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周豪的头像

张周豪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14
分享

给许许多多的高加林

给许许多多的高加林们

———在这里我并不想聊些什么被顶替的人生,因为很多的高加林们,可能是并无人生可代替的,所以,我想为那些高加林们,那些和我,和父亲一样来自黄土的后生们,在旱田之中躬身的农民们,在高楼大厦之间埋头苦干的工人们,背井离乡,紧攥梦想的后生们,为赐我18年生命的黄土,微表些心意。

  电视中的高加林,似乎是太秀气了些,虽说棕黄的脸庞是可显现出黄土风情的,但黄土的后生们哪有不带着些许秦音的普通话呢?哪有后生的腰是可直直地挺着呢?在黄土长大的后生,定是干农活的好手,定是被黄土赋予了些雄厚之气,因庄稼而厚重了脊梁的。

  也正如高加林那般,我的父辈,黄土的后生们。不甘寂于这遥远的土地,执着于书中的马路大厦,背着蛇皮袋,握着满是汗渍的几块几毛,背井离乡来到江南水乡。在小家闺秀般的吴音沪语中,遥远且粗糙的秦音,似乎是格格不入的,也似乎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被歧视,被取笑的理由。

来自黄土的少年何曾承受过这种百般无奈的卑微。粗红了脸,满心酸楚,攥紧拳头,又如何呢?他们就像是从世界未闻的角落传出的异响,抑或是某个往昔的一隅中突然掀起的涟漪,注定是要消逝在城市的繁华中的。

但不是所有的高加林都有满腹文墨来支持他们的梦想和希望的。高加林们是生活的,是不得不·也离不开劳动的。他们不得不出售黄土给予的一腔热血和青春。将它们一锤一锤敲进水泥中,焊进钢缝里,刻在无名的墓志铭上。江南水乡并不能抹去黄土高原般的沟壑,日复一日的工作反而让那本应质朴的痕迹篆烙出触目的岁月与苦难。他们在漫长单调且疲乏的日子里被磨去了梦想和生命,被消化至这城市的地底里。瘦弱不堪的身躯上满是生活的苟且。他们累了,乏了,想家了,干不动了。可世人在压榨完他们的一切后未曾施予半分怜悯,原本鄙夷的冷眼更添几分刻薄的指责,甚至是唾弃和羞辱。黄土变了,黄土的孩子也变了,气吞万里,雄伟磅礴的千里高原,朴实健壮,勤劳能干的青年后生,似乎是许久之前的事情了。

在这许久之中,我出生了。黄土的后生,一代又一代。我在未曾脱离襁褓的时候离开了在人们心中那曾雄厚的地方。大城市里似乎容不下黄土的后生,也似乎接纳不了后生的孩子。我恨黄土,它使得我虽在水乡长大,却理应是个异乡人般格格不入,我继承了黄土的豪放粗犷,又不得不驯化于江南的细致柔情。我是两个极端的,是矛盾的。我没有那遥远土地的秦音,去适应家乡的那份奔放,也没有江南的吴音来融入这片养我的土地。我无处可归。也不得不孤独寂寞。我没有黄土予父亲那高山般的精气去发泄那份卑微。也无法将它倾述于细流和高山。而这一切都使我的孤独愈发深刻,让我的内心更加的煎熬·痛苦。

在这份18年的孤寂中,黄土似乎是离我越来越远了。它太安静,太容易被遗忘了。而高加林的出现,使我再一次看向那遥远的土地,让我重新走进她的怀抱。让我接触并了解她,让我记起她一直在我的身上。我记起了家乡黄土般的后生们,记起了那许久以前的气息。我理应感谢,我理应赞美,我的肉体,我的灵魂,我脚下踩过的每一块砖,我历过的每一条路,都或多或少包含了黄土后生们的精气。黄土没有嗔怪我对她的不满,她知道黄土的孩子们并不容易,即使她流尽了鲜血,即使她被掏空了身子。她依旧是那般慈祥,他依旧是那般雄壮,它依旧无声地孕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加林们。

高加林是谁?是黄土后生们,是一群父亲们,是一帮强健有力的后生们,我们来自黄土,那片深蕴气魄的大地。我爱它,即使这份爱要经过漫长的孤独,要饱受他人的歧视。它让我想起钢铁·麦穗,收获的喜悦。让我想起历史书中这个国家百废待兴的时代。让我想起一直有那么一群像高加林一样的人们,有着朴实的美好,在名为生活的泥潭里跌打滚爬,或是带着·或是失去梦想,心中唯有活着的信念走下去。我不知人们为何对劳动一辈子的他们冷眼相看,甚至讥讽批判。所以写下此文,正如序中所言,为赐我18年生命的黄土,为我的父亲,那些黄土后生们,那些高加林们,那些活着的人们,写些什么。以此来些许宽慰我内心对于黄土的愧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