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湛卢文学》的头像

《湛卢文学》

内刊会员

随笔杂谈
202410/08
分享

走近陈戬

走近陈戬

 

□游晓辉

 

能够在志书中列传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宋朝松溪人陈戬不仅列传于《福建通志》,还是清康熙庚辰版《松溪县志》人物传中松溪历代4个名臣之一

今年是陈戬诞辰940周年。在一个久雨转晴、春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专程到离县城3公里远的陈戬墓,祭拜这位松溪著名先烈人物。

在杉溪村廖书记的引领下,我和县文旅局叶副局长、郑墩镇纪委李书记、松溪陈氏文化研究会陈赞传等三位副会长,一同乘着简易竹筏过河,河对岸就是莲花山,该山因外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山不高,陈戬的墓就在山腰大赖下。我们经过一大片挺拔苍翠的毛竹林,便看见一座规模不小的古墓,该墓为唐宋三级石砌圈墓,墓的主体微微凸起,外形像龟背,外围用河卵石砌起一二米高的挡墙,挡墙外是繁茂的毛竹林。台阶和墓台均用大块方整石砌成,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如同“金交椅”一般的墓地背靠莲花山,面临松溪河,抬眼望去,对面正是三峰耸立好像笔架一样的湛卢山顶,视野开阔,风景如画。

陈戬,字仲休,松溪县城关人,北宋元丰七年(1084)出生,大观三年(1109),二十六岁的他荣登进士。

要知道,在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历程中,共产生约十万名进士,平均每年不到100人,可见古代考取进士有多难。

翻看《松溪县志》《松溪陈氏联谱》,就能发现陈戬的家族有多优秀。五代人出了六位进士,除了陈戬之外,还有五位:宋皇祐五年(1053),陈戬的父亲陈传荣登进士;重和元年(1118),陈戬的弟弟陈戣又登进士;陈戬其子陈鼎、其孙陈克俭、曾孙陈希吕(又名谦老)分别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嘉定元年(1208)、景定三年(1262)再登进士。

陈氏可谓松溪进士第一姓。据史料记载,松溪县历代进士总数是28人,而陈氏独占8。除了上文6人之外,还有两人分别是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陈思义、洪武十一年(1378)进士陈荣安。

在松溪陈氏大家族中,陈戬是当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陈戬是一个怎样的人?天下第一剑山--湛卢山为何建有陈戬祠?

通过翻阅有关陈戬的大量史料,陈戬在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精忠报国、有勇有谋、不畏权势、耿直刚正。

两年前的国庆节期间,我专程再登湛卢山,特意到清凉寺旁的陈戬祠看一看,只见泥塑的“陈戬”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手持笏板,端坐在佛龛上,他的腰板挺得很直,目光威严而又坚定……祠旁有三位后人捐刻的石碑,碑文是“一生忠名标百代,万古英魂留千秋。”“颍水长流同日月,戬公伟绩满亁坤。”“抗金陈戬史标名,捍卫朝廷保宋城。亮节高风人敬仰,光宗耀祖振家声。秉公执法平冤案,正直廉明服众卿。爱国精神流后世,丰功伟绩永传承。”我想,这既是对陈戬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后人的鼓舞和鞭策。

据悉,陈戬祠建于明代,是陈戬后裔为纪念抗金护驾名臣陈戬而建,清末重建时易名为“袭古殿”,意味着传承古人的优良传统。

在陈戬的众多官职中,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巡视组组长或高级监察官,古代皇帝一般会任命一些清正廉明、公道正派、敢于“挑刺”的人担任这一职务。另一个是徽猷阁待制兼侍讲,相当于皇帝的顾问,这个职务一般会由博学多知、刚正中直的人士担任。

陈戬初入官场后被任命的第一个职务是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县)司理,相当于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掌管一州的刑法狱讼,可谓手握司法大权。刚上任,就遇上一个棘手的案子:怀州的一个属县解送来一名“盗贼”,陈戬认真细阅案卷,复审相关证据,发现初审所列罪行都是“诬告”,而让真正的盗贼逍遥法外。属县县尉得知这一情况,不仅不知悔改,还依仗其姻亲的权贵势力,私下要挟陈戬按照原先的意见定案,并恐吓陈戬,如果不顺势而为,后果自负。但是陈戬根本不吃这一套,对县尉的威胁和恐吓毫不畏惧,依然不畏权势,秉公断案,依法释放被诬陷的“盗贼”,并坚决将真正的盗贼缉拿归案。上司知州非常赏识陈戬的胆识魄力和精明才干,把怀州许多大案要案和之前积压的疑难案件都交给他审理。陈戬也不负众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交办的案件审理完毕。他审案认真负责,合情合理合法,罪犯服气,上司满意,怀州的社会治安和民风也蒸蒸日上。

