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成的头像

赵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2
分享

梦回古镇

晨曦初显,街上还没有行人,晨起的老人几声沧桑的咳嗽,早起做饭的女人浣衣后的泼水声,街边打烧饼的炉子已经生了火、木炭红彤彤,清洁工刷拉刷拉地清扫大街,街巷不知谁家院子里飘出来的若隐若现的栀子花、月季花的香味,街拐角偶尔窜出来追逐嬉戏的几条小花狗……整个集镇就像刚刚醒来急着要出远门的男人,睡眼惺忪却又渐渐清醒……每次想起下塘,脑海里便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那些再也熟悉不过的情景和经历让自己忽然就感觉依旧生活在下塘,那个魂牵梦萦的古镇。

于是,每次回下塘古镇,总喜欢独自扎进那些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小巷里,看古朴的柳树摇摆的风韵和街边的老人喝茶聊天的悠闲,听街两边院落里传出来的麻将声,妇女呵斥顽皮孩子的吆喝声……听起来看起来都是那么熟悉,恍惚间,依稀当年生活的场景,偶尔在经过一家半掩的双扇门时的一声狗叫,惊吓的自己像是大梦初醒一般,才真实的醒悟,原来,自己真的回到家了。

下塘的历史该是厚重的,厚重到可以溯及北宋时期,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北宋期间就有“夏塘集”,明嘉靖《寿州志》记载了下塘集的用名,算来已是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清同治二年还曾设“凤庐分府”,建有文武衙门。下塘的街巷多,三街六巷多到连老下塘人都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条巷子,依老人们口中说的,下塘三十六巷,巷巷有故事,什么“井巷没蚊子”、“南马塘跑马场”、“赵匡胤马跨小河东”、“青州府文武衙门”……让人由不得不去好奇地探寻,不要说典故了,就是那些井巷、南马塘、文昌宫、金钟寺等的名字,已经足够让人无限遐想下塘那些古老的历史。老街巷两边的房子大多还是那种沿街一排做门面,后面两排,前后两进院子的建筑风格,穿屋过院显得尤为幽深,每家院子基本都会栽种栀子花、月季花什么的,花开季节,满院飘香……想必这栀子花的清香已经融入了下塘人的精神里了,不张扬,却更显得坚忍、豁达而包容。再有讲究一点的人家,院子里会有石桌、石墩,有葡萄架,可以纳凉休憩,也可以品茗对弈。以前的下塘的“集上人”是悠闲的,无论做生意、串门还是逛街,再忙也不忘泡杯茶端在手里,悠闲地走,悠闲地喝,悠闲地聊天,时光在那个年代也变得富足而悠闲,那时候的街头巷尾,三三两两端着茶杯坐在巷口或打麻将或聊天的男人,用“集上人”的眼光看着十里八村来“赶集”的“乡下人”,眼里尽是悠闲自得和“集上人”的优越,竟也是一道风景。如果赶在冬天的时候,会“享福”的下塘“集上人”总是会钻进井巷子内那个大澡堂子里,泡个澡,喝杯茶,享受着跑堂递过来的热气腾腾的毛巾,奢侈一点的点上一小碟花生米或者南瓜子,一群光着身子的大老爷们就这么躺在木椅子上南五天北五地的海侃神聊,根本就用不着过问时间的长短……

比较下塘的历史,下塘的文化底蕴也是厚重到久远。一九六六年,原国务院副总理、宣传部长陆定一曾亲临下塘视察,著名诗人、文学家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的下塘中学,如今已经被建成下塘的一道靓丽风景,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办最好的教育,该是百年大计啊。下塘人历来尊师重教,笃信好学,晚清进士李寿臣、拨贡裴书田、黄埔学子李时敏、陶子光……这些载入史册的名士,千百年来,用他们的潜心向学、博学多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下塘人立志向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镇的石缝间生长成枝繁叶茂的绿树浓荫,庇佑着下塘的后人。

