术人生的最好写照。 (原载于《上海支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