陈戬升任巩州教授时,时任宣抚五路使的童贯得知陈戬精明强干,企图拉拢为己所用,并多次派人“召见”。童贯乃一宦官,曾经担任供奉官,为宋徽宗搜括书画奇巧,深得信任,并与蔡京相互勾结,“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对于这样一个有的人急于巴结的大人物抛的橄榄枝,陈戬不为所动,对其多次热情相邀均托词婉拒,或“称病不出”,或称“要务缠身”,从来不给图谋不轨的童贯任何机会,坚决与童贯的政治“小圈子”划清界限,尽显铮铮铁骨。

建炎元年(1127)康王赵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宋高宗,南宋登场

历史上对宋高宗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一方面,他建立了南宋,重用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一大批主战的文臣武将积极抗金,挽住了危局,其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他起用秦桧为相,对金人一味求和屈膝妥协,迫害主战派,冤杀岳飞父子,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与金人签订议和条约,尽显他“软弱无骨”的一面。

“乱世出英雄”。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巡视江南,担任监察御史陈戬随驾视察巡视期间,驻军南昌的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拥兵自重,根本没有将根基未稳、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高宗放在眼里,不主动到御前见驾原来,范琼因带兵作战勇敢,深得赵家前朝皇帝重用,曾经担任京城四壁都巡检使,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当金人的铁骑在宋国的大地上横行霸道时,范琼手握重兵想的不是如何保家卫国,而是想着乘着乱世以图更大发展。所以他在接到宋高宗诏令不是立即前往江南御前见驾,而是等待观望。宋高宗委派陈戬出马时,陈戬深知范琼为人,不带一兵一卒只身前往,当进入范琼的军营后,傲气十足霸气满脸的范琼故意陈兵列阵,当着陈戬的面在营前杀人剖腹以血腥的场面恫吓陈戬。陈戬看出范琼的恶意,却不退缩。对范琼谕之大义,晓之以理,劝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分清利害,保持晚节。陈戬劝说道:“现在天下稍稍平定,将军不为朝廷效力,不思生民疾苦,此心何忍?”正当范琼还犹豫不决时,陈戬厉声道:“将军你难道没有看到叛将苗傅、刘正彦败死的下场吗?”范琼听后幡然醒悟,急忙跪接皇帝的诏书,随后率兵前往江浙一带,随皇帝巡视。宋高宗大喜,升任陈戬为太常寺少卿,后转任给事中,相当于现在中央纪委监委派驻某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建炎三年(1129),当宋高宗征询治国之策时,饱读圣贤书,胸怀安邦定国之策的陈戬上书大胆直言当时朝廷存在官吏庸懦贪赃却对他们无原则地迁就,将领拥兵跋扈,谏官夸谈琐事,内侍权势渐盛,徭役赋税繁重“五失”,奏请皇帝严明法纪,整肃贪官,减轻赋税,提振士气民心。宋高宗赞叹陈戬针砭时弊深刻独到,措施非常有针对性,一一采纳他的建议,并在朝堂之上当众宣读他的奏章,文官武将们听了之后汗流浃背、如鲠在喉如芒在背,贪官庸官更是相当害怕、夜不能寐。

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采纳陈戬建议,创建“神武五军”抗金陈戬随护驾。抗金前线,陈戬抓住机会,宣谕朝廷旨意,鼓舞官兵士气,及时皇上禀报战事进展宋高宗十分满意,提升了抗金的决心,再次擢升陈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讲,留在自己身边当一名顾问

绍兴元年(1131),金人南下进犯富庶明州(今浙江宁波),明州告急。时任处州知州的陈戬临危受命,转任明州知州到前线“救场”。当时,明州地盘大,海岸线长,在金兵的骚扰抢夺下,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当地的守军骄横跋扈,原任知州怕官兵闹事,将原本用来赈灾的钱犒劳军队,弄得民怨四起。陈戬到任后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守令非人,或贿赂败官,或庸懦失职,或贪功生事”的弊端,采取申严纪律,整肃部队,提升战斗力,加强地方治安,联络驻军合力治理,出台恢复发展生产经济优惠政策,以及安抚民心、提振士气,安置流亡人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秩序和治安很快得到改进和稳定。

绍兴三年(1133),刚到知天命之年的陈戬任福建泉州知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朝廷当年对外开放泉州港,希望通过与海外通商,繁荣经济增加税收收入,以缓解政府财政危机,但朝廷对陈戬之前的几个“前任”都不满意,对他们落实朝廷下达的“招徕蕃商、课额增羡”的相当失望,对有胆有识的陈戬寄予厚望。