在下塘,你的梦境都该是透着香味的,有栀子花的清香,有“下塘烧饼”的美味……大清早,叫醒梦境的不是闹铃,不是鸡鸣狗吠,而是那街边飘散过来的烧饼的浓香轻柔地在你的鼻尖轻触就唤醒了你的梦境。由不得你不赶紧起床洗漱奔向街边的烧饼摊前一品美味,在等待新鲜出炉的烧饼时,看着反扣的铁锅,烧红的木炭,看着打烧饼的人娴熟的摊饼子、反手划道弧线扣向锅口朝下的铁锅,看着两把长柄的铲子娴熟地上下翻飞,闻着满街飘起的烧饼香味,惊疑自己是在吃早餐还是在欣赏一幕民间绝活的精彩演示。“下塘烧饼”该是有几百年历史了吧?要不“干葱芝麻陈猪油,木炭倒锅牛头炉,面到筋时反手贴,快铲热吃不滴油”的坊间顺口溜怎么早就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连大清咸丰年间的曾国藩率领湘军驻扎下塘时,尝了“下塘烧饼”后都指示士兵要多带一些留为行军打仗期间自己的膳食之需。如今,“下塘烧饼”已经走出了下塘,走进了省城,名满江淮大地。

下塘人也该是热情的,每逢传统节日,下塘的热闹处处透着不可抑制的欢喜。“二月二灯会”、“中秋火把节”、“下塘龙虾节”……“二月二,龙抬头,吃年糕,剃龙头,捶锣鼓,看灯会……”、“剃龙头,好兆头,将来当个好君侯。”孩子们口里吟唱的歌谣,不经意就透露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农历二月二的那一天,男人们多会带着孩子去理发店“剃龙头”,女人们在家里蒸年糕、炒年糕、炸年糕,变着花样满足全家人的胃口,华灯初上的时候,街上家家户户挂花灯,有莲花,有哪咤,有福字、有长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鸣,街角处传来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孩子们拎着花灯穿梭奔跑,花灯,人海……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灯会以前大都是民间自发的,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年下塘镇政府集体组织的那一次最隆重,那样的夜晚,春节、元宵节的余味依旧温馨,人们都是那么满足,处处透着喜气洋洋。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最令人期待的节期,期待了半年多的游子们,大多会带着妻儿一起不远万里赶回下塘,因为,那个夜晚,那些跳动的“火把”,那些奔跑的热情,承载了太多少年人的梦想。夜幕降临的街市上,车辆已经不能通行,满街的火把,满街的人,整个街区都被照亮到如同白昼,街边的门市乘着人多延迟了打烊的时候,有敲锣,有打鼓,有唱戏,也有赶热闹买了烟花炮竹的在大街上就燃放了起来,过大年也不过如此吧。

下塘人也是开拓的,且不说每逢集市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人“赶集”到下塘,突然间就像奔涌的河水灌满渠道一样塞满了交通街、集贸市场,人潮涌动,摩肩擦踵,吆喝砍价,热闹非凡。人脉该就是小镇的血脉吧,要不怎么有了这些南来的北往的人群,小镇就越发显得勃勃生机了呢?因为人群的积聚,因为省会合肥卫星镇建设的蓝图,催生着下塘不得不快速的扩张,地作琵琶路为弦,下塘的老交通街已经延伸再延伸,下塘产业新城的道路奏响了下塘新的篇章,连通省城的双向八车道的凤麟路已经展开腾飞的翅膀引领着下塘人与合肥区域性大城市一起同频共振、大步迈进,规划80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基地蓝图已经绘就……比亚迪集团、广银集团、中创新航、双杰电气等十几家上市公司的重大项目已经建设或者投产,“跻身全市十强镇,建设省会卫星城”,一场崛起的大梦早已经拉开帷幕……

如今,重回下塘,老街巷以前的青石板现在早已经都被修成了水泥路,破旧的澡堂子已被翻盖成了两层的小楼,人们悠闲的生活也被快节奏的步伐代替,一样熟悉的空气,一样淳朴的阳光,只是那一条条干净方便的街巷,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闻着花香踏着青石板倾听依栏浣衣的女子捶衣服的乒乒乓乓和孩子追逐嬉闹的笑声。倒是那些新建起的高楼,宽敞起来的道路,繁荣的超市和集贸市场,还有那车水马龙的人群和挡不住的建设发展热情,反而更让每一个下塘人心生惊喜,一起感受那一场崛起的大梦正火热开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