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湛卢文学》的头像

《湛卢文学》

内刊会员

随笔杂谈
202410/14
分享

《哀郢》之殇

《哀郢》之殇

 

                       许亮生

     

屈原《九章》中,有一首《哀郢》这首诗的题目已经简约表达了“郢都”沦陷之哀伤。郢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都,当年被秦国攻陷后,一时之间百姓成了亡国奴,他们背井离乡、慌忙逃亡远去……还在流放途中的屈原,听到自己国都已破的消息,整夜难眠,悲恸不已,他怀着激愤与悲怆,写下了《哀郢》一诗。该诗凡三十三行,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足见屈原喷泉似的情感状态。屈原虽没有亲历郢都沦陷的场面,却能够以诗人的想象力和爱国情愫把郢都失陷的场景写得生动翔实,寄托了他对郢都的哀悼,他的柔肠与内心独白真挚而细腻。试摘录《哀郢》一诗的前面部分,译白如下: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诗的大意是:天道不公,楚国命运多舛哪,为何要让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国民离别家乡失去故土啊,正当这仲春二月迁往东方。离别故乡到遥远的地方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在这甲日的早上我被迫上路。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啊,难民迷茫不知该逃往何方。桨儿齐划船儿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回头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我泪流满面就像冰粒一样寒冷……

嚼诗至此,我的心早已跟随着屈原的爱国深情而律动,屈原与国同悲的殇歌,令人不忍卒读。当屈原又听到楚怀王在郢都失守之先早已客死秦国异乡的噩耗,更是万念俱灰、仰天长叹!随后才投汨罗江自尽。噩耗不胫而走,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对屈原的地位、品格早有敬仰,为了不让江鱼吞噬屈原遗体,都纷纷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转移鱼群目标,使屈原遗体免遭伤害。现如今民间包粽子的传统习俗,可能就开端于屈原投江的典故。

说来楚怀王与屈原也算是君臣之间的莫逆之交屈原在楚国位列右大夫,原本颇受楚王信任与重用,后因屈原与上官大夫靳尚的因循守旧主张相左,受到群臣排挤,靳尚常在楚怀王的跟前诋毁屈原,挑拨离间,致使屈原失宠于楚怀王。此后楚怀王不再听从屈原的献计献策,反而加以罪名将他逐出郢都,流放他乡。楚怀王自从失去屈原这位贴身智囊之后,轻信身边左右群臣,一意孤行,轻率处事,以至于楚怀王被骗到秦国,遭受囚禁,因抑郁成疾而死

龙无首,国无王,后来楚顷襄王虽继位,但不久后,秦军就把郢都攻破。楚国的灭亡,与楚国昏君有眼无珠、不识屈原之才关。从屈原“哀见君而不再得”这句诗中,似乎可以窥视到:当年虽然屈原被楚怀王定罪流放,还是充满了对楚王的耿耿忠心与怀念,投江自尽除了郢都失陷,国亡家破的刺激之外,楚王已逝的噩耗也可能加重了屈原的这种绝望。

新一年的端午渐至,在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中,了解习俗中的历史故事及其伟大诗人屈原的悲壮心怀,可以给人们带来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和励志熏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