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就尝试写旧体诗。写旧体诗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开始就按新韵的格律,写过三本书,分别是《溃疡的号角》《诗说台湾》《两岸城市今昔》,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对平水韵感兴趣起来,对平水韵中汉字的发音和平仄归属逐渐熟悉。我用平水韵写就的长诗《燕丹恨歌》已受到国内出版社的认可,可在近期出版。此后我所写旧体诗都是用平水韵进行创作的,这已成为新的习惯。
在学习中国近体诗的过程中,就了解日本的俳句,也是根据中国的唐诗演化而成的。根据日本俳句而制成的汉俳,在字数、尾韵和平仄重新进行界定和确认,其规律和格律的最后定型也不过是距今几十年。日语的单词是复音节,俳句的体制是十七音,汉俳便把日本俳句改成十七个字,同样分成三句,为“五——七——五”结构。分成自由体和格律体,其中格律体与旧体诗一样,值得玩味。汉俳与日俳一样,也要求有季语,表示季节的词字。
其实,在写近体诗之前,大多数诗歌爱好者都是先喜欢现代诗的。在学习现代诗创作时,接触到了欧洲的十四行诗。英语也是复音节,欧州十四行诗汉译以后,读者除了知道韵脚有规律之外,其他方面看起来与现代诗没什么两样,甚至认为它与现代诗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是欧洲的古典诗歌,有固定的节奏和韵律。比如对于莎士比亚体十四行来说,每一行诗句中会有十个音节,相当于我国汉语中的节奏——顿,于是我国许多译者翻译这样的十四行时,就将它具化成十个字。
我在创作部分作品之后,曾有两首诗《夹泥船》《新乡村》发在《诗刊》(2005年第4期)和《沈阳日报》(2013年12月19日)上,另有一部分十四行诗见于我的书籍《胸中的马群》中。
欧洲十四行诗主要分为彼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体两种,有的还包括斯宾塞体、锡德尼体等。其中,前两者的影响比较大。
彼特拉克体十四行结构是我喜欢的。它叫商籁体十四行,前八句形成两个结构相同的诗节,后六句形成另两个结构相同的诗节。即符合中国近体诗中的两首绝句加上两首日本俳句的结构。
彼特拉克十四行的尾韵,也有我喜欢的,就是后6行诗,尾韵有三种,其中第一种是我喜欢的,因为它符合古汉语隔句押韵的规律。莎士比亚十四行的尾韵,比较符合隔句押韵格律的则是在前8句。
如果将两首绝句和两首汉俳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新型的中国古诗体十四行,就叫绝俳十四行。
在脚韵(尾韵)格律上,我觉得彼特拉克体的后六句和莎士比亚体的前四句的尾韵排列顺序可以借用。
其每句诗的平仄主要按旧体诗的平仄格式要求进行。
如此,绝俳十四行大概就有了眉目。我在心中打了无数遍腹稿,但对于这种近体十四行诗,可不可以进行实验?人们会不会接受?我心里也一直没有底,也一直没有怎么创作。在2013年之前,就写了一首《解决》,还觉得还不成熟。
我知道有一些前辈在探索诗体创新,但我一直没有重视此事,直到我后来拜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郑伯年老师。郑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对音乐非常熟悉,包括对中国古代与诗歌有关的音乐,他都有研究。他介绍了古老的民歌体竹枝词,介绍它们产生时的自由活泼、多种多样,到后来经过文人的介入,主要是不使用方言和用平仄、韵脚进行格律,已不是纯“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也聊了唐宋音乐家何满子、姜白石的“自度曲”,音乐家自行创作词曲音乐,后融入词谱,成为词牌,不断被后人填词。竹枝词和自度曲,尤其是自度曲,现在有一些名家在自撰新曲。现代自度曲与旋律无关,对创作者来说有很大的自由度,规定了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基本上就是一个自拟词牌的长短句——词。
对于新古体诗的创新,有个人的也有中华诗词学会的,比如中华诗词学会要求遵循旧体诗的平仄,按新韵进行创作。郑老师鼓励我对近体诗诗体进行实验性创新。新诗体的出现也不影响原有诗体的存在。中华诗词学会制定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创造新的诗体,是时代的呼唤和诗歌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之后,我便开始正视绝俳十四行诗的创作。
我在中国近体诗、俳句和欧洲十四行诗的基础上,进行绝俳十四行诗的实验创作。十四行诗的诗歌结构不用多说,两首绝句加两首汉俳,共四小节。绝句可以五言、七言。
在平仄格式上,绝俳十四行诗的前面两小节完全按照近体诗的要求。由于第一、三、五、七句需要押韵,且是押仄字韵,这就决定了第一句只能是平起仄收,(如果是五言的话,首句则为:平平平仄仄,如果是七言的话,首句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起仄收(如果是五言的话,首句则为:仄仄平平仄,如果是七言的话,首句则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相应的二、三、四句就会有固定的平仄格式。
后两首汉俳的平仄格式,就按照汉俳奠基人赵朴初对格律体汉俳的规定,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格式平起平收式。(平起的“平”,以第二字为准。粗体字为可平可仄,但需同时换。)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另一种格式是仄起平收式。(仄起的“仄”,以第二字为准。粗体字为可平可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绝俳十四行的尾韵格式也是在近体诗基础上形成的。其中第一、三、五、七句尾韵也需要押仄声韵,这是前八句中唯一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
还有后面两首汉俳的尾韵排列顺序,第一、三、四、六句是押韵的,第二、五句押另外一个尾韵。由于整首诗有时间或语境,就不需要汉俳的季语。而根据格律体汉俳规定,每首汉俳三句尾韵都要押平声韵,而节俳十四行诗,则另有规定。
因此,绝俳十四行诗的尾韵排列顺序是:ABAB,ABAB,CDC,CDC。
本辑共集成217首绝俳十四行诗。
我在进行实验创作时,相对比较严格,完全按照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和平水韵要求。同一首十四行诗中后六句尾韵押韵,也是按照平水韵要求进行的,而汉俳有规定,其尾韵可按邻韵进行。
如有可能,今后在实验创作时可以放松些,脚韵押韵可以遵照新韵的规律,也可以尝试用古风体创作绝律十四行诗。
实验创作绝律十四行诗,在绝句的奇数句的句尾押仄声韵;将两首汉俳叠加,第二、五句押一个韵,其余句尾押另一个韵;分别吸收彼特拉克体和莎比亚体十四行诗的结构和尾韵。欠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