到任后的陈戬一切以国家大局利益为重,只认法理不认人情,依法打击宗室权贵的违法行为,把泉州治理得井然有序,受到民众拥戴。极力支持泉州发展海上经贸,采伐上好的木料,运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建造庞大的船舰,增加货运量,降低单次航行成本。大力保护由商人、航行者组成庞大的船队,将国内久负盛名的茶叶、瓷器、丝绸、布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等国家地区;同时从外运回国内紧缺的玉器、玛瑙、胡椒、沉香等。一时间,泉州成了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

陈戬晚年因体弱辞职返回建州,任武夷山冲祐观提举。绍兴十六年1146),陈戬到阔别多年的家--松溪,不久病故,终年六十三岁,朝廷封赠他为左通奉大夫

陈戬在松溪人心目中俨然是一位英雄,被后人永久膜拜。

英雄是有出处的。

陈戬出身官宦之家。他是唐朝监察御史陈璫的第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陈传长年在开封府为官,在他幼年时期,曾经多次听父亲讲先祖陈璫为官严明、清廉公正和他在开封府秉公断案的故事,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埋下了长大之后要当一名清官能臣的种子。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向贤人学习求教是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同为松溪人的吴执中(松溪县渭田人,宋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正廉明、大公无私、敢于直谏、德高望重。对于这样一位“标杆”式的人物,只要一有机会,好学上进的陈戬必定登门拜访请教。吴执中对这位好学上进的小伙子厚爱有加,认定他是一棵好苗子,并将爱女吴氏许配给陈戬,吴执中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崇高的爱国理念也给了陈戬很深的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继陈戬之后,其弟陈,其子陈鼎、其孙陈克俭、曾孙陈谦老先后高中进士,陈宅成了名副其实的进士世家。

陈戬的影响力不仅仅是陈氏族人,还有成千上万的松溪人,甚至华夏儿女……2500多年前,天下第一铸剑大师欧冶子奉越王允常之命,在湛卢山潜心铸剑三年,终于铸成一代名剑--湛卢剑,该剑锋芒盖世、锋利无比,它是一把仁道之剑,浑身王者之气,号称天下第一剑。松溪后人在湛卢山上设陈戬祠,是因为陈戬身上有一把无形之剑--精忠报国的决心、有勇有谋的才干、不畏权势的底气、耿直刚正的作风。他们要把这无形之剑高高竖立在这天下第一剑山上,让湛卢之剑与陈戬之剑合二为一,世世代代成为松溪人的精神坐标。

“虎父无犬子”。陈戬长子陈鼎,绍兴初以恩补迪功郎,他继承了父亲不畏权贵的英雄气概,上书直言秦桧奸猾误国,被秦桧打击报复后,苦读诗书,蓄势待发,后被任用为监察御史,依然像他的父亲一样清廉刚正、颇有名声。

陈戬十四世孙陈椿因抗倭有功,名入“永庇祠”供后人纪念。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自闽东沿海入侵,先后攻陷宁德福安寿宁政和等县城,在进犯松溪县的时候,县令王宾惧敌欲逃,在这关键时刻,陈椿联合范荗先、张德等城内乡贤义士力主抗倭,守城军民团结、勇敢、智慧、担当,县丞陈文明指挥得力,陈椿足智多谋,义士张德、陈谦等奋勇杀敌,穷凶极恶的倭寇在松溪围城一个多月却久攻不下,最后落败而逃,松溪数万黎民百姓免遭战败劫难。

陈戬十五世孙陈至言,是明朝松溪著名儒士,工古文词赋,与魏濬、范荗先、陈木、叶纪齐名,时称“五才子”。

如今,松溪陈氏人才辈出,各行各业杰出人物举不胜举:如福建省农业银行原行长陈子诚、松溪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孙寿,松溪县原烹饪协会会长陈庆喜……

中国许多著名的家族,都有制定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流传千古、名扬天下。松溪陈氏也不例外,《松溪陈氏联谱》记载有“陈氏祖训”,全文192个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读书为重、次即农工、取之有道、仕商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为官为宦、必要忠良……手足不睦、干戈忧伤……兄和友爱、先灵安康……”对为学、为业、为人、为官等方方面面定下明确的规则,当我看到这些文字,就如同看到一只硕大的警钟,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时敲响,以不断激励和警示后人。

陈戬时时不忘祖训家范,晚年回乡期间,对子孙后代提出殷切的希望,努力做到爱国爱家、立志读书、修身养德、公道正派。

我坚信:陈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将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得到不断传承发展。若干年后,松溪县将建成陈戬纪念馆,某一条街(巷)将被命名为“陈戬街(巷)”,某一个广场将出现陈戬塑像并被命名为“陈戬广场”……“陈戬”也将成为更多松溪人甚至华夏儿女的精神坐标,成为一束耀眼的光芒,激励人们砥砺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