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礼
□杨敬青
快过年了,又收到已工作三年的女儿从福州邮寄回来的礼物。三年来,女儿每年都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我购买几件称心的礼物:衣服、剃须刀、鞋子、皮带等等,每每此时,内心倍感欣慰。孩子终于长大,懂得感恩了,她不仅给父母买,还给奶奶、外公买。看到礼物,我忽然有些愧疚,因为同样身为人子,自己又给父母买过什么样的礼物呢?仔细思量,好像从来没有买过一件礼物送给他们。当学生时,没有能力;刚工作时,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全部拿来贴补家用,供养弟妹们读书。后来工资涨了,即使有那么几次,想给父母送礼的欲望,结果一说出来,也都被一生节俭惯了的他们及时扼杀在萌芽之时。父母总是不停地告诫我: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看父母毫不在乎的样子,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给他们买礼物的冲动了;成家之后,与父母分开住,只顾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而忽略了维系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血脉亲情。妻子偶尔还会给我的父母买些礼物,而自己除了买些水果和菜之外,现在想来,真的没买过一件像样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双亲。说实在的,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会相对随性一些,他们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懂得礼数。
不觉间已年过半百,这些年来,仿佛都是兄弟姐妹们赠予我礼物:三妹给我买过两部手机、三件衣服、一双皮鞋;四妹给我买过一身衣服、一个九阳豆浆机,四妹夫还把自家种的小米和喂养的黑土鸡,从千里迢迢的江西带来送给我;小弟买得最多,一部手机,好几件衣服,好几双皮鞋。逢年过节,他们更是把水果整箱整箱往我家里送,他们时刻记得我对大家庭的付出。而身为大哥的我,却从来没有给他们买过一件礼物。更惭愧的是,已经离我们远去15年的老父亲,那个为我们这个大家庭鞠躬尽瘁的老父亲,我没请他下过一次馆子,没请他出去旅游一回,没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子给他老人家穿……
记得1988年,父亲与姑丈从长乐二姐家回来,途经南平,那时我刚好在南平师范读书,他们来学校看我,我本想请他们去南平九峰山走走,看一看著名的九峰索桥,而父亲却怕我破费,一口回绝了。参加工作以后,二姐的女儿珍珍一直跟着我读书,那时候我在松溪县渭田镇吴村小学任教。珍珍是个乖巧的小女孩,当时才4岁。有一天,她看见学校食堂负责蒸饭阿姨的小儿子(5岁)正在吃棒棒糖,我那好像没人疼的外甥女,可怜巴巴地紧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不停地问:“你这棒棒糖什么味道?好不好吃呀?它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呀?你这棒棒糖一定很好吃对吧?”外甥女跟我读书3年,好像我平时都极少到商店里买零食给她吃。而更令我自责的是,工作后的第六个年头,我的好友结婚,在福州办酒席,我和另一个挚友一起特意赶去庆贺,顺便一起去看望在那里读大学的三妹,而我当时竟然两手空空地去,连一点水果都没买,你说我妹妹那时该有多伤心啊,她的同学会怎么看她的呀(你这是什么哥哥呀,来看你竟然什么东西都没带!)。然而这些过往早已不复存在,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愿做个孝顺的儿子,称职的哥哥,慈爱的舅舅,让自己的内心没有遗憾。
最令我难忘和感动的是我那已经过世的大舅舅,生前他对我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了。有段时间60多岁的母亲一个人待在溪东老家,一听说她身体不舒服,住在另一个乡镇、已经70多岁的大舅舅,马上骑上电动车去看望她,并带她去看医生。平时与我母亲通电话,感觉她的老年机不好用,就自己掏钱买了一部崭新的手机送过去给她……大舅舅对他这个妹妹的恩情,有时都令我们这些当儿女的感到汗颜。他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人生在世,也许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为自己其乐融融、蒸蒸日上的小家而不断奔忙,却渐渐疏远了那个曾经养育我们的大家。也许我们没少为工作调动、事业升迁、项目达成、维系友情等,给那些熟悉抑或陌生的人,送过种种价格不菲的礼物。甚至三天两头,呼朋唤友,非常慷慨地请客吃饭。却难得给一心只为我们好的父母兄弟姐妹送过一次礼,请过一次客。朋友,趁我们还年轻,趁父母兄弟姐妹们都还健在,赶紧给他们送送礼吧,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埋怨,千